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
在結構調整的時候,經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放緩的趨勢,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肯定會有矛盾,需要平衡。所以,關鍵問題是把握度,穩增長而不能采取強刺激,調結構要順應大勢。
由制造業大國轉變為制造業強國
當前經濟下行,我們正處在一個轉型時期,面對的既有轉型帶來的一些矛盾問題。又有現實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困難。我們正在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中低端的實體經濟難免會遇到困難。
當前實體經濟壓力比較大,再加上原有的很多政策存在一些制約性,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就尤其嚴重,比如中小企業營收很困難,經營成本比較高,融資也不易。所以,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產能過剩,房地產市場不穩,同時整個市場價格也在波動中有所下降。
再比如,現在地方債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所以,我們不僅要看到經濟運行中現實的困難,更要看到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不可避免的因素。這個時候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如何轉型,如何改革。
盡管困難和問題比較大,我對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預期總體上還是比較樂觀。
第一,總的大趨勢已經開始形成,比如我們的互聯網。如果互聯網大數據能夠推動我國工業的全球化布局,能夠推動工業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那么轉型還大有希望。
第二,未來幾年中,城鎮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城鎮化率要從現在的53%左右到60%,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消費結構在發生很大的變化,老百姓的消費結構升級大趨勢正在形成。
所以,在我看來,2015年我們的經濟要保持7%左右的增長,并非沒有可能,當然,還是一句老話,“取決于轉型改革的力度如何”。
在結構調整的時候,經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放緩的趨勢,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肯定會有矛盾,需要平衡。所以,關鍵問題是把握度,穩增長而不能采取強刺激,調結構要順應大勢。我的觀點是要把握2020的發展大趨勢,增強人們的經濟信心,這對于穩增長而言,可能比某些刺激性政策要更為重要。
到2020年,能不能從投資主導型經濟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從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邁過這個坎我們就大有希望,至少可以保持未來5年、10年中6%左右的增長。
要以轉型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
與其說先有新常態后有改革,不如說是先尋找改革突破口,才能形成、保持并引領經濟新常態,比如,在形成服務業主導之后,我們才能保持可持續增長。才能比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所以,現在一方面要看到,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一個新常態;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如果沒有轉型改革,我們的新常態是很困難的。于是。以轉型改革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可能就更為重要。比如市場的開放(尤其服務業市場的開放)才能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從而激發市場的活力,再到經濟的活力,
中國的市場很大,并不缺資本,真正缺的是市場。放開市場,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這很重要,因為中國有大的市場潛力和需求,關鍵問題是政策和體制的調整。
不必計較中國是不是
GDP第一
去年IMF曾經出過一個報告,根據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是世界上GDP的第一大國,對此,我有三點看法。
第一,中國還處在一個工業化轉型升級的時候,我們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向工業化后期的轉型過程當中。所以,從這一點說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大國。
第二,我們在整個的經濟結構方面面臨著很多突出的矛盾問題,比如服務業發展和整個經濟發展趨勢不相適應,這方面的轉型改革極為重要。
第三,中國一定要看到,我們實際的人均GDP、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中產階層的比重等等,相對都比較低。所以,不要看人均GDP的排名,更要看它的發展質量,以及人們在這種發展過程中能不能分享這些成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想我們不必計較GDP是不是第一,更重要的看發展面臨的很多矛盾和困難。在相當多的方面,比如我們的工業,總體上還處于中低端的價值鏈,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六年要抓住科技革命的契機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我認為有三大趨勢和挑戰。
第一個趨勢就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趨勢。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工業正在向全球化、信息化、服務化的方向轉型升級,同時面臨的挑戰在于,能不能在未來6年左右的時間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契機,使得我們從工業2.0走向工業3.0,奠定我們2020以后向工業4.0發展的基礎。中國是個大國,制造業是我們的一個強項,所以更不能不發展工業,并且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要努力在這6年中發生重大的變化。
第二個趨勢和挑戰在于城鎮化。在未來6年內,中國的城鎮化應該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大概每年以1到1.2個百分點增長。所以到2020年,中國的規模城鎮化能達到60%左右應該是有可能的。中國的入口城鎮化現在只有36%,只要能在2020年達到52%以上,趕上世界入口城鎮化的平均水平,那對于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就會產生多方面的推動力。
第三個趨勢和挑戰就是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和挑戰,具體就是由物質型消費逐步向服務型消費升級。信息產業在這兩年中保持著25%~35%的增長,人們對健康產品的關注越來越高,服務型消費的比重在逐步提高。問題在于服務業的發展和這樣的消費需求不相適應。所以,到2020年,我們的服務型消費能不能成為居民消費(至少是城鎮居民消費)的大頭,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這三大趨勢、三大挑戰要取決于我們能不能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采取符合發展趨勢的轉型改革。
政府的改革在2015年尤其重要
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窗口期,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攻堅期。總體上看,改革在多方面都有進展,比如像價格改革等,多方面都有進展,但是改革面臨的矛盾問題依然很突出。所以,今年是改革的攻堅之年,取決于改革要在多方面有所突破。
順應剛才說的三大趨勢,我提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任務,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在開放服務業市場要有重大突破,
第二,要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矛盾,在財稅體制、金融體制、教育結構提出一共重要的改革措施,比如發展中小銀行來服務中小實體經濟。在財政、稅收、金融,教育方面,這樣一些結構性的改革才能破解結構性矛盾,有利于我們推動服務業的轉型改革。
第三。開放。開放的重點在哪里?除了“一帶一路”,在“一帶一路”作為總抓手的前提下,要把明顯提高服務貿易的比重作為對外建立開放型經濟的重大任務。我們對外服務貿易占整個對外貿易的比重目前在11%~12%左右,要提高到20%左右,才能大體上跟世界水平相當。這是我們對外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一個重大任務。
第四,政府的改革。在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大格局下,尤其是去年一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明顯加快的背景下,從今年開始,中央到省一級總體具備了相關條件,應該以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以及公共財政制度清單來倒逼政府的改革,這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