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勤
隱藏接待費的表現形式、原因分析及治理對策
●徐克勤
2013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各級黨政機關認真執行《管理規定》,包括接待費在內的“三公”經費得到了有效控制,與過去相比,絕大部分單位的接待費金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力地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但是,由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財政與審計機關查處力度進一步加大,以及存在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某些單位將接待費變相地隱藏起來:或移花接木、或改頭換面、或轉嫁等現象不一而足,《管理規定》的執行效果大打折扣。筆者就隱藏接待費的表現形式、接待費支出控制難的原因與治理建議談點粗淺看法。
一是移花接木,在會計核算上造假。中國鐵建在2012年企業年報上直接披露了業務招待費 8.3億元超本年利潤10%以上一事,全國上下輿論一片嘩然,紀檢監察部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分和處理。但其直接的影響便是某些單位將接待費“轉入地下”,調查發現,有行政事業單位將應核算為接待費的票據直接列入辦公費、差旅費、其他商品或服務支出、其他費用等科目,在會計核算上直接造假,使對外公布的接待費在規定的額度內。
二是以開具虛假發票改頭換面達到隱藏接待費的目的。據調查了解,某些單位與建筑公司或個人簽訂虛假合同或協議,或直接到稅務部門窗口開具建安、勞務或物品等發票,將接待費演變成資本性支出或費用性支出,還有的到稅務窗口或某些商家虛開辦公用品費、印刷費、電腦耗材費發票替代接待費,如湖南益陽市某經管站就將村接待費和招商引資開支的煙酒款造假,用村里農民領取的勞務費來代替,凡此種種,花樣百出,此種現象是當前隱藏接待費的主要表現形式。
三是向下級單位或有關聯的單位、企業、個人轉嫁接待費用。對一些有管理或使用專項資金職能的單位,將接待費轉移到企業或有關聯的單位或個人,因為有專項資金投放職能,便利用其權力將接待費轉移到關聯單位或個人。主要表現形式有:職能單位到供貨單位拿接待煙酒、土特產或到餐館用餐的費用一律由下級單位或關聯單位、個人來埋單。
四是將接待費轉移到項目資金支出上,使法定賬冊上的接待費大大縮水。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分為經常性支出與項目支出兩大類,按規定接待費應如實反映在經常性支出的賬上。現在各級政府運用財政預算手段對各單位的接待費進行了嚴格控制,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效果較好。但某些有項目資金支出的單位便鉆政策的空子,將接待費轉移到項目資金上。如有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業主管理費”占項目支出一定的比例,而業務招待費可以在“業主管理費”中列支,還有的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規定交通費、誤餐費、培訓費可以達到項目資金的一定比例,有的單位便將大量的接待費轉移到項目資金支出的賬上,使真實的應核算在經常性支出的接待費沒了蹤影。
五是將接待費轉移到食堂成本中,使接待費匿跡隱形。由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明察暗訪等方式治理大吃大喝等腐敗行為,不少單位將接待一般都安排在食堂內,而食堂賬可以直接列支材料,在單位經費賬上反映為會議費或培訓費,某些送禮送錢的“接待”也直接作材料列支。據調查,尤其在單位人數較多的單位,如學校、醫院食堂中,其隱蔽性更強,不易發現。
六是將接待費隱藏在經營支出上。某些有經營行為的事業單位,將絕大部分的接待費直接列作“經營支出”,經營出現虧損后由行政經費或事業收入彌補,隱接待費于無形。
一是原財政部制定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招待費列支管理規定》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該規定明確:“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的業務招待費的開支標準,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但不得超過當年預算中公務費的2%”。此標準明顯過低,由于物價上漲,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實的情況是很多單位都達到了公務經費的40%以上。
二是專項資金的爭取、評先評優、組織人事上的體制機制不完善,促使接待費居高不下,與查處力度加大存在矛盾,隱藏接待費成為必然。據了解,一般單位的接待費中有40%-50%是送禮支出。為了部門利益或個人私利,下級單位對上級單位熱情接待,并及時奉獻“炭敬”、“冰敬”、“三節兩壽”禮金,這是接待費控制難的主要原因。
三是公務人員工資薪酬等合法收入偏低,使某些掌握有一定權力的公務人員接受“高標準接待”心安理得。綜觀社會各行各業,公務員工資是偏低的,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后,省市縣各級都相應出臺了更加具體細化的規定,公務員的收入僅局限于工資薪酬,相對剝奪感使不少公務員憤憤不平,產生了要么吃點、要么撈點的思想。
四是接待費管理辦法操作性不強,使單位無所適從。自《管理規定》出臺后,各地都相應地制定了具體的管理辦法。但究竟執行何種標準,是按單位人數或單位公務費一定的比例,或是依單位的職能來確定接待費的金額,都不好把握其尺度。在具體細節上,如不上高檔酒,什么才是高檔酒?即使是200-300元的低檔酒,數量上也不好把握,各地的物價水平也是千差萬別。另外,如信訪部門常年要接待不少的上訪群眾,但卻沒有接待清單等等。
一是不斷深化改革是治理居高不下接待費的治本之策。如前所述,接待費中幾乎占了一半的是送禮支出,無論是爭取項目、資金分配、評先評優還是官員的晉升提拔,要全面進行公開,達到客觀公正,在官員晉升提拔上實行最大限度的民主,在監督方式方法上要過深過細,創新辦法,強化財政預算監督,從源頭上加大治理力度,在不能腐上做文章,使之沒有必要隱藏接待費,也沒有接待費可隱藏。
二是加大懲治力度,達到不敢腐的目的。首先要從法律層面上制定控制接待費的法規,對隱藏接待費的行為要按“小金庫”違規情況處理,涉及行賄的,視情節和金額大小嚴肅查處,并及時予以曝光;其次是要進一步規范明確財政、審計機關對處理隱藏接待費的具體規定。據筆者所知,對隱藏接待費的行為財經法律上規定得比較籠統,操作性不強,處罰力度不大,沒有起到應有的震懾力。
三是探索接待開支貨幣化補貼的路子。各單位向上匯報、橫向聯系、下基層、到單位的,接待單位收取餐費,餐費按標準以貨幣化的形式補貼到個人,應該可以大幅度減少基層單位的接待費,并可取得雙贏的效果。
四是規范完善接待管理辦法,堅持實行公務卡結算。公務消費可以通過專門的公務銀行卡進行結算。通過公務卡,不僅可以直接查詢到每一筆公務消費的明細,有效杜絕虛假發票報銷的情況。同時,公務卡結算既不需要財務人員從銀行提取和保管現金,也不需要公務人員提前借款,既方便工作人員用款,也使假公濟私行為無機可乘。據筆者調查發現,接待手續不全的現象十分普遍,接待函和接待清單在整個接待費中占的比例很小,另外對有些特殊部門或特殊事宜要采取靈活的辦法,如信訪部門、拆遷部門以及一些負責協調事宜面對眾多群眾的接待,要求有接待函是不現實的,接待的標準要量化,菜、酒的支出數額要進一步明確,一年一定,對陪客人員也需在接待清單上簽字以示證明,對接待上的菜、酒等方面要更加細化等。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三農辦)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