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徐國方(.上海市奉賢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 0499;.上海市奉賢區蝦業協會,上海 044)
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大棚溫室高產輪養技術初探
陳薇1,徐國方2
(1.上海市奉賢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201499;2.上海市奉賢區蝦業協會,上海 201424)
近年來,隨著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養殖過程中由于蝦塘老化等原因導致發病率居高不下,個別地區發病率甚至高達80%以上,養殖虧損面不斷擴大。尋求符合我國對蝦養殖實際的養殖新模式,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奉賢區蝦業協會在奉賢區淡水蝦類產業化生產示范點實施“蝦類多品種大棚溫室高產輪養技術開發研究”項目期間,對大棚溫室條件下,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輪養的相關技術進行了探討,旨在為蝦類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1.1場地選擇
項目實施地為上海東方特種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研基地。該基地共有蝦類養殖面積7.67 hm2,其中簡易溫室大棚養殖面積5.707 hm2,19口養殖土池。養殖試驗期間,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池18口,養殖總面積為5.469 hm2;第二茬羅氏沼蝦養殖池19口,養殖總面積5.707 hm2。
1.2溫室大棚設施
大棚設施采用Φ18~20 cm木樁作固定樁,用Φ2.6 mm(1×7股)的鋼絲繩拉網作棚架,用厚度為0.1 mm的尼龍薄膜作棚頂。養殖池面積2 000~3 800 m2,池深1.5~1.7 m。每池配備0.75 kW水車式增氧機2臺、0.55 kW涌浪式增氧機1臺,并配備3臺分別為7.5 kW、5.5 kW、3.0 kW羅茨鼓風機作為場養殖池底部曝氣增氧用。每池設獨立的進、排水系統,全場供水系統由2臺7.5 kW水泵提水經進水渠道進水。養殖期間,配備2口面積0.87 hm2塘作為南美白對蝦養成期蓄水池和第二茬羅氏沼蝦苗種暫養池。排水統一排入專用的排水渠道。
1.3放苗前準備
1.3.1養成池整理養成池在放苗前先排干池水,清除池中雜物,曬塘9~10 d后,按150 kg/667 m2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潑灑,隔天后進水50 cm泡塘3 d后排干池水,再進水40~50 cm進行第二次泡塘,3 d后排干池水并進水到養殖水位,7~10 d后放養標粗蝦苗。
1.3.2苗種淡化馴養南美白對蝦蝦苗選自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馮家灣海林蝦苗場的子二代蝦苗,羅氏沼蝦蝦苗選自浙江省湖州源泉水產特種有限公司蝦苗場。蝦苗在放養前分別經過淡化、標粗暫養。
1.3.2.1南美白對蝦南美白對蝦苗種于2015年2月27日由海口空運至上海,蝦苗平均體長0.5 cm,運苗海水鹽度21。淡化馴養池為5口4 m×4 m× 1.1 m室內水泥池,放苗密度5.91萬尾/m3,一級淡化馴養時間約9 d左右,當鹽度降至11,蝦苗體長0.8 cm時,出苗轉移至3口32 m×5 m×1.0 m室外雙層大棚土池中進行二級淡化馴養,放苗密度0.91萬尾/m3,二級淡化馴養時間約19 d。當池水鹽度與養成池鹽度一致、蝦苗體長1.7 cm時,出苗放養至18口大棚溫室養殖池進行養成。
1.3.2.2羅氏沼蝦羅氏沼蝦蝦苗于5月1日自浙江湖州車運到上海,分別放入3口32 m×5 m×1.0 m雙層大棚土池內進行一級標粗暫養,放苗密度0.69萬尾/m3,一級標粗暫養時間約10 d,當一級標粗暫養池溫度接近二級標粗暫養池時,出苗至合計面積0.57 hm2的2口室外土池中進行二級過渡性暫養,放苗密度29.04萬尾/667 m2。暫養54 d后,出苗分養至19口第一茬南美白對蝦起捕后的大棚溫室養殖池進行第二茬養成,放苗密度2.4萬尾/667 m2。
1.4養成期管理
1.4.1水質調控養殖前期以添加水為主,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 cm左右,中后期逐步加大換水量,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 cm左右。養殖期間每15 d左右使用一次微生態水質改良劑和微生態底泥改良劑,用量分別為0.75 kg/667 m2和1.0~1.5 kg/667 m2,以改善和穩定養殖微生態環境。平時保持增氧機開機率不低于60%,養殖中后期增氧機開機率保持在80%以上。
1.4.2溫度調控養成期水溫一般控制在20~32℃。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由于氣溫低,大棚池水升溫緩慢,放苗時間選擇在水溫>18℃時進行;第二茬羅氏沼蝦養殖時,由于氣溫回升,棚內保持池水溫度在24~32℃,當水溫超過32℃時,及時打開大棚兩邊的通風口通風降溫。第二茬羅氏沼蝦養殖后期由于冷空氣不斷南下,氣溫急劇下降,棚內水溫控制在28~22℃,以保溫為主。當水溫降至20℃左右時開始捕撈。
1.4.3餌料控制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主要投喂白對蝦專用飼料,第二茬羅氏沼蝦養殖主要投喂沼蝦專用飼料。養殖前期以投喂幼蝦顆粒餌料為主,添加部分1號料,投喂量為蝦體質量的5%~6%;養殖中期以投喂2號料為主,添加部分3號料,投喂量為蝦體質量的3%~4%;養殖后期投喂3號成蝦料,投喂量為蝦體質量的2%~3%。投喂方法采用小型船或大型泡沫塊在距池堤5 m左右,沿池邊均勻向兩邊潑灑投喂。養殖前期每天分2次投喂,投喂時間分別為7:00、19:00;養殖中后期投喂3次,投喂時間分別為7:00、19:00、21:00,并根據飼料投喂后1 h飼料臺內殘餌及對蝦胃飽滿度狀況,及時調整下一次投喂量。
1.4.4病害防治養殖過程中,采取的主要病害預防措施有如下幾點。一是合理控制蝦苗放養密度,南美白對蝦放苗密度要低于6萬尾/667 m2、規格體長0.6~0.7 cm;羅氏沼蝦放苗密度低于5萬尾/667 m2、規格體長0.8~1.0 cm,養殖期間根據蝦類生長、攝食情況采取捕大留小等措施調整養殖密度。二是養殖期間以添加水為主,避免大灌大排導致應激反應。三是選用優質苗種放養,防止攜帶病毒蝦苗入池。四是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和底泥改良劑,穩定養殖池水、池底的微生態環境。五是在飼料中添加0.3%的利生素、免疫多肽等免疫制劑,增強蝦體自身免疫力與抗病力。
2.1蝦苗淡化、標粗暫養存活率
試驗中,25~28℃條件下,培育周期9 d,南美白對蝦蝦苗0.5~0.8 cm的一級淡化馴養成活率為83.96%;二級淡化馴養培育周期19 d,南美白對蝦蝦苗0.8~1.7 cm的馴養成活率為69.9%。
羅氏沼蝦,27~30℃條件下,0.7~0.8 cm蝦苗一級標粗暫養培育周期10 d,培育成活率75.22%,1.7~2.0 cm蝦苗二級標粗暫養培育周期54 d,培育成活率82.2%。
2.2養殖產量
經過近230 d的連續養殖試驗,南美白對蝦從5月15日開始捕撈到7月9日結束,養殖單產279.1 kg/667 m2、產值1.1531萬元/667 m2、利潤0.4323萬元/667 m2;羅氏沼蝦從11月17日開始捕撈到12月8日結束,養殖單產314.7 kg/667 m2、產值1.57萬元,利潤0.69萬元/667 m2。二茬蝦總產量4 983 kg,平均593.8 kg/667 m2;總產值229.3萬元,平均2.7331萬元/667 m2;總利潤94.7萬元,平均1.1223萬元/667 m2;餌料系數分別為1.1和1.72,南美白對蝦病害發病率16.7%,羅氏沼蝦未發病。
3.1利用溫室大棚進行不同品種蝦類輪養,經濟效益顯著
利用溫室大棚保溫設施進行不同品種蝦類的輪養,可通過提早第一茬南美白對蝦的放養時間和推遲第二茬羅氏沼蝦的捕撈上市時間取得的價格差,增加養殖收益。其中,南美白對蝦售價比常規養殖蝦上市價格提高約25%;羅氏沼蝦提高上市價格約30%。該項目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合計利潤為1.1223萬元/667 m2,與同年該地區南美白對蝦傳統養殖模式平均利潤為1 847.2元/667 m2相比,提高507.6%。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3.2利用溫室大棚進行不同品種蝦類輪養病效果明顯
利用大棚設施養殖不同品種蝦類,可有效地阻隔因外部環境引起的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對養殖水環境的間接影響及對養殖蝦類的直接影響,穩定養殖環境,有助于控制和預防疾病暴發。進行第一茬南美白對蝦與第二茬羅氏沼蝦的輪養,利用羅氏沼蝦的雜食性生活特性,可有效清除在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遺留在蝦池內的各種攜帶病毒的生物體、殘餌及雜質等,為翌年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創造良好的池塘底質環境條件。該項目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發病率為16.7%,而本地區常規養殖模式南美白對蝦養殖發病率高達60%以上。不同品種蝦類大棚溫室輪養模式控制南美白對蝦發病率效果明顯。
3.3開展蝦類溫室輪養的關鍵在于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節養殖池水溫
在試驗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養殖后期,由于天氣異常,從4月5日—25日連續出現天氣溫度升高,到4月28日起,天氣溫度連續達到32℃,池水溫度達到34℃,導致部分蝦塘池水過濃,為了控制水溫,從4月29日開始陸續將尼龍拉起固定,及時采取了通風降溫措施,使蝦塘池水溫度回落到30℃左右。但是,5月2日一場暴雨后,溫度又急劇下降,到5月8日水溫下降到了25℃左右。由于水溫的突變,導致第一茬南美白對蝦部分蝦塘出現蝦病,雖然馬上采取了相應保溫措施,部分蝦塘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因此,開展蝦類溫室輪養,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節池水溫度是取得高產和降低發病率的技術關鍵。
縱觀我國蝦類養殖產業的發展歷程,蝦苗種質退化、抗病力下降以及養殖設施陳舊、配套設施不齊、蝦塘老化等問題被認為是影響養蝦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開展蝦類多品種大棚溫室輪養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可有效提高養殖蝦塘抗御自然災害等外部應激因素的能力,也有助于修復蝦塘內部微生態環境的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養殖模式。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4.1建設規模要適度
大棚溫室建設基礎投入較大,鋼絲木樁結構的簡易溫室大棚建設費用約0.7萬元/667 m2,鋼結構溫室大棚建設費用1.2萬元/667 m2以上。因此,在建設大棚溫室時規模要適度,要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4.2選擇優質苗種放養
近年來,各地供應的蝦苗質量參差不齊,導致養殖成功率也差別很大。因此,在選擇苗種過程中,一要重點了解和掌握供苗企業的情況,選擇育苗生產正規化且具有相應資質的企業;二要重點把握好每批苗的內在質量,選擇苗體健壯、規格整齊、彈跳力好、不攜帶病原體的苗種放養。
4.3合理安排不同品種的茬口布局和放養密度
蝦類簡易大棚溫室養殖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養殖模式,在養殖過程中存在著放苗過早導致生長速度緩慢、放養密度過高導致缺氧浮頭等問題。因此,在進行蝦類多品種大棚溫室輪養時,要合理安排好不同蝦類品種的養殖茬口布局,合理控制好放養密度。是否可與其他蝦類品種輪養和高密度養殖需要經過實踐研究。
4.4嚴格控制大棚溫室池水的溫度變化
蝦類簡易大棚溫室養殖其池水溫度變化隨著棚外的氣溫變化而變化,當棚外的氣溫連續高達30℃時,棚內的水溫可達到35℃以上,往往會出現藻類大量繁殖,水質難以控制。所以,在進行蝦類多品種大棚溫室輪養時,要嚴格控制好大棚溫室池水的溫度變化。
4.5蝦類多品種大棚溫室輪養的發展趨勢
項目通過實施不同品種蝦類溫室輪養模式的實踐研究,充分利用溫室大棚具有保溫、防風、擋雨的優勢,通過延長蝦類養殖期增加養殖產量,通過錯開捕撈季節淡季上市提高銷售價格以及減少外部因素對養殖蝦類的刺激等途徑,取得了與傳統養殖方式相比,南美白對蝦發病率低于20%、兩茬蝦類養殖產量增加一倍以上、養殖效益增加萬元以上的顯著效果。項目試驗成果對于實現蝦類養殖方式轉變,促進蝦類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16.08.012
收稿日期:(201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