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王晶 高文麗 陳凱峰 唐翠梅
摘要: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正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高校作為畢業生的培養和輸送基地,對于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本文從高校角度出發,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如何有效地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高校的職業指導要做實做透,建立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檔案,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建立健全就業信息平臺,提供創業實踐機會,重點關注特殊群體未就業學生。
關鍵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職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026-02
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即已辦理完離校手續,但仍然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這類群體雖然人數相對來說不算多,但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群體,這類群體是否能再順利就業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這類群體應是目前高校就業工作最該重視的群體,不是說走出校門就一切與學校無關。高校是人才培養和輸送的基地,也是離校畢業生聯系最直接、最頻繁的,因此對于這類群體的職業指導工作也是由高校開展最為高效。從學校的層面上講,要改變職業指導的思路,擴寬對高校離校未就業的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實現職業指導全覆蓋、無疏漏。
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類型
已離校的畢業生,有各種主觀、客觀原因導致未就業,為了更好地為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做好職業指導工作,首先需要分析離校未就業的幾種類型,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類型:第一,致力于公務員、銀行、事業單位招考的學生,這部分同學一門心思準備這類考試,在沒有結果前一般不考慮其他就業途徑;第二,準備考研。這類同學想繼續深造,不愿意近期就業;第三,準備出國深造的學生,準備出國事宜,不準備近期就業;第四,由于自身原因未就業,包括身體原因或部分未取得學位的學生;第五,對于職業的預期過高,從而未就業的學生;第六,在求職過程中缺乏技巧,導致多次求職失敗的學生;第七,準備自主創業的部分大學生,創業處于準備階段;第八,個別主觀不愿意就業的學生。
二、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
當前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校的職業指導只是片面注重書本知識,指導過程沒有達到個性化指導,學生離校后沒有做到持續地跟蹤指導等,本文從以下從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
1.職業指導工作要做實做透。目前大部分高校職業指導多局限于形式,如開展政策宣傳講座、就職技巧講座、模擬招聘會等,職業指導工作大多針對大四的學生開展。而這些工作開展取得的實質性效果不強,形式大于內涵,很難真正吸引學生參與。
大學生職業指導即指通過提供職業咨詢與指導服務,幫助大學生準確地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科學地規劃學習、生活、工作和職業選擇,達到人與職業的優化組合[1]。真正有效地職業指導工作應該從大學入學第一天做起,從大學職業生涯規劃第一課做起,建立職業生涯檔案,持續做好職業素質教育、職業能力培養、職業道德培養以及職業心理咨詢工作。職業指導工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引導階段、培養階段和落實階段。職業指導工作要分階段落實,真正做實做透,必須要每位學生參與,貫徹大學四年生涯。
為了更好地為離校未就業的學生進行職業指導,學校可以在未離校前開展“大學最后一堂課”活動,講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關于《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就業促進計劃的通知》,并讓學生們了解通知中的九大措施,包括:實名登記、提供精細化職業指導、廣泛收集提供就業信息、提供針對性的創業服務、開展重點就業幫扶、組織就業見習、組織職業培訓、提供人事勞動保障代理服務、加強勞動權益保護[2]。同時做好未就業學生心理疏導,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擇業觀,亦可以做些往屆學生案例。
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工作也不能僅限于在校期間,畢業生離校后,高校也應組織指導師在一定期限內為未就業學生提供全面細致的職業指導。各高校應要樹立盡職盡責、主動服務的態度,加強工作調度,貼心做好離校后畢業生的就業引導、管理、跟蹤、幫助服務工作,確保畢業生就業形勢穩定[3]。
各高校應成為連接用人單位和家庭的關鍵一環,三方積極參與到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指導工作中來,高校向各方提高政策和就業觀指導,緊密聯系,密切配合。
2.建立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檔案。對于離校未就業學生的職業指導,如何有效地指導是關鍵。未就業學生離校后,如果想了解學生就業情況,進行就業指導多數采用電話訪問,或其他網絡通訊方式聯系。若在離校前做好未就業檔案,記錄好學生聯系方式、家庭聯系方式、未就業原因、學生意愿等,對于后期的職業指導會更便捷、更貼切個人情況,效果也會更顯著。對于離校未就業的學生檔案建立,能準確地掌握離校未就業的學生數量,以及這類群體的個人信息與需求,是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工作和管理的基礎工作。因此建議高校未就業學生檔案對于后期職業指導工作至關重要。
3.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應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輔導員作為深入學生第一線的工作者,對于學生各方面的情況的信息是最為了解的,輔導員可以更加細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對自己所帶離校未就業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未就業畢業生在職業的選擇、求職過程等中會遭遇各種難題,如政策法規、職業前景、面試技巧等,輔導員可根據學生個性、學生需求加大指導力度,進行及時地輔導和解答,幫助他們成功擇業并就業。
雖然多數輔導員雖然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沒有經過職業指導師專業的理論學習,各高校應大力鼓勵輔導員參與學習,形成穩定的深入學生第一線的職業指導師隊伍。
4.就業信息平臺。各高校對于有求職意愿的未就業學生,應及時提供就業信息。應屆畢業生離校后,仍有各大類型招聘會舉行,同時也有許多單位因工作需要仍需各類應屆畢業生,這就依賴高校為離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及時有效的信息,高校可開設離校未就業學生專場招聘會以及各類網絡招聘會。各高校目前都有建設就業信息網,一方面公布就業信息,也可以把就業信息發送給未就業學生郵箱,廣撒網讓每位未就業的學生都及時得到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可在網站上進行職業教育、職業測評、面試技巧等方面內容,可讓學生主動學習。另外,各高校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通訊手段,主動積極地為離校未就業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如可利用手機APP平臺、微信、QQ等發布就業信息,政策信息,科學的擇業觀、職業道德的信息。
5.提供創業實踐機會。創業是就業之源。近年來,國家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除了國家政策和各級公共服務機構對未就業學生做出的努力,各高校也可以開辦自主創業產業園,讓有想創業想法的學生從小做起,可以在校園里先把業創起來,積累經驗。另外,各高校享有得天獨厚的專業技術,有大批經驗豐厚的教師隊伍,各高校可為創業學生建立創業導師隊伍。創業導師可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創業技能指導,為學生創業指引方向、解決困難,通過可行性分析,幫助學生確定個人創業方向和途徑。
6.重點關注特殊群體未就業學生。在離校未就業群體中,仍有一些特殊群體需要重點關注,一對一幫扶的,如家庭困難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學生、零就業家庭、殘疾學生等。這類特殊群體的職業指導,應是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不可忽視的重點,也是難點。對于這類學生的職業指導,應重在以正確的人生觀、人才觀和職業觀引導學生,擺脫心理障礙,讓他們能從社會需要出發,結合自己的特點,掌握合理選擇專業與職業方向的能力[4]。高校的職業指導老師應在學生離校后,持續地給予特殊群體未就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持續性職業指導,讓學生了解政府幫扶政策,結合這部分畢業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向適合的單位主動推薦,使學生即使離開學校后亦可感受到母校的關懷。
對于特殊群體離校未就業同學實行導師制,高校可聘用對學生最為了解的輔導員為職業指導導師,進而建立指導檔案,為以后提供經驗,從而提高指導的成效性。由于這些學生已經離校,當面咨詢和指導稍顯不切實際,可利用當下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離校未就業學生信息發布平臺,導師亦可通過微信、QQ等網絡通訊手段,實時與學生聯系。
在當今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應引起校方和社會充分的認識和重視,因為這些學生不僅關系到各高校畢業生生就業率,對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閔曉陽.試論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內容和方法[J].高教論壇,2006,(4)
[2]李文君.《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解讀[J].教育與職業,2013,(11)
[3]唐亭婷,蒙曦.試論高校如何有效開展未就業已離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工作[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7)
[4]邵小芳.大學生職業指導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