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慧峰
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監管探討
●冀慧峰
全國專員辦工作會議指出,2016年專員辦要實現與財政主體業務的深度融合,要實現對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的事前監管和事中監控常態化。因此,專員辦亟需以解決事前、事中、事后監管銜接不力的問題為導向,以財政部最新印發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為指導,創新方式方法,著力打通轉移支付資金監管中的各個環節,盡快實現全流程監管,將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工作做實做優。
隨著專員辦實質性嵌入預算管理和財政主體業務,專員辦的監管任務和工作量大增,人少事多的矛盾日益顯現。這既對專員辦開展有效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倒逼專員辦必須調整改進現有的轉移支付資金審核方式。結合監管實際,專員辦亟需以突出非現場審核為抓手,有增有減、有保有壓,在提高審核效率上下工夫。在對轉移支付資金進行審核時,將原來的抽審制改變為送審制,并將審核面擴大到全省所有縣區;同時,減少對實地抽查的依賴,對發現的疑點問題,優先通過資料補正方式予以核實。疑點較大,確實需要進一步核實的,再開展實地核實。此外,按照財政部“強化信息比對,提升審核技術手段”的要求,專員辦在2016年監管中必須加大遠程數據審核力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
2015年,財政部在推進專員辦轉型工作中不遺余力,目前已初步形成內控操作規程、預算監管工作規范等基礎規定與部門預算審核測算流程、公車改革實施方案審核規程等單項規范相結合的監管制度體系,為專員辦夯實業務基礎,提升審核績效奠定了基礎。據此,2016年,專員辦要以社會保障中央補助資金等在專員辦開展時間較長、業務內容相對穩定的業務為突破口,探索推行模板化審核。專員辦要與財政廳一道,在對以前審核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對涉及資料報送、審核程序、審核內容、匯總分析以及報告形成等各個環節進行更為細致而明確的要求,相應制定出簡便易行、尺度統一的審核模板,確保所有審核人員操之能審,審之能成。
隨著專員辦工作轉型的不斷推進,專員辦要逐漸實現對轉移支付資金的事前監管、事中監控與事后績效評價的全流程監管。就現有監管情況看,各地專員辦主要停留在事前審核層面,對轉移支付資金的使用和評價基本沒有開展,監管環節缺乏銜接,“派”和“駐”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對此,專員辦要主動加強與駐地財政廳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在通過轉變審核方式提升事前監管效率的同時,充分關注轉移支付資金撥付運行中涉及的資料報送、資金撥付、年度清算等關鍵節點,采取數據分析、聯席會議、實地檢查、約談問詢等多種方式,靈活機動,將監管工作貫穿于轉移支付資金運行的全過程中,及時發現資金使用和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及時向財政部反饋,提高監管效力。
財政部的工作中心和目標,就是專員辦工作的著力點和方向。扶貧、涉農、職業教育、科技等工作作為當前財政部的工作重點,自然也應該是專員辦的工作重心。為進一步做優轉移支付資金監管,專員辦必須在開展的資金監管中突出重點、提升層次,充分利用多年來專員辦開展中央補助資金審核監督的工作成果,密切關注社會保障基金運行、城鄉居民醫保合并、涉農資金整合、重大科技專項等財政熱點難點以及社會關注的民生焦點問題,緊密結合對駐地轉移支付資金的日常監管情況,收集素材,強化分析,力爭在社會公眾關注和對經濟社會有較大影響的重大民生政策以及重大專項支出等方面做好財政部的“探測器”和“千里眼”,及時反饋駐地有關信息,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p>
(作者單位:財政部駐陜西專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