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
試論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
韓晶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摘要:茶藝表演是我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漢族優秀文化為基礎,博采眾長而形成的一種高雅藝術形式,是注重精神與形式的高度統一。背景音樂是茶藝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表現和烘托茶藝表演主題的重要方式。結合不同的環境、茶類、地域、民族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能夠讓人更好感受到茶藝表演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美感。
關鍵詞:茶藝表演;背景音樂;選擇
茶藝表演源于我國,于唐朝時初露萌芽,宋朝時發揚光大,明朝時進行變革,清朝時達到極盛。時至今日,已自成一套完整的系統體系。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是烘托茶藝表演主題的重要方式,只有選擇了合適的背景音樂,才能讓茶藝表演達到一種渾然忘我的境界,讓品茗者更好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根據史料記載,中國的茶藝表演在唐朝時初露萌芽。唐代御史大夫李季卿曾請常伯熊表演煮茶,在煮茶時,常伯熊手握茶壺,向客人一一介紹茶葉的名稱及其特點,這讓飲茶者十分欽佩。應該說,常伯熊的茶藝雖然略顯簡單,但是與現在的茶藝表演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稱為現代茶藝表演的雛形。而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制定了一整套嚴謹的茶道程序,譬如選茶、蓄水、置具、烹煮、品茗等環節,這已經具備了很明顯的藝術內涵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我國茶藝表演的發展。
到了宋代,人們興起斗茶,賣茶水的人也相互間試論高低,被時人稱為“茶百戲”,既能稱‘戲”自然是一種表演內容了。宋代之后,到了明清,我國茶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清朝,茶館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崛起。茶館的顧客構成以文人雅士居多,聊天品茶在此時成為了文人墨客之間的一種風尚,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店家開始邀請藝人說書或演唱,供茶客品茶時欣賞。這種客主同樂的形式,氣氛很活躍。在此基礎上,門類繁多的各種茶藝表演開始被發揚光大,各種功夫茶藝也開始進一步得到細化,泡茶者的姿勢、流程都逐漸朝美的方向發展,例如長嘴壺茶藝表演就是在此時得到進一步發展的。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和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不斷提升,茶藝表演這一古老的文化重新煥發出新的色彩。眼下,茶學界對茶藝表演的共識是:它是一種源自生活但又藝術化了的概念,是茶文化哲學層面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與其精神內核是一致和統一的。
既然被稱為“表演”,那么,茶藝就應該是一種藝術形式。從它的起源和本質來看,是一種由視覺和聽覺兩者結合的藝術表演類型。既有那種能讓人看得到的“視覺形象”,同時還要有能夠讓人聽得到的“聲音形象”。可以說,這個“聲音形象”的形成,就需要音樂的參與和烘托。
音樂與茶藝表演同屬于藝術門類,音樂參與到茶藝表演之中,并不僅僅是營造氛圍,其核心作用是在于能夠喚起品茗者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鳴,使之在特定的時間、空間里,產生一種只屬于自己的聯想,從而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從視覺到聽覺,賦予人們無與倫比的感官享受。
“背景音樂”,顧名思義,其重要功能就是“背景”,定位和角色也是“背景”。歸根結底,它還是要以畫面為基礎,依附于畫面而存在。它能夠通過節奏上的快慢、音調上的起伏、韻律上的起承轉合,與表演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切合而和諧,在增強表演的效果同時,更能深化表演的主題。由此而言,選擇好的、合適的背景音樂,還能夠增強茶藝表演中的立體感,比如說,柔和而低緩的琵琶、如水一般流淌的古箏等,可以讓茶藝表演中的形象和畫面變得生動起來,變得更加立體,如此便大大增強了表演的藝術張力。
茶藝表演與音樂的結合,可以說是由來已久。那些精通音律的古代文人,在品茗時引入音樂,形成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雅士茶道”,這大大提升了茶藝表演的文化品位。在古代中國,受歷史條件限制,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多為古琴古箏等傳統民族樂器,又由于文人墨客多愛清靜幽雅的品茶環境,所以其選擇的樂曲大多清雅明朗,聽之有清風、明月、松吟的妙趣與意境,非常符合這些雅士的內心追求。后在茶文化不斷的發展變革中,逐步融入了民俗音樂和戲曲。
與此同時,茶和禪在佛教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古代僧人在品茗時,講究“茶禪一味”,希望能通過茶來領悟禪的內涵。所以他們在飲茶的音樂選擇上,多為一些和雅、清徹、深滿的梵音。在當代,由于時代的進步,音樂的風格和樂器得到了很大發展,茶藝表演引入了更多的新鮮音樂,使得茶藝表演的藝術形象更加飽滿。
不同地方種出來的茶,由于地域、氣候、土壤、日照、水質等因素的差別,味道也是大不相同,且各有各的特點。目前我國茶葉按茶葉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等六類,茶藝表演應當根據不同茶類產品的特質,以及茶本身給人的印象來選擇最合適的背景音樂,以讓兩者相得益彰,更好去表現茶藝的內涵。
烏龍茶茶藝音樂。不同于綠茶的清新脫俗,烏龍茶并不注重外形,以其獨特的香味見長,其中以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最為聞名。由于其主要使用紫砂茶具,所以烏龍茶也就代表了沉穩、成熟、端正、大氣、悠遠等特質。由此而言,在進行烏龍茶的茶藝表演中,就要結合它的這種特點,選用一些用編鐘、二胡、古箏等樂器彈奏的音樂。譬如《柳青娘》、《蕉窗夜雨》、《春江花月夜》等曲調優美的傳統曲子,可以讓品茗者在品茶之際,隨著音樂的進行思想超脫出來,在感受到烏龍茶那深遠香味的同時,神游于大江秀山之中,感受到那山川云霧的壯麗,以情閑心寧,忘卻凡塵。安溪鐵觀音,是閩南烏龍茶的代表,內質具有濃郁的蘭花香,滋味清爽回甘的特點,在茶藝表演時,也可選擇泉州當地傳統的南音,在恬靜秀雅的洞簫聲中,飲茶者仿若聽到溪水淙淙,看到茶香撲面而來的景象。
綠茶茶藝音樂。綠茶是我國品種最多、歷史最久的茶類,具有“色綠、香幽、味醇、形美”的特點,由于顏色和味道上的與眾不同,人們往往用青瓷、白瓷來飲之,甚至會搭配一下綠色植物。因此,綠茶所體現出來的特征,是寧靜致遠,是天人合一,因此在綠茶茶藝中,就要多選擇一些古箏、笛子等樂器演奏的曲子,配樂可選用江南絲竹音樂。以西湖龍井為例,該茶產于杭州這座文化深厚的歷史名城,選用古箏中浙派《高山流水》這首曲子來配音,最能體現西湖龍井那種“君子之交”般的味道。喝著龍井茶,聽著這首曲子,似乎能讓人感受到晚風鐘聲、水波微蕩、輕柔話語、明月樹影的西湖美景,仿佛來到了三月鶯飛草長的江南湖光山色之中。
紅茶茶藝音樂。紅茶的特點是茶性溫和、回味醇厚,具有非常好的包容性,這像極了我們這個民族兼容并蓄、寬厚實在的性格。因此,在紅茶茶藝表演中,最好的背景音樂就是一些曲調優美平緩,能抒發堅韌不屈性格的曲子。比如,表現梅花高潔品格的《梅花三弄》,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其借景抒懷,體現了梅花天生傲骨、不懼寒冬的高貴精神。與此同時,在品嘗西式紅茶時,可以略作改變,根據環境的不同,選擇一些音色比較柔和舒緩的西洋樂器來演奏背景音樂。比如說《藍色多瑙河》、《天鵝湖》等高雅恬靜、音色柔和的圓舞曲,在這樣的音樂里,品茶者能夠氣定神閑,充分感受到歐洲國家那種溫馨浪漫的飲茶氛圍。
花茶茶藝音樂。花茶的特點是香氣撲鼻,味道靈動,湯色明亮。所以,在品鑒花茶時最合適的氛圍是活潑而生動,多一些生活化的趣味。在花茶茶藝表演中,最好選用琵琶、古箏等彈撥類的樂器來演奏。以最常見的茉莉花茶為例,可以根據其種類,選擇名曲《茉莉芬芳》,這首曲子體現了茉莉花的純凈無暇和濃郁芬芳,曲調清新自然。喝茉莉花茶,聽《茉莉芬芳》,能夠使人置身于鳥語花香的江南水鄉,陶醉于茉莉花的美麗和芬芳之中。
其它茶藝音樂。以產自云南的普洱茶為例,該茶品質特點是香濃而醇厚。表演普洱茶茶藝時,配音以箏名曲《鐵馬吟》為宜。這首曲子悠揚而古雅,模仿馬蹄聲聲的聲音,能使一幅險峻而色彩濃厚的茶馬古道風光映射到品茗者的眼前,仿佛這陣陣的馬蹄聲,歷經了無數的山峰古道,響徹了千年的時間,今日終在眼前的茶杯中與自己相逢。這味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必然會讓品茶者感受到那種別具一格的滇文化。
說到茶藝表演,也許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那身著傳統漢族服飾的茶藝師,端莊大氣坐在桌前,用其熟練而優雅的姿態,向品茶者展現其令人驚嘆的茶藝。但是,有一點我們也許會忽略,就是我國那些少數民族的茶藝表演和他們在背景音樂上的選用。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都有其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這種特色折射到茶藝表演上,更是形成了風格迥異的表演形式。在現實中,不同民族在背景音樂的選擇上,都與本民族的文化和風俗密切相關。我國舉行的茶藝博覽會上,來自不同地區的各個少數民族的茶藝師們,紛紛穿上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向與會者們展現著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茶藝,而選用的背景音樂,更是其民族所特有的傳統音樂,優美的服飾配上動聽的音樂,能讓觀者深受感染,茶味中仿若也飄散出讓人嘖嘖稱奇的民族韻味。
在我國的茶藝博覽會上,一些民族的茶藝表演讓人印象深刻。譬如,傣族茶藝表演,選用傣族竹筒茶這一民族傳統茶飲,在具有傣族特色的葫蘆絲彈奏的音樂聲中,訓練有素的表演者用曼妙的身姿為觀眾展現著傣族茶藝表演,馥郁的香茗和動人的葫蘆絲聲,讓觀眾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傣寨之中。
有的少數民族茶藝表演,更會隨著背景音樂翩翩起舞。比如說維吾爾族茶藝,茶藝師在進行表演的時候,不僅身著維族服飾,布景也具維族風情,音樂更要是本民族的傳統音樂,音樂聲響起后,茶藝師還會隨優美的舞曲進行表演,別具特色的維族舞蹈,讓人大開眼界。大理白族的“三道茶”也是如此,茶藝師們在展現泡茶技藝的同時,還會在民樂的伴奏下,載歌載舞,從而讓單一的茶藝表演變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臺劇。而泡好的熱茶,必須要用地道的土陶茶具來喝,如此一來,這茶就不單單是茶了,而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品之如品一段文化、一段歷史。
與此同時,也要認識到,飲茶是一件比較私人化的事情,它給人的感受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飲茶時的心境同樣會變化。雖然茶藝表演形式有很多種,但是不管何種形式,都要結合飲茶時的環境去選擇背景音樂,否則,即便表演再出色,也會給人一種不搭調的感受。
可以這么說,即便是一樣的茶葉、一樣的水、一樣的茶具和地點,也會因為季節、天氣和所處環境甚至是同飲者的不同,會給品茗者帶來不同的感受。針對這一點,筆者認為,就要根據飲茶時的環境,破除那種死板的思想和墨守成規的認識,去選擇不同的背景音樂。譬如,一樣的茶葉,假如表演環境是在有山有水的室外,旁邊就是青山巍巍,流水淙淙,那么,在進行茶藝表演時,就可以選用一些貼近大自然,特別是跟山水有關、大氣磅礴的背景音樂,如此,才能讓品茗者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如果是在古香古色的室內飲茶,則最好選擇一些雅致精妙旋律動人的音樂,與周邊古樸的家具、精致的花卉和諧統一。不同的環境,配上合適的音樂,才能讓品茗者靜下心,去品嘗茶湯和茶藝之美,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和茶道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汪根發.感悟“中華茶文化”[J].茶博覽,2011(5):70-71.
[2]余婷婷.茶藝的配樂之美[J].廣東茶業,2009(5):35-37.
作者簡介:韓晶(1983-),女,河南鄭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