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 暢
(鎮江市統計局,江蘇鎮江212005)
?
鎮江保險業發展績效評價及實證研究
胥暢
(鎮江市統計局,江蘇鎮江212005)
摘要:當前,鎮江市的現代保險業不過30年的發展,保險市場仍處在初級發展階段,仍然面臨諸多問題,保險市場基本上還處于一種寡頭壟斷,幾家獨大,不利于競爭。在制度上,維護保險市場運行的要素和環境不完善,市場體系不健全,制度不夠完善,保險監管亟待加強。老百姓對于保險的意義和功能認識還不夠、保險密度、保險深度偏低。鑒于此,本文對鎮江保險業發展績效進行評價分析,對其發展績效進行研究,提出盡快完善保險市場監督機制以使保險市場更加健康有序并且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關鍵詞:保險業;發展績效;實證研究
保險業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新興產業,是金融業的三大組成部分之一,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近年來隨著鎮江市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和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寬,保險的保障功能、風險分散功能、資金融通功能和社會管理功能日益顯現,其在經濟、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當前,保險行業競爭集中反映在績效的競爭,保險業績效的改善將對金融市場產生持續正面影響,因此開展保險業發展績效評價具有積極意義且十分必要。
改革開放以來,鎮江保險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鎮江保險市場已形成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制并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并在傳統的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業務基礎上,保險業積極創新,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市級保險機構53家,保險分支機構303個,保險全體從業人員1.23萬人。
(一)發展規??焖賶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和保險意識的增強,鎮江保險業務得到全面發展,保費收入、保險賠付、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全市實現保費收入69.72億元,是1980年的3258倍,年均增長25.8%,其中財產險19.4億元,是1980年的906倍,年均增長21.5%,壽險46.3億元,是1980年的231500倍,年均增長43.2%。
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轉移機制、社會互助機制和社會管理機制,在抵御災害風險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定器和緩沖閥。2014年,全市保險賠付支出23.7億元,是1980年8464倍,年均增長29.5%,充分發揮了經濟補償作用。
國際上通常使用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來衡量一個地區的保險業發展水平。保險深度是指保費收入與GDP的比值,反映了保險業在國民經濟行業中的地位;保險密度是指保費收入與年平均人口的比值,反映了本地人均參與保險的程度。由表1可見,較之1980年,鎮江保險深度由0.14%提高至2.14%,增長了15.3倍;保險密度由0.9元/人提高至2200.7元/人,增長了2445倍,充分印證了鎮江保險業發展態勢良好,市民保險意識增強,人均投保金額較高。

表1 主要年份保險密度、保險深度情況
(二)發展領域快速拓展。財產險公司除了保持車險的穩定快速增長外,積極發展企財險、責任險和工程險等非車險險種,2014年,全市實現車險保費收入16.1億元,占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的78.5%。企財險、責任險和工程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1.64億元、0.51億元和1.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8%、28.2%和15.6%。人身險以分紅壽險為主,加快萬能壽險、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等產品的發展。2014年,全市分紅壽險實現保費收入24.75億元,占人身險保費收入的53.4%,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萬能壽險、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分別實現保費收入0.36億元、1.28億元和1.44億元,占比重分別比上年提高0.6、1.7和1.9個百分點。
(三)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保險需求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從經濟學意義上講,保險需求主要是針對消費者有購買能力的需求,即保險的有效需求,這部分需求是保險商品使用價值量指標,可以用保費收入來表示,這一研究的數學方法就是保險需求收入彈性系數(EDI)計算。

表2 鎮江市主要年份保險需求收入彈性系數表(EDI)(%)
從表2情況來看,鎮江保費收入與GDP彈性、人均保費收入與人均GDP彈性、人均保費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彈性、人均保費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彈性四個指標在2000年前保險需求收入彈性略小于1外,其他年份保險需求收入彈性基本上大于1,這說明鎮江保險需求對收入相對富有彈性,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市保險市場未來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保險業是以風險作為經營對象、以風險管理為盈利來源的特殊行業,事實上,保險公司運營績效本質上主要反映保險公司的風險運營效率,也就是反映保險公司對于風險與收益的綜合匹配能力。保險公司運營績效越高,則說明保險公司風險運營效率越高,保險公司對于風險與收益的綜合匹配能力就越強。鑒于此,我們選取了5大類11個指標的評價體系,對2014年鎮江保險業分險種、注冊類型進行評價分析。

表3 保險公司運行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一)關于資產質量水平的詮釋:現金比率越大,則保險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固定資本比率越大,意味著保險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弱,最高不得超過50%;應收保費率反映保險公司的應收賬款能力,其比值越大說明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弱,一般要小于或等于8%。
(二)關于保險賠付水平變量的詮釋:資產負債率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中長期償債能力就越弱;賠付退保率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應對意外風險的賠付能力就越弱。

表4 保險公司運行績效評價情況
(三)關于保險經營水平變量的詮釋:總資產周轉率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資產運作效率就越高,保險經營水平也就越高;人均保費收入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經營效率也就越高,保險經營水平也就越高。
(四)關于保險發展水平變量的詮釋:保費增長率指標反映保險公司保險主營業務的規模增長水平,保費增長率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的保險主營業務發展水平就越高;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水平就越高。
(五)關于保險服務水平變量的詮釋:保費服務成本指標值越大,則保險公司保險服務效率就越低,保險公司運營績效也就越低;銷售人員比例指標值越大,保險公司保險主營業務規模就越大,拓展能力就越強。
比較鎮江保險業運營績效的分類情況發現,財險類保險公司與壽險類保險公司之間的運營績效存在一定差異,財產類保險公司的運營績效優于壽險類保險公司的運營績效,國有類保險公司的運營績效整體上優于外資類與合資類保險公司,合資類保險公司的運營績效整體上優于外資類保險公司。
(一)保險業務增速快于江蘇省但低于蘇南??紤]到統計數據的可采集,我們對2000年以來我市與全省、蘇南保險業務水平作比較,從保險業實現保險保費收入看,鎮江年均增長18.0%,高于江蘇省1.0個百分點、低于蘇南0.7個百分點。從實現保險賠付支出看,鎮江年均增長22.5%,高于全省1.1個百分點、低于蘇南3.4個百分點。

表5 2000年-2014年鎮江保險業務與江蘇省、蘇南比較(單位:億元)
(二)保險密度、深度尚處較低水平。保險深度世界平均水平是6.5%,發達國家和地區普遍在8%以上,鎮江與之相比分別相差4.4個、5.9個百分點;保險密度世界平均水平是4000元/人以上,發達國家在5500元/人以上,鎮江與之相比分別相差1800元、3300元。從2014年全省情況看,鎮江保險深度僅列全省第11位,低于全省、蘇南、蘇中、蘇北平均水平0.45、0.48、0.43和0.09個百分點。保險密度列全省第5位,低于蘇南平均870.2元,但分別高于全省、蘇中、蘇北85.4元、210.7元和1074.2元。

表6 2014年鎮江市保險深度及保險密度
(三)戶均水平低于江蘇省。從經營效益看,財產險公司實現戶均保費收入7910.5萬元,低于全省平均798.6萬元;實現戶均賠付支出4298.3萬元,低于全省平均589.6萬元;人身險公司實現戶均保費收入19343.3萬元,低于全省平均243.7萬元;實現戶均賠付支出891.5萬元,低于全省平均178.3萬元。分險種效益看,財產險戶均承保利潤率12.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其中,車險業務承保利潤率5.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人身險戶均退保率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為加快鎮江保險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和作用,促進保險業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一)優化市場配置鼓勵多元競爭。當前,鎮江的保險市場由少數幾家國有保險公司占有絕對份額,如財產險中人保、太平洋和平安保費收入占比達76.9%;人身險中中國人壽、太平洋和平安的保費收入占比68.9%。這種局面既不利于保險產品的創新、保險業服務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全市保險業規模的擴張。因此,要加快培育保險市場主體,引導保險機構進一步優化網點配置,提高各區域保險機構密度,加快建立一個市場多元化、地區分布合理的保險市場體系。
(二)創新服務險種拓展業務領域。從我市保險行業的運營績效、橫向比較看,與全省、蘇南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要根據我市保險產品市場特點,通過對現有產品和技術整合及對新產品的開發,形成更多核心產品,提高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完善非現場風險預警體系,實施完備的風險危機處理方案和有效的風險整合化解措施。
(三)突出民生保障激活內生動力。2014年我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578.35億元。一般來說,居民存款約40%的儲蓄目的是為了養老、防病和子女的教育。這些需求恰恰是保險應予解決的,按照這個標準,鎮江保費收入相應的要達到631.3億元;而全年我市保費總收入69.7億元,僅占11%左右,保險機構要突出以人為本,切實提高保險的民生保障功能,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加強保險知識的宣傳,提高居民保險消費的認知度、認同度,著力提高保險業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高萍萍)
調研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