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譯丹
虛開培訓發票 列支招待費用
——對某單位會計違規行為的案例分析
●胡譯丹
2015年6月,檢查組對某單位2014年度會計信息質量及財務票據進行了實地監督檢查,檢查過程中發現該單位用虛假的培訓費發票列支招待費用。該單位2014年10月5號會計憑證 “經費支出——培訓費”科目中列支會務費發票1張16500元,發票未附費用明細及結算清單,經查證核實,此筆發票實際為虛開培訓費用列支招待費用。根據《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對該單位處以16500元罰款上繳國庫,并上報紀委監察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一是違規手段隱蔽性強。該單位使用虛假的培訓費用發票代替招待費用發票在培訓費科目列支,審批程序合規,而該單位也有培訓事實,難以發現有違規現象,違規手段隱蔽性極強。
二是違規問題難以核實。該培訓費用發票是稅務部門代開發票,只蓋代開發票專用章,而沒有經營單位的財務專用章或個體經營者私章,而且發票又不標上數量和單價,所以很難評估發票的內容的真偽。
檢查組進駐單位檢查前,在縣電視臺和在該單位進行了檢查內容和監督舉報公示。進駐單位后,緊緊圍繞已確定的檢查重點開始檢查,通過對法定賬簿、會計報表、原始憑證及其他相關資料進行檢查,對該單位干部職工進行座談,走訪相關單位人員,不放任何一個線索和每一個疑點。此筆會計業務雖然會計核算無誤、原始憑證屬稅務部門正規發票、審批程序到位,但檢查人員通過對比發現發票日期與培訓日期嚴重不相符,而且該筆發票報銷資金與該單位部分招待費用報銷資金收款方的銀行賬戶及收款人信息完全一致。緊扣這一疑點,檢查人員及時與稅務機關聯系核對,并對發票提供人進行走訪調查后,基本確定該筆會計業務屬虛假事項。通過對該筆業務經辦人員進一步宣傳政策和告知前期核查結果,最終經辦人員承認了此筆發票實際為平時業務招待費用,為減少單位招待費用金額,逃避“三公經費”檢查,要求經營者將招待費發票換成培訓費用發票在單位報銷入賬,最終形成了虛開培訓費用列支招待費用違規事實。
上述違規行為充分表現出部分單位小團體思想嚴重、法制觀念淡薄,為追求單位和個人利益和名譽,不惜弄虛作假,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為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不斷提高各項財經法紀的執行力度,預防會計制假造假行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抓落實:
一是加強教育培訓。要以宣傳貫徹落實新《預算法》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為契機,切實加強各單位負責人、分管財務領導、財務人員的培訓學習,不斷開展各種形式的警示教育,增強廣大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財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要從思想上重視財務、行動上規范財務,不斷提高領導的管理水平和財務人員的業務技能。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各單位要對財務票據檢查發現出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找準產生問題的原因,健全完善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通過不斷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強化法規制度執行力度,不斷規范單位財務行為和提高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實現從源頭上預防會計制假造假行為。
三是加強監督檢查。要將嚴肅財經紀律,防止會計制假造假與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結合起來;將防止會計制假造假與黨風廉政建設和落實“兩個責任”結合其起來,將防止會計制假造假與紀檢監察、財政監管、審計監督等結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治理的工作局面。
(作者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