●劉堂軍 戴益民
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初探
——以湖北省武穴市為例
●劉堂軍 戴益民
當前,由于運作不規范、執行不到位、監管不得力等原因,導致了農村財務管理混亂、資產管理無序、資源處置不當等問題。本文以湖北省武穴市為例,就當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熱點、難點問題作一粗淺探討。
客觀分析當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難”上:
一是制度落實難。由于村干部素質偏低,導致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難以落實。村級報賬員是三年換屆選舉的村干部,缺乏財務基礎知識,即使在代理中心指導下編制村級財務收支預算,往往沒有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也沒有經過鎮處政府審批,從而形成預算和執行兩張皮現象。各村雖然年初制訂了財務預算計劃,但年底決算時因跨年度結賬,村干部開支隨意,超預算而沒有按正常程序進行調整,因此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難以實行。
二是規定執行難。根據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鄂政辦發〔2012〕73號)文件規定,嚴格執行村級組織零招待規定。少數村主職干部財經紀律觀念淡薄,一個人說了算,理財小組形同虛設,開支隨意性大,招待費等開支過高,嚴重違反了村級組織零招待的規定。2014年,武穴市組織對村“兩委”班子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全市村287個村三年招待費2542萬元,村年均3萬元。
三是管理操作難。主要是資產管理存在暗箱操作行為,村級資產資源處置及工程項目招投標難以操作。2014年,全市各鎮處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為村代理招標僅42例,占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263個項目的16%。資產資源處置和工程項目建設未公開招投標金額高達 16124.7萬元,其中:資產資源經營處置(3000元以上)未按程序實行招投標的171宗,處置金額達3259萬元;公益事業建設項目未進行招投標的有 870個,占應招投標86.04%,金額為12865.7萬元。
四是監督運用難。現行的農村財務“雙代管”流于形式,因財務問題引發的上訪和村干部違紀違規現象時有發生,加強對農村財務的審計監督刻不容緩。但由于缺乏定期審計監督,監督結果難以運用。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第一,健全管理制度。要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經營、資產處置、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等“三資”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建立協調高效的部門聯動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根據省財政廳、農業廳、民政廳關于印發《湖北省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的通知(鄂財農村發〔2014〕10號)文件精神,鄉鎮人民政府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負有具體責任,財政部門負責“三資”管理日常工作組織、指導和監管,經管部門負責“三資”管理審計監督工作,民政部門負責指導“三資”管理的公開公示工作,招投標局負責項目工程建設和資產資源交易招投標工作,各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三資”監管聯動工作機制,全力打造陽光“三資”體系。
第二,強化審計監督。成立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中心,專對鎮(鄉)村級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工作,徹底解決鄉鎮財政工作人員“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以及素質不高的問題,提高鄉鎮內審機構工作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要定期對村級財務收支、債權債務、經濟合同、資產購建、“一事一議”以及農村主職干部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等進行審計,促進全面貫徹落實農村“三資”管理政策和規章制度。
第三,加大懲處力度。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落實鎮處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代理中心、村書記(主任)、報賬員、村務監督委員會六個方面的主體責任。對造成村集體經濟損失或不良后果的,嚴格實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責任追究制。對農村“三資”管理方面存在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一方面要堅決制止和糾正,另一方面,要嚴肅懲處打擊違法亂紀分子,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黨紀政紀和法律責任,達到懲處少數人、教育大多數的目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穴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