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秀妍
摘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新聞近些年經常占據新聞版面,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也越發受到社會的關注。青少年對法律的認知還不健全,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良好的自制力,這也是導致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本文將簡單分析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特點,當前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論述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出幾點重要舉措。
關鍵詞: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教育;舉措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3-0087-02
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青少年犯罪”可以查看到許多相關的新聞,近年來愈發突出的青少年犯罪問題著實讓人頭痛。1997-2013 年全國人民法院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狀況統計表顯示,1997年青少年犯罪人數達1992萬人,2008年青少年犯罪人數升至322萬人,增長了617%。[1]如此快速的增長不僅給社會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而且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舉措。
一、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特點
1.青少年拉幫結伙共同犯罪,具黑社會組織性質
青少年犯罪的一大特點就是團伙作案[2],因為年齡小依賴性較強多半都是由年齡稍大的孩子做頭領。對于個人犯罪他們還是心存膽怯的,畢竟自己思想和體力都相對有限不足以威懾他人,但是對于團體在一起是便充分體現出人多力量大的優勢,一人領導眾人響應。據不完全統計未成年人重復犯罪率為1693%[3]。
2.青少年犯罪作案不計后果,手段殘忍兇暴
青少年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心浮氣躁情緒起伏較大,由于思想方面相對不成熟,容易被不良風氣影響產生極端心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一般都帶有一定瘋狂的行為、思想,手段極其殘忍,對于受害人毫無憐憫之心,完全不在乎犯罪給自己、社會造成的惡劣后果。
3.沖動犯罪,犯案目的簡單
青少年一般指14到25歲的人,而在此期間的青少年正是自尊心和欲望強烈體現的年紀,由于社會經驗少思想單純,面對非難或者誘惑自控力度小,易造成沖動犯罪。
二、當前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不足
1.法制教育推廣對青少年覆蓋面不全
法制教育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校里青少年會對法律有所了解,形成自己的認知約束自身行為,但是法制教育對于校外的青少年的教育卻是力不從心。雖然中國推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仍舊有許多青少年早早從學校輟學在社會上游蕩,年幼的他們正值學習、完善自己的階段,在沒有良好的學習、法制監督的情況下,他們就像一塊干海綿,在社會的海洋里吸收一切好的壞的。由于對法律認知的缺失,缺少分辨善惡的能力,做起事情來自然考慮不足,往往不計后果只顧一時痛快,結果斷送自己大好的未來。
2.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教育方法、教授內容略顯枯燥與實際脫節
法制道德教育滯后,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往往忽視對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學校、家長和學生重視主要課程的教育學習,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對于法制教育的發展和推廣重視不足,在校生對法律認知不全面。當前的法制教育形式基本都是通過教師講授的形式教給學生,教師主要以課本的講授為主向學生科普法律知識。不僅達不到普及法律知識的作用,還讓學生產生了消極心理。除了課堂上的教授,在校學生們鮮有接觸法律知識的機會,這也導致學生對法律知識了解片面。[4]
3.家庭忽視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港灣,家長則是青少年成長中重要的老師,家長對于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家長對法律法規的淡漠,體現在父母自身行為不良,對孩子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一些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竭盡所能地保護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養成傲嬌、蠻橫無理的性格,無視社會道德和法律。一些成長在貧困家庭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發展方面也會有所缺失。大多數青少年罪犯都具有類似的特點,學習成績不好,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除了教師沒有人監管學生的學習和平時的生活,由于學習差容易產生自卑心理,對老師和同學產生距離感,不愿意向他們敞開心扉,這也造成這些孩子面對誘惑或者挫折不知所措無處求助,發展成一步錯步步錯的局面。
三、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1.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傳和普及
宣傳法制教育增強青少年對法律的認識,抵抗不良誘惑。作為祖國未來發展中流砥柱的當代青少年,他們的成長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保證青少年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不僅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還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現在的青少年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法制教育的宣傳可以多種途徑讓青少年了解法律知識,認識到違法犯罪的嚴重,立志做嚴于律己、思想成熟的好青年。[5]
校園、街道張貼懸掛宣傳海報,圖片、文字相結合吸引青少年;很多的青少年喜歡一些文學讀物例如《讀者》,刊物里也可以介紹一些法律知識以及普法小故事,憑借刊物的讀者群體和有趣生動的故事,青少年們可以在快樂的閱讀中學習到相關的法律知識。而且在宣傳法律知識的同時,也要讓青少年認識到觸犯了法律將會受到嚴酷的處罰,讓他們對法律產生敬畏之心,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避免違法犯罪。網絡的快速發展也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青少年們上網主要就是打游戲、看小說、看影視等娛樂活動,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便捷地向青少年宣傳法律知識,讓他們意識到網絡世界的虛無縹緲,面對信息紛雜的網絡時刻保持清醒不受人蠱惑。
2.完善教育內容,加強培養青少年的法制觀念
課堂內的法制教育應更多樣化,教育方法可以稍加調整,教師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介紹法律知識的同時,聯系到相關的實際案例幫助同學們理解,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同學將身邊或者聽說的事例講出來大家一起分析,不僅豐富了課堂氣氛,而且幫助大家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學校也可以多舉辦一些普法活動,例如聽普法講座、看普法電影宣傳片、參加普法知識競猜、辯論等,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而且更有效地宣傳了法制教育的重要,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其中,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認知。
完善教授內容,法律教育的課本應定期更新內容,主體教育內容和法律知識為中心進行拓展,內容可以添加更多的實際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案例多為近些年發生的比較典型的犯罪事件,要對學生們起到威懾的作用,從多方面論述違法犯罪將給社會、給自己、給受害人帶來的眾多負面影響;亦要宣傳一些遵紀守法的好人好事,與犯罪事件形成對比,加大學生的感受落差,讓青少年對違法犯罪說不。
3.突出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重要,家長要抓住孩子健康成長的黃金期,讓孩子擁有健全的心智、理智的思想。愛自己的孩子沒有錯,但是不能盲目的溺愛,自身遵紀守法的同時督促孩子形成正確的法律認知。身為家長要做孩子良好的榜樣,身體力行才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有違法的苗頭時及時發現制止。重視對“預警學生”的引導,“預警學生”指的就是在學校犯過錯誤表現不好的孩子,在學校不僅要加強對他們的開導教育,作為家長更要有憂患意識,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溝通交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從陰影中走出來,樂觀地面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多和老師溝通,雙方一起努力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四、結語
青少年的學習雖然重要,但是學校和家長不能因此而忽視對孩子的法制教育,當前觸目驚心的青少年犯罪事件說明我國對于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發展仍舊任重道遠。通過介紹青少年犯罪的特點,列舉了一些我國對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最后論述了如何加強法制教育以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只有讓青少年真正了解法律、認知法律,才能讓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參考文獻:
[1]徐偉.我國青少年犯罪的統計分析及其預防對策——基于1997—2013 年的統計數據[J].青年探索,2015(06):46-48.
[2]謝建社,劉念,謝宇.青少年犯罪的時空分析-來自廣東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調查[J].中國人口科學,2014(03):115-125.
[3]熊謀林,胡瑤,張琪,馬麗源,代亮亮.青少年越軌、犯罪與“社會一體化”預防理念[J].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5(01):38-57.
[4]劉小甫.我國未滿十八歲青少年刑事犯罪現狀的定量分析[J].商,2015(15):247.
[5]王卓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的研究[J].赤子,2015(06):87-88.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