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霞 王正新 張韌 洪梅 盧揚
摘要:在分析研究生評估類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傳統啟發式教學方法研究狀況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詳細介紹了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內涵與價值、設計理念以及主要實施步驟,最后結合實際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了在實施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時存在的難點。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激發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問題驅動;啟發式;評估類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172-02
一、引言
研究生評估類課程是解決社會、經濟、工程、軍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重要課程,其主要目標是培養研究生運用評估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建模能力、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課時限制,課堂內只能講授基本的評估方法及其應用,而隨著數學等相關學科的發展,評估理論的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涌現,這對就需要研究生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總認為這是一門理論課,內容體系龐雜,數學味道較濃,不知道如何運用評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興趣不高[1]。因此,評估類課程教學模式急需進行改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2]。傳統啟發式教學是指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掌握知識的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采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身心健康地發展[3]。啟發式教學方法已在“軟件工程與應用”、“高等數學”及法學等課程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效果[3-5]。
針對研究生評估類課程人數少的實際情形,在傳統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研究生的科研探索興趣,而且科研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思維。
二、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內涵與價值
1.內涵與價值。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是指在課堂開始之前(簡稱課前),將下節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問題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分配給學生相關的參考文獻,要求閱讀文獻并撰寫文獻閱讀報告;課中引導學員采用合作與討論等多種學習方式,解決上節課提出的問題,教師針對學員理解錯的地方重點講解,基于師生和生生互動討論的方式完成本節課內容的講解,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新問題,由此加深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與傳統啟發式教學方法相比,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提前分配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②將新知識的學習隱藏在這些問題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新知;③問題是核心,學為主體,教為主導;④問題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拓展的一系列過程之中。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充分體現了“學為主體、能力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將教學內容凝練成若干直觀易懂、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以這些問題為目標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避免學習的麻木性,保證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學生課堂學習目標明確,課堂問題討論深入,課堂效率得以提高,同時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收獲了新知,而且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方法和途徑。③堅持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堂討論相結合、教師啟發引導與學生主動參與相結合、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相結合。
2.設計理念。在“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始終以把知識發生發展過程和學員認知思維過程相結合而設計的一系列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貫穿課前、課中和課后拓展的一系列教學過程,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將新老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問題的解決揭示理論概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機理;以問題求解為紐帶和出發點,基于師生和生生互動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新知有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過案例講解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自主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的主要步驟
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的主要實施步驟如下:
1.提出問題,明確目標(課前)。設計并提出“問題”是“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的關鍵點,因此“問題”的設計須兼顧針對性、趣味性與復雜性以及層次性。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創設與下節課學習目標相關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問題,給學生分發相關參考文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獻并撰寫文獻閱讀報告,在文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已初步形成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并帶著疑惑進課堂,避免學習的麻木性。(2)課代表收集歸納各個學生在文獻閱讀過程存在的問題和疑惑,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以此為參考進行教學設計,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設計教學重點及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等。
2.解決問題,層層遞進(課中)。(1)針對疑難問題,引導課堂討論。教師將課前提出的問題作為課堂解決的目標,尤其重點關注學生閱讀參考文獻中存在的疑惑。教師以問題為驅動,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信息循環流動,思想火花不斷碰撞。隨著討論的深入,教師與學生會發現更多更深層次的新問題,針對新問題不斷進行探究,循環往復,直至解決新問題,不斷加深對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培養了他們分析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2)課堂小結,獲得新知。教師引導學員對本節課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提煉本節課的新內容和知識點,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明晰本節課的基本內容和重點內容,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和難點。總結的過程非常重要,是一個知識提煉與升華的過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知識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思維從感性到理性轉變,培養學員能從具體問題中總結一般規律的能力和素養;其次,必須培養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但很多問題屬于開放性問題,答案并非唯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活躍氣氛;最后,教師須針對每個學生的表現給出中肯的評價和總結,針對表現良好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和肯定,針對表現一般的學生要進行鼓勵,總結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討論過程中運用的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研態度。
3.課后拓展,探索研究(課后)。針對基礎一般、學習興趣不濃的學生,只需要完成分配的作業即可;針對學有余力和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引導他們針對課中提出的創新拓展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供相關文獻資料,撰寫科研論文,鼓勵質量好的論文向高質量的期刊投稿,并作為平時成績的加分項,激發研究生的科研興趣。
四、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存在的難點
1.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學內容的講授圍繞著這些問題逐步深入展開,因此問題的設計非常關鍵,這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要對課堂內容進行高度提煉和概括,提出的問題須符合以下要求:①問題目的明確,即問題的提出是為了教學目的服務的;②問題內容難度適中,過難的問題不僅會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而且挫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③“問題”的設計須兼顧針對性、趣味性與復雜性以及層次性。因此,問題的設計非常具有挑戰性,其設計的好壞關系到整個課堂的實施和最終的效果
2.如何啟發誘導學生也是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的難點,也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這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課前工作,全面分析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疑惑的問題,以此為參考,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的組織;其次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難免會跑題或不解,教師要適時點撥,誘導探究的方向,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發現新問題,對學生不明白的內容要重點講解。
3.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法以學習的課前預習和文獻閱讀為基礎進行展開,全程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足夠的學習時間,研究生一般均有充足的科研時間,因此教學能否順利進行關鍵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自主學習習慣取決于以下兩個方面:①“問題”的設計是否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②課堂講授內容可能和某些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導致部分研究生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如果問題設計恰當,如何激發那些研究方向與課程內容不一致的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五、小結
在分析研究生評估類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傳統啟發式教學方法的研究狀況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詳細介紹了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的內涵與價值、設計理念和以及主要實施步驟,最后結合實際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了在實施基于問題驅動的啟發式教學方法時存在的難點。
參考文獻:
[1]馬正平.論高校開設評估課程的重要意義[J].隴東學院學報,2009,20(3):104-106.
[2]姜鴻.評估類課程考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科學教育,2008,(03).
[3]袁子厚,石先軍.高等數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意義的模糊分析[J].大學數學,2005,21(5):7-11.
[4]林惠強,劉財興,林丕源.“軟件工程”課程啟發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5):112-115.
[5]明月.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法學教學中的運用[J].理論觀察,2015,(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