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芝 宋子健
睡眠與健康狀況密切相關
●李靈芝 宋子健
睡眠是大腦的強效凈化。長期缺乏睡眠,人的記憶力會變差,創造力會降低,會容易沖動,整體的判斷力也會下降。睡眠缺失會增加我們身體器質性與精神性疾病的患病風險,缺覺引起的微睡眠讓人尷尬甚至致命,這些都是對于個人健康和社會很大的損失。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睡眠。
睡眠;網狀結構;精神疾病;神經科學
正常人生命的36%都將花在睡眠上,這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活到90歲, 那么32年的時間完完全全地都用在了睡眠上。這32年告訴我們,在某種程度上睡眠是重要的。但是,關于睡眠,我們沒有真正好好思考過。現代忙碌的生活節奏讓人們把睡眠拋卻在腦后,與正常工作相比,多數人不假思索地認為睡眠是毫無作用的。
但事實上,在睡覺時,大腦是不會停止工作的,大腦的某些區域要比醒著的時候更活躍。另外一個關于睡眠的非常重要的事是,它不會從大腦內部的單一的結構產生,而是在某種程度上由一個網狀上行激動系統產生。生物鐘告訴我們何時該起床,何時該睡覺,這個結構是與下丘腦外側的視前核互動的。所有這些組合在一起,他們發出預測信息向下傳送到腦干。之后,腦干再將信息發送出并且輻射大腦皮層,覆蓋大腦皮質,和神經遞質一起讓我們保持清醒,讓我們有意識。所以睡眠是由腦內不同部位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根本上說,睡眠是在這一系列互動活動的作用下產生和停止[1]。
研究表明長期睡眠時間減少、睡眠不規律會增加某些疾病的發生風險,如β淀粉樣蛋白的積累致阿爾茨海默癥。深度睡眠是大腦的強效凈化。在慢波睡眠時,人體的神經膠質細胞過濾著我們大腦中的腦脊液,到我們清醒時清除掉積累在突觸的代謝廢物。所以,當你累了,缺覺了,你的記憶力變差,你的創造力降低,你容易沖動,你的整體判斷也會下降。對多數社會人來說,這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了。
另外,睡眠和體重增加有關聯。如果人每晚只睡5個小時或更少,那么就有 50%超重的可能性。缺失睡眠會釋放更多的荷爾蒙生長激素,即饑餓激素(ghrelin)。饑餓激素一旦被釋放,它順血流就到達大腦,大腦會發出指令“我需要碳水化合物” ,人們會偏好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糖。這就是疲倦和增重的代謝傾向兩者之間的關聯。
除此以外,疲憊的人壓力都很大,壓力造成的后果之一是記憶喪失。所以如果只是突然感受到壓力,這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但如果是一個與睡眠損失相關的持續的壓力,這會是個問題。持續的壓力導致免疫功能被抑制,所以疲憊的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有研究表明輪班工作者,有較高的癌癥患病率。壓力會增加血液循環中的葡萄糖,當葡萄糖成為血管中重要成分時,身體對葡萄糖的耐受性降低。因此,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壓力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會升高血壓。所以,有很多與睡眠損失相關的事情并不僅僅像大多數人認為的,睡眠不足只會引起大腦輕度受損。
新的突破性的神經科學領域的發現,心理健康、精神疾病與睡眠失調有關。130年來,我們都知道重癥精神疾病和失調有關,但這一認識卻被大家忽視了。在20 世紀70年代,當人們重新開始想起這件事,學者們承認精神分裂癥患者當然會受到睡眠干擾,因為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是這些藥物導致了睡眠問題”,這忽視了之前一百年來的事實,事實表明睡眠失調發生于用藥之前。
有很多研究團隊和小組正在研究抑郁癥、精神分裂癥和雙重人格與睡眠失調的關系。Russell Foste的研究表明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很多的時間,他們在晚上睡眠的時間卻是醒著的,他們的白天是睡著了的。還有其他研究表明他們沒有遵守24小時的生理周期,他們的睡眠完全被摧毀了。有些人無法通過光暗周期來調節睡眠的能力,他們起的越來越晚睡的也越來越晚,睡眠被摧毀了。
精神疾病與睡眠并不是簡單的關聯,而是在腦部有生理上的連接。神經網絡的正常連接讓你傾向于正常睡眠,幫助你獲得正常心理健康的物質重疊。Russell Foste的報道表明能令睡眠正常的那些非常重要的基因,當它們發生變異時,人的心理健康也會傾向產生問題。研究報告表明與精神分裂癥相關聯的基因,當它們變異時也會摧毀睡眠。所以有證據顯示精神疾病與睡眠有重要巧妙的關聯。
還有其他相關的研究。 第一是,睡眠失調會發生在某些特定類型的精神病之前,有證明表明,那些極容易患雙重人格的年輕人,他們在診斷出雙重人格之前就已經有睡眠失常的表現。其他關于睡眠失調的數據實際上可能會加劇精神疾病。Dan Freeman已采用一系列方法,穩定偏執狂患者的睡眠,減輕患者50%的癥狀。
在神經科學領域,第一,通過了解這兩大系統,我們真正開始理解睡眠和精神疾病是由腦部產生和調控的。第二,如果我們可以重視睡眠并把睡眠失調作為一個早期的預警信號,知道睡眠缺失的人是脆弱的,我們就有機會介入,早起的干預會成為可能。第三,可以把腦部的睡眠中心作為一個新的治療目標,穩定那些神經脆弱人群的睡眠,這樣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加健康的生活,也會緩解精神疾病給我們帶來的不適。
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睡眠。從工業化時代前,我們對睡眠的態度是非常不同的,那時,我們熱愛和留戀睡眠,我們過去是理解睡眠的重要性的,這是對于良好健康的正常反應。如果有良好的睡眠,它能增加個人的集中力、注意力、 決策力、 創造力、 社會技能和健康指數。當人入睡了,你的情緒變化顯著減少,壓力、憤怒、沖動這種負面情緒煙消霧散,也減少人喝酒和服用藥物的傾向。對睡眠的神經科學的理解正在改變我們對精神疾病成因的看法,也的確為某些極端狀況的病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
(作者單位:徐州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
[1]陳潔瑜,梁國駿,王嘉莉.睡眠與生活方式及亞健康的關系[J].廣東醫學,2014.02.
[2]楊佳琳,宋紅濤.睡眠剝奪對健康青年人心理健康和血清皮質醇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2015.06.
[3]童萍,吳承紅.大學生睡眠質量與健康狀況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