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貴琴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湯貴琴
鼻竇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見病,主要表現為鼻腔通氣障礙、黏膿鼻涕及頭痛、頭暈、嗅覺障礙等。具有病程長、易反復、難根治等特點。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大多有鼻竇炎傳統手術史,且多并發全身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近年來,我科開展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并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療效;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40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為44.9歲,病程0.6~5.7年,平均病程為1.6年。所有患者接受CT掃描和鼻竇內鏡檢查確診為鼻竇炎鼻息肉。根據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診斷標準分型:其中13例為I型作為I型組,14例為II型作為II型組,13例為III型作為III型組。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為首次接受手術;②所有患者嗅覺正常或有輕度的嗅覺障礙。無嗅覺喪失;③所有患者臨床癥狀均為不同程度的鼻阻、膿涕、噴嚏等;④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診斷標準。
1.3 排除標準
①排除患有嚴重顱腦疾病患者;②排除患有癌癥、心衰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以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③排除存在精神障礙患者。
1.4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內鏡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給予20mL1%丁卡因(廠家: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4308;規格:50mg)+3mL0.1%腎上腺素[廠家: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526;規格:1mL∶1mg]棉片進行表面浸潤麻醉;15mL 1%利多卡因[廠家: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1000;規格:5mL∶0.1g]鼻腔粘膜局部浸潤麻醉。所有操作均按照Msserklinger術式進行鼻息肉切除,使用內鏡(0°、30°或70°)聯合黏膜鉗或吸割器清除鼻息肉,切除鉤凸,分別進行篩泡及額隱窩清除術、后組篩竇切除術、上頜竇開放術,根據鼻竇CT及術中探查所見,適當開放額竇或蝶竇自然開口,對于下鼻甲肥大患者進行下鼻甲下緣部分切除,部分患者接受鼻中隔同期矯正術。術后將鼻腔、中鼻道及已開放好鼻竇內的分泌物和積血用吸引器清除,視術中情況用生理鹽水加適當糖皮質激素對上頜竇進行沖洗,術畢鼻腔及竇腔內填塞凡士林紗條。術后進行抗炎和止血治療。術后48小時取出鼻腔填塞之凡士林紗條。取出凡士林紗條后每天清理鼻腔內干痂及吸盡鼻腔內分泌物直至出院。術后每隔2周復查并行鼻內鏡術后檢查處理,清除鼻腔內的粘連、肉芽組織及囊泡。之后每隔2周至1個月復查清理鼻腔1次,持續半年。半年后進行鼻內鏡檢查,連續檢查1年,每月1次。
1.5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三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治療前后嗅覺評分。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鼻塞、頭痛和流膿涕等臨床癥狀消失,竇口正常開放,黏膜上皮化;有效:鼻塞、頭痛等臨床癥狀減輕,膿涕量減少,竇口未正常開放,竇腔黏膜部分增生;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竇口狹窄或閉鎖,術腔粘連。
1.6 統計學方法
液態金屬電池儲能系統在光氫耦合微電網中的優化配置//梁芷睿,宋政湘,王建華,王賢,張國鋼//(4):64
本文數據均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經手術治療后,I型、II型、III型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0%、85.71%、76.92%,合計總有效率為87.50%,三組間總有效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表1)。
2.2 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后,三組患者術后炎性增生、膿性分泌物增多、術腔粘連、和竇口狹窄或閉鎖等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手術前、后嗅覺評分比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而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目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病因尚未明確,主要認為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感染和變態反應。鼻黏膜腫脹造成鼻竇竇口狹窄、竇腔分泌物引流障礙進一步形成炎癥就是變態反應,息肉則是由于鼻竇內的膿性分泌物長期刺激導致鼻腔鼻竇黏膜發生血栓性靜脈炎及淋巴回流障礙,最終造成黏膜水腫。鼻竇炎的發生過程中,竇口鼻道復合體發揮了重要作用,鼻腔鼻竇解剖變異將會增加鼻竇慢性感染的概率。在臨床中,由于部分患者在接受鼻內鏡手術后并未得到理想效果,隨后再次進行鼻中隔矯正、中下鼻甲成形等手術治療后癥狀得到顯著改善。推測其原因為在初次手術中忽略了對鼻腔解剖變異的處理。鼻腔解剖變異不僅對手術操作有影響,而且加大了手術危險性和術后換藥的難度,因此容易導致鼻黏膜反復損傷,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如術腔和竇口粘連或閉鎖[2]-[4]。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時,不僅可以清楚顯示鼻竇病變,而且可以充分利用鼻內鏡照明好、暴露佳、處理鼻腔復合病變強的優點對鼻腔內的解剖變異進行有效處理,有利于恢復鼻腔鼻竇的通氣引流功能,可顯著提高鼻內鏡手術的遠期療效,降低患者的痛苦。該治療方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鼻腔組織及結構,術后形成良好的通氣情況,加速患者的恢復。
影響鼻內鏡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術后的處理和門診隨訪,臨床中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措施就是鼻腔沖洗,但是有研究表明,病變較重的慢性鼻竇鼻息肉患者術后的鼻腔沖洗與預后無關。因此,術后1~2天取出鼻腔填塞物,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術后2周左右適當清除鼻腔內血痂或滲出1次,注意保護黏膜上皮對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多數患者經過3~7次換藥便達到了較為理想的上皮化狀態,鼻腔鼻竇粘連發生率未增加,在減少鼻腔換藥的同時減輕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也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因此適當進行清理、換藥也可達到理想療效。通過本文研究可得出,三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00%、85.71%、76.92%,并且治療后,三組患者術后炎性增生、術腔粘連、膿性分泌物增多和竇口狹窄或閉鎖等并發癥發生率也較低,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術后患者嗅覺無異常。由此說明,鼻內鏡下手術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且不會影響患者的嗅覺,具有安全、簡便、起效快等特點。
綜上所述,鼻內鏡手術能夠最大限度保護患者鼻腔的組織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術區黏膜愈合和上皮化較快,患者能夠較快恢復,不會對嗅覺造成影響。因此,鼻內鏡手術對各類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具有顯著療效,且安全可靠,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與應用。
(作者單位:貴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醫院)
[1]田省霞,王小紅,曹連濤等.鼻內鏡術后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觀察[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3,20(1):51-52,57.
[2]宋麗華,齊力.鼻內鏡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治療術后嗅覺恢復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4):6499-6500,6505.
[3]吳國英,范宇琴,阿依恒·曲庫爾汗等.鼻內鏡手術治療伴與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的療效[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20(9):1161-1163.
[4]徐潛生,鄭志生.鼻內鏡下行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420例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4):4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