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麗萍
摘要:初中的孩子興趣廣泛,但自制力弱。由于學生中獨生子女普遍,多數孩子缺乏主動承擔責任的意識。如何建設一個有責任感的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勇于承擔責任的有公民素養的人,除了平日的說教,是否有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本文嘗試用活動替代說教,讓學生自我建構價值,將責任擔當的公民素養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與性格。
關鍵詞:責任;活動;班主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1-0272-02
班主任工作的關鍵是“育人”,關注學生的成長,引導并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質和素質。“育人”的方法很多,班主任常用的方法是“講道理”,但在工作中,學生轉身就忘的表現讓我感覺到“講道理”的無力。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從內心深處產生改變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個人乃至整個集體良好品質的形成?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問題背景
初中的孩子興趣廣泛、精力充沛,但思想不穩定,自制力弱。經歷了初一一年的多方位觀察,我發現,由于學生中獨生子女較多,且家庭條件優越,父母包辦事務太多等,多數孩子缺乏主動承擔責任的意識,遇事只愿“掃自己門口的雪”,對于班級或學校的公共事務退避三尺,譬如“今天不是我值日,應該是他負責地面保潔,讓他來掃地”,又譬如“老師,這次比賽我不想去,讓班長去吧”……這類現象比較普遍,對良好班級的形成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如何建設一個具有責任感的班集體,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勇于承擔責任的有公民素養的人?除了平日說教的方式,有沒有更有效的教育方式呢?在初二的拓展活動中,我發現有目的的“活動”能給學生帶來超過說教的巨大的影響。
二、案例分析
初二第一學期期中考后,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拓展活動”。由于初一時已有拓展經驗,活動前大多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但當拓展活動結束后,我和每一位同學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息。
拓展活動由幾個游戲組成,最后一個游戲是“蜈蚣爬”,游戲的要求是:除組長外,所有同學手腳著地,后面的同學用手抓住前面一位同學的腳,形成“蜈蚣爬行”的姿勢,當教官的指令下達后,小組所有同學一起向前行走,行至終點處后,隊伍前面的第一位同學與組長擊掌結束任務。每位同學在游戲過程中都要保持安靜。游戲的要求很簡單,但是教官設置的規則卻很“殘忍”。
規則1:每組的組長不需要參與游戲,只需要在終點處等待本組同學到達,并擊掌表示完成任務。但是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若本組同學不遵守紀律,大聲講話或說笑,教官就會點名批評,每批評一次,組長要被罰做兩個俯臥撐。
規則2:全級學生被分為A、B、C三大組,競賽會在三大組之間展開。一個贏家,兩個輸家,輸家的小組長要被罰做俯臥撐;另外,贏家若被教官點名批評,小組長也要接受懲罰。
聽完游戲規則后,同學們并沒有任何感覺,許多組員可能還在心里暗暗竊喜著:“幸好我不是組長。”第一次競賽開始了,三個大組中的同學都是一邊說笑一邊玩游戲,但隨著教官記錄的違紀次數越來越多,小組前面的同學的心也漸漸地提了起來,而后面的同學并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仍然大聲說笑。競賽結束了,雖然我們班所在的大組獲得了第一,但是,由于同學們“齊心協力”違紀次數太多,組長要被罰做138個俯臥撐。
在教練的監督下,三位男組長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懲罰。懲罰開始時,許多同學仍然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隨著俯臥撐次數的增加,三位組長做俯臥撐的速度越來越慢,他們的手臂顫抖著,額頭上大滴大滴的汗水淌了下來,打濕了地板。看著組長們吃力的動作,女生開始掩面哭泣,男生的表情越來越嚴肅,大家都默默的在心里為組長捏一把汗。然而三個組長都太累了,第一輪的俯臥撐他們并沒有做完。教官說:“本輪剩下的俯臥撐次數留在第二輪比賽后再補上。”
第二輪比賽開始了,絕大多數同學都安靜的參與活動,但仍然有個別同學大聲吵鬧。這導致了本輪比賽結束后,組長又要再接受63次的俯臥撐懲罰,加上第一輪未完成的38次,這一輪的俯臥撐次數又達到100次。組長們俯下身去,他們做俯臥撐的速度非常慢,幾乎堅持不下去了……越來越多的女生哭了出來,沒有同學說笑,大家都緊緊盯著毫無怨言接受處罰的組長們,在心里默默地為組長加油……
懲罰結束后,同學們圍住組長,為他們揉手臂、擦汗、與他們擁抱……這一刻,同學們的心仿佛融合在一起,更親密了。拓展活動雖然結束了,同學們的心情與來時完全不一樣了。
三、班會感悟
“拓展活動”結束后,我專門用了一節班會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彼此的感受。
一位組長在活動總結中說:“就在這一瞬間,我懂得了:因為我們一時的開心,卻讓別人承擔著那么殘酷的懲罰。因為我們的不團結、不負責任,卻讓那些在乎我們的人承受著那么殘酷的懲罰。”
一位副組長說:“第二次被懲罰的時候,我應該主動沖上去接受懲罰,換下我的兄弟。”
而我對拓展活動做了這樣的總結:
這一刻我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不負責,是會給他人造成多么嚴重的影響。在教官的話語中,我們才明白,原來我們的不負責,是多么傷害父母和老師時刻為我們著想的心,我們才知道,父母與老師為我們做了多少的事情,我們應該要學會對自己負責。
在這次活動中,三位組長主動為同學們承擔了懲罰,沒有一位組長推卸責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上了一節“主動承擔責任”的主題班會課。我希望同學們一起努力,積極面對,主動承擔,每個人都做到“對自己負責”,讓十班成為團結負責的優秀集體。希望這次的活動能成為不斷鞭策我們努力的加油站!
這次拓展活動讓“對自己負責”的思想作為深層內涵,深深烙印在同學們的心里,同學們都意識到并且努力做到:事前要三思,要主動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一個學年過去了,十班被評為“先進班集體”。時至今日,雖然同學們已經畢業,但在他們的微信日志中,還寫著這樣的語句:“永遠的十班!”
四、活動的力量
“說教”與“親身經歷”給學生帶來的領悟是截然不同的。活動所形成的學習生態,實際上是擺脫了說教所造成的逆向壓力,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他人的感受,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做出恰當的決定。這次拓展活動讓學生明白了“小我”與“大我”之間的密切關系,幫助學生形成了內在的責任意識。并在集體中營造了“培養習慣”、“遵守規則”、“承擔責任”的成長氛圍,使班級蘊含的向上的核心力更強,這就是實踐活動的力量。
五、結語
集體活動是班級的生命,而活動教育是潛移默化、不動聲色、非強制性的。這次的事實證明,活動本身勝過任何語言文字的說教。由此可見,有意識地在集體活動中滲透德育,讓學生建構自我價值,進行自我教育,主動引領自己,將責任擔當的公民素養內化為自己的習慣與性格,這樣育人才能成功,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種成功!
參考文獻:
[1]賴華強.班主任工作案例教程[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2]藺秀云.你有責任感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張仁賢.零距離接觸:優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讀[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Abstract:The children in middle school exhibit broad interesting,but low self-control ability. Due to the single child,most children lack responsibility. The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a class team with high responsibility and train the student to be qualified citizens. Is there any other efficient education mode preferring to sermon?In this paper,the students construct merit by themselves and internalize the civic literacy to be own habit and character via exercise.The cultiv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f creative think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Responsibility,exerc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