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平
保持有效的胃腸減壓與護理體會
●王曉平
目的:探討胃腸減壓術引流患者胃內積液、胃腸道內積氣及減輕腹脹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對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行胃腸減壓術的護理方法與采取的措施進行了分析。結果:插管深度在45~55cm之間時,吸出的胃液引流量逐漸增多,患者的腹脹情況也明顯減輕,而且與常規插管深度在45cm 以下的患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采取合理的插管深度胃腸減壓與有效的臨床護理,能夠加快患者功能的恢復,保證胃腸減壓的順利完成,減輕患者的痛苦。
胃腸減壓;護理
胃腸減壓術是外科常規的護理操作技術,是將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胃內,通過胃管將積聚于胃腸道內的氣體及液體吸出,減輕胃腸道內的壓力和膨脹程度,改善胃腸壁血液循環,有利于局限炎癥,防止胃腸道穿孔患者的胃腸內容物經破口流入腹腔,促進胃腸吻合口的愈合,是一種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有效治療措施[1]。我院對150例患者采取了胃腸減壓術,通過有效的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選取入院共行胃腸減壓患者150例。男90例,女60例,年齡18~75歲。其中腸梗阻80例,胃腸道手術20例,胰腺炎22例,膽石癥28例。患者中胃腸減壓時間最長為20天。 胃腸減壓的方法:患者取半坐位或仰臥位,清潔鼻孔,選擇型號適宜的胃管,用石蠟油充分潤滑全管后,止血鉗夾閉胃管末端,將胃管從一側鼻腔緩緩地插入患者的胃內,邊插管囑患者邊吞咽,同時耐心告訴患者不要緊張,心情要放松。待插入所需長度,確定在胃內后,要妥善固定好。胃腸減壓管插入深度一般為45~55cm。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貫穿于胃腸減壓前、中、后的整個過程,而且直接影響到整個操作和留置胃管的時間[2]。在插胃管的操作過程中,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使大多數患者內心緊張、害怕、不能接受,甚至拒絕插胃管。因此,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告知患者插管的必要性及目的,熱情耐心地向患者說明心理行為對減輕痛苦的作用,幫助患者在胃管插入前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強調胃管是患者的“救命管”,多鼓勵患者并積極進行交流溝通,要讓他們從主觀上接受,同時告知家屬協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在插管時讓患者一定要配合好,盡量放松,如有不適做深呼吸,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主動配合,一般插管均能成功。正確指導患者的行為配合方法,如體位、呼吸形式、吞咽方式及肌肉放松形式等。告知患者在減壓期間一定不能自行拔除,否則,再置管時更痛苦。囑其少說話,少做吞咽動作,盡可能減少咽部不適。
胃腸減壓護理:要針對性地滿足胃腸減壓患者口干、咽部不適、等方面的需求,護理人員告訴胃腸減壓患者必須嚴格禁飲、禁食的重要性,以達到治療的效果。同時要耐心詳細地解釋放置胃管后,咽部可能出現的不適,指導患者當口干難忍時,可用濕棉簽濕潤口腔的方法,來減輕口渴感[3]。因為胃腸減壓患者對疾病的進展、作用、效果、何時拔管等問題很關心,所以護士應加強巡視,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隨時向患者反饋醫療信息,及時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及不良情緒,增加其安全感,減輕孤獨感。
置管前的護理:在置管前要全面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理狀況、疾病情況、鼻腔有無畸形以及鼻中隔有無偏曲,鼻腔粘膜有無炎癥、腫脹,有無息肉等。置管前要告知患者置管的目的及重要性,介紹置管的方法,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置管時要針對患者的特點及置管的目的,置入長度一般在45~55cm,即耳垂至鼻尖再到劍突部位。因為插管在適宜的長度,能提高胃腸減壓的效果,引流出較多的胃內容物,使患者腹痛、腹脹癥狀明顯減輕,恢復排氣排便時間縮短。
置管后的護理:要妥善固定,保持有效引流,插管后一定要先用干毛巾擦干鼻翼兩側,再用醫用膠布固定,防止胃管滑脫。護士在每次巡視病房時,如發現膠布松動,要及時更換。除常規固定外,再用別針固定于衣領上,防止因脫出而導致重新置管帶來的痛苦。同時還要注意引流是否通暢,定期行胃腸減壓,如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者應考慮到引流不暢,及時檢查原因,調整角度或長度,同時檢查是否堵塞,必要時要及時更換。注意觀察患者引流的量、顏色以及性狀,做好各項記錄。在置管期間,要加強口腔護理,護士每日晨晚給患者口腔護理,觀察口腔黏膜有無潰瘍、霉菌感染等。對于置管引起的情緒變化,護士可指導患者多聽音樂或做深呼吸等,分散其注意力。
拔管時的護理:拔管前告訴患者因病情穩定,胃腸道功能恢復較好,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可以拔除胃管。拔管前先將胃管折疊捏緊,邊拔邊用紗布擦胃管,拔到咽部處快速拔出,及時清潔患者口鼻面部。
注意事項:①當胃管插至咽部時,囑患者頭稍向前傾并作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送下。若患者惡心嚴重,告訴患者做深呼吸,待平穩后再繼續插入。要用注射器抽出胃內容物,接上胃腸減壓器。②若抽不出胃液,應注意觀察胃管是否盤曲在患者的鼻咽部,如沒有盤曲,可注入少量鹽水沖洗,察看是否通暢。
胃腸減壓是外科常用的護理技術操作術,如果胃腸減壓管進入患者胃內的深度為45cm以下,雖然起到減壓的效果,但只能抽出少量的胃液或者少量黏液,聽診胃中有氣過水聲,雖證明胃管在胃內,但術后減壓效果不佳,往往患者出現腹脹,胃蠕動恢復較慢,使置管時間延長。插管深度在45~55cm時,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脹明顯減輕,其效果明顯。測量方法可由傳統法從耳垂至鼻尖再至劍突的長度。術中要注意觀察胃管頂端正好在胃竇部,側孔全部在胃內,有利于引流。
綜上所述,胃腸減壓術適用于臨床各種胃腸疾病而需要排出胃內容物的患者,對于胃腸道腫瘤、腸梗阻、胰腺炎、膽石癥等手術患者,術前都要留置胃管。護士在為患者插管時,要盡量提高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置管后的護理,讓患者從心理上接受插管并積極配合,力爭達到理想的治療與護理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院)
[1]周惠.影響有效胃腸減壓的因素及護理對策[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2,(06):73.
[2]劉建婷.保持有效胃腸減壓通暢的技巧[J].中國醫藥指南,2012,(33):35.
[3]董鳳玉.保持有效胃腸減壓的護理技巧[J].華夏醫學,2007,(0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