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燏(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四川樂山614000)
?
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構建
胡燏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四川樂山614000)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化的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互聯網的普及,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本文研究了茶葉的種植技術,分析了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以物聯網傳播媒介,切入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設想。還對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構建的優越性進行了深入分析,這對未來茶葉種植技術的信息化服務,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物聯網;茶葉種植;平臺構建
茶葉種植技術在歷史的推進中不斷發展。近年來,信息化進入了農業領域,給茶葉種植帶來了活力。尤其是隨著物聯網技術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很好的連接。廣大的茶農迫切需要先進的茶葉種植技術指導和服務茶葉生產,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構建呼之欲出。
茶葉的種植涉及很多的技術要領,比如:茶園地塊的選擇、化肥農藥的施用以及病蟲害的防治等等。將信息化引入茶葉種植過程中,實現茶葉種植的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我國茶葉種植的強業之路。
1.1 茶葉種植的技術因素
茶葉的品質、質量和種植的技術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茶葉在種植的過程中,會受到地塊、土壤以及種植密度和病害等方面的影響。因此,科學地掌握茶葉種植技術,就變得尤為重要。在地塊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茶葉本身的喜好。茶樹喜歡排水較好的丘陵地區,所以茶農在種植茶樹的時候,就要盡可能地選擇那些符合條件的地區。另外,在種植的密度上要適中,既不能為了取得更高的產量而種植過多的茶樹,也不能為了茶樹的光合作用,而使得茶樹之間的間距過大,影響了總體的產量。要充分考慮茶樹的生長特點與當地光照條件,合理安排茶樹之間的間距。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要堅持以“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還要定時對茶樹進行修剪和采摘,保障茶樹正常的生長活動,以達到最佳的種植效果。
1.2 茶葉種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琳瑯滿目的商品市場中,茶葉如果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就有自己的標識性特點。因此,這需要強化茶葉產品的地理標識,對茶葉實施茶葉地理標志的原產地保護制度,讓每一個地方的茶葉都深深烙刻上地方文化的特色。茶葉需要持續發展,茶樹種植更加需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茶農的收入。這就需要革新茶葉種植的技術,在當地的氣候條件無法改變的時候,適當采用人工的方式來改變茶葉生長的局部小氣候,達到理想中的種植條件。比如:現在應用較為廣泛的大棚技術,就是改變茶葉生長局部小氣候的很好的應用。通過大棚的使用,增加茶葉生長的溫度,對日照的條件也加以合理的控制,如此可以提高茶葉生長的效率,進而增加茶農的收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對于茶葉生產基地的保護也應該深入人心,不過量的使用化肥、農藥,保持土地的清潔,都是茶農們在茶葉種植過程中應該關注到的問題。
1.3 茶葉種植技術的信息化
信息化是茶葉種植今后發展的必經之路。現在的茶農文化知識儲備比較少,他們對于目前社會上的茶葉種植新技術、新理念知之甚少。在這種情況下,茶葉種植領域研究出的新技術,就可能無法惠及到那些站在茶葉種植最前線的茶農們。為了使新技術、新思想能夠傳遞給茶農,必須實現茶葉種植技術的信息化。現在,農業領域較為流行的“農民一點通”、“農民信箱”,就是對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的很好實踐。通過這些信息化的媒介,將茶葉種植技術領域的新技術傳遞給茶農,讓他們將這些新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從而讓技術產生經濟效益。
信息化引入茶葉種植領域,茶農可以接觸到更多關于茶葉種植技術方面的知識,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構建,尤其是其與物聯網的融合,大大推動了茶葉種植的發展,令更多的茶農獲益。
2.1 平臺框架和主體結構
信息化服務平臺的設計要以方便實用為第一原則,最大限度的降低平臺的使用門檻。另外,信息化服務平臺還需要保證其科學性和可靠性,其數據的來源要有確切的依據,滿足茶農對于科技和市場的要求。為了方便茶農使用茶葉生產信息化服務平臺,在平臺的框架結構上,我們多使用計算機、電話以及手機的APP形式,來傳達最新的技術和市場信息。并且在平臺主體的結構上,要立足于茶葉生產信息的數據庫,建立茶農的咨詢系統、閱讀系統,以及專家咨詢系統等,最大程度上服務于廣大的茶農。
2.2 物聯網切入信息化服務平臺
物聯網是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派生的產物,早期的物聯網是以物流系統為背景,它采用條形碼的形式,實現對物流系統的有效管理。同樣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物聯網和信息化服務平臺相融合,提高了平臺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物聯網實現了物與物,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加之信息化服務平臺的作用,可以實現茶葉種植領域的遠程化操作,這對改變傳統茶葉種植模式,具有深遠的影響意義。
2.3 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
物聯網技術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平臺相融合,通過物聯網實現茶葉、茶農、茶葉經銷商、茶葉消費群體之間的信息交互,這種現代化的交互互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可以全面感知茶葉種植技術,隨時隨地對茶葉進行信息的采集和獲取。并利用各種通信網絡,進行人與人之間信息交互與共享。這一平臺的應用,還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對茶葉種植技術大量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并處理,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將會是茶葉種植技術領域的一大飛躍。
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更多的關于茶葉種植技術方面的知識傳遞給茶農,相關的咨詢服務系統也會更加的健全。方便了信息在茶葉種植的第一線的推廣,同時也能采集更多準確、可靠、及時的信息。隨著平臺門戶網站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茶農開始關注這一平臺,實現茶葉種植技術資源的共享。
3.1 健全服務體系
茶農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加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普遍較差,這就會影響到茶葉信息技術在茶農中的應用,以及茶葉科技信息的傳播效果。在這種情形下,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就必須將咨詢專家和農業技術信息員隊伍建設為重點。讓茶農在使用平臺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進行咨詢,防止因為信息的傳達不及時或不準確,而錯失茶葉種植的良好時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農業技術信息員隊伍的建設也是迫在眉睫。當下,茶農們對于網絡的應用還不是很熟練,這就使得茶農們在茶葉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傳達。技術信息員隊伍的建設能彌補信息傳遞的不足,這些信息員們深入田間地頭,考察茶葉種植過程,了解茶葉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及時作出反饋。因此,茶葉信息化服務平臺需要健全的茶葉種植技術服務體系。
3.2 資源相關數據庫的整合
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需要強大的數據庫作為支撐,這些數據庫包括了農業技術信息員們深入茶葉種植的第一線搜集整理而來的數據,也包括了研究出的最新的理論成果。平臺數據庫中的數據,應該做到盡可能的準確、全面、科學。數據應該包括茶葉種植的全過程,從茶樹地塊的選擇,種植間距的決定,以及化肥農藥的施用和病蟲害的防治等等。并且,這些數據還應該是質量較高的數據,要真正的深入農業生產的第一線,采集最準確、最實用的信息。只有這些準確、科學的信息,才能夠為研究人員和茶葉種植者們提供最為真實的參考依據。
3.3 平臺門戶網站的推廣
平臺門戶網站的推廣是在前期服務體系的建立,以及相關數據庫整合的基礎之上的。經過前期的調查研究工作,我們準確把握了廣大茶葉種植者們的需求,針對茶農們的使用習慣,才能更加合理的設計平臺門戶網站的欄目,以及信息的層次。為了滿足茶農對于網站的內容實現動態化的信息查詢,平臺的網站可以將大量的相關信息,用數據庫的形式組織起來,建立了各種實用型的數據庫。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依托平臺的門戶網站實現其社會功能與價值。可以說,平臺的門戶網站是整個服務平臺的外在展現,也是服務平臺的前期所必須的準備工作,因為最終的呈現方式就是平臺的門戶網站。所以,平臺的門戶網站一定要做的突出、醒目。
隨著人們飲茶習慣的養成以及茶文化的迅速崛起,茶葉種植產業和茶葉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物聯網與茶葉種植技術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建立,不僅能讓茶葉生產共享科技進步的偉大成果,還能讓科技的發展惠及基層的廣大農民。將茶葉種植技術領域的新技術傳遞給茶農,可以使他們從信息化服務平臺上學習到的新理論知識,并應用于實踐當中,從而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戴起偉,曹靜,王支鳳.面向現代設施農業應用的物聯網技術模式設計[J].江蘇農業學報. 2012(5):90-91
[2]王崢,秦昌友,栗小瓏.農業物聯網技術在綠色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科技信息. 2012(4):678-679
[3]趙湘寧.農業物聯網中關鍵技術研究進展[J].臺灣農業探索. 2011(6):77-79
作者簡介:胡燏(1978-),男,重慶忠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網絡、物聯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