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仙閣(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
日本茶道文化內涵研究
盧仙閣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9)
摘要:日本茶道逐漸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茶道活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追求,同時還可以滿足人們對于藝術的精神追求。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反映。日本茶道文化與社會其他方面結合較為緊密,日本茶道文化的內涵較為深刻,值得人們加以研究。本文首先介紹了日本茶道文化的定義和發展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就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內涵、禪學內涵和禮儀內涵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給茶道研究者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內涵;禪學內涵;禮儀內涵
史料表明,日本茶文化深受我國茶文化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人將我國禪宗思想與當地茶文化相結合,形成獨具日本特色的茶道。在茶學界,日本茶道經常被人們提及。日本茶道不僅融合了宗教和哲學因素,同時還滲透著美學和倫理思想。日本茶道文化是在品茶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于日本文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日本茶道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這也是當下許多茶學家所研究的主題之一。
1.1 日本茶道文化的定義
日本茶道指的是奉茶待客之道。日本茶道文化則是與之相關的特殊文化。當然,也有學者將日本茶道歸納為一種與品茶文化相關的禮儀形式。茶人首先將茶葉磨成粉末,然后用熱水沖泡這種磨好的粉末,最后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茶湯。茶道與茶湯聯系緊密,因此茶道也被稱為“茶湯之道”。在日本歷史上,曾經有三位著名的茶學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出發對日本茶道進行了總結和概括。比如,谷川徹三認為茶道是一種與禮儀和修行等因素相關的藝術形式,原因在于日本茶人在飲茶時必須遵守禮儀,茶人的言行舉止都有著明確的規定。再比如,熊倉功夫認為茶道是一種室內演藝,茶室內的飲茶者正是茶道藝術的表演者。此外,久松真一認為茶道與“禪文化”結合緊密,茶人在飲茶的同時需要重視修行之道。以上三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受到廣泛的認同。需要指出的是,看似簡簡單單的日本茶道實際上體現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準則。
1.2 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
日本茶道文化來源于我國的茶文化。唐代時期,我國內掀起一股飲茶之風,茶文化開始形成。唐貞元年,空海等日本高僧前來我國學習飲茶知識,之后將這些所學內容帶回日本。日本高僧還將我國境內的茶籽帶回日本加以培育,從而開啟了日本種茶的歷史。后來,榮西禪師兩度入宋,在學習禪法的同時也對宋代茶文化加以學習。回國后,榮西禪師成為種茶的鼻祖,并將宋代禪院的飲茶風俗加以推廣,從而使日本飲茶之風愈加盛行。日本在借鑒我國茶文化的同時還保有中華文化的特殊性,比如日本茶文化具有武士茶和僧人茶這兩種形態。事實上,日本權威學者也認為中國茶文化對于日本茶道的形成與發展均有著重要的影響。被后世稱作“日本茶道鼻祖”的村田珠光對于茶事活動、飲茶舉止以及茶具選配等方面都作了相應的規定,從而使日本茶道中的民族特色得以彰顯。現當今,日本茶道逐漸與社會生活融合一體,茶道活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追求,同時還可以滿足人們對于藝術的精神追求。
很多不了解日本茶文化的人認為日本茶道只是飲茶相關的藝術活動,很顯然這種看法較為片面。日本茶道是日本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日本茶道是茶文化的反映。當然,日本茶道不僅受到了茶文化的影響,同時是受到宗教和哲學等因素的影響。茶道宗師千利休認為茶道文化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而茶道精神主要分為“和”、“敬”、“清”、“寂”這四大方面。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對于日本茶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巧妙地解釋了日本茶人的精神追求,因此“和”、“敬”、“清”、“寂”這四大方面正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內涵所在。
2.1 “和”
從字面上來看,“和”即“平和、和睦”之意。就茶人而言,“和”既可以表示平和的心境,同時也可以表示和睦相處的狀態。茶室的布局和飲茶環境的設計,需要在色彩搭配上保持和諧一致。茶人在從事茶事活動的過程中也比較注重平和的氛圍,這主要體現在茶具選用和茶語等方面。看似簡簡單單的“和”字實際上是儒釋思想的深刻反映,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和”文化的有力詮釋。當然,“和”不僅是日本茶道文化精神內涵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也是日本人渴求的一種精神狀態。
2.2“敬”
“敬”即“尊敬”之意,用來表示茶人之間互敬互重的一種狀態。日本茶人來自各個階層,茶人的身份地位頗為懸殊,但是他們在同一間茶室內飲茶時卻以禮相待。日本很多茶室對于茶席也有著劃分,比如上座和末座等。事實上這種劃分方式只是普通茶室的一種設置,而并非意味著身份差異。茶人是平等的,這也闡釋了佛教中“心佛平等”的思想。透過日本歷史,我們不難得知日本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而茶人之間的平等思想和相互尊敬的理念在這種環境下十分可貴。
2.3 “清”
“清”與“濁”相對,表示“純凈、透明”之意,當然其引申義包括純潔和潔凈等。日本茶道講究“清”的精神內涵,這主要與茶人的追求相關。日本茶人十分注重茶室環境的清潔,他們會將茶室和茶庭打掃得干干凈凈,茶人對于環境整潔度的追求事實上與清靜的內心世界是相契合的。茶人只有清靜下來,才能夠真正地體味茶人合一的樂趣。茶人在飲茶的同時可以洗滌內心的污濁,返璞歸真,達到“人與自然相互統一”的境界。“清”不僅反映了日本民族的茶道思想,同時也隱含著日本茶人對于理想飲茶環境的追求。
2.4 “寂”
從字面上來看,“寂”表示“寂靜、無聲”之意。也就是說,茶人需要遠離紛亂的塵世,時時刻刻都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佛曰:“寂滅為樂。”要想達到快樂的境界,就需要消除心中雜念。日本茶人比較注重茶道修行,他們在飲茶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寂靜的茶境,并在茶境中糾正自身對于事物的看法。“寂”表示清寂的飲茶環境,同時表達了茶人的內心追求。一旦心中充斥著雜念,那么人們就很難脫離世俗塵囂的困擾。日本茶人在飲茶時可以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這正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
日本茶道文化深受佛教禪學思想的影響,因此日本茶道文化有著深刻的禪學內涵。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對于日本茶文化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曾經說過:“茶乃解渴之用。”事實上,茶不僅可以消除人們的口渴,同時還可以從心靈上給人們“解渴”。日本茶學界認為,日本茶道文化有著“茶禪一味”的特點。茶人在茶道修行的過程中會豁然頓悟,從而對于禪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從禪學角度出發,日本茶道有著空寂自然的本質。事實上,茶人在飲茶的同時也在參禪,飲茶和參禪同時進行,茶人在享受飲茶樂趣的過程中也抵達了茶禪相生的境界,這種淡泊的審美趣味極大地滿足了日本茶人的精神渴求。在日本茶文化歷史上,很多茶文化名人都多多少少對禪學有著一定的研究,比如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等。禪學包含“靜”的思想,主張人們拋卻心中雜念,回歸本真世界,事實上日本茶道對于這種靜寂的思想有著重要的繼承。日本禪僧的禪學思想和生活習慣對茶道的形成和發展有著較大的貢獻。日本著名禪學家鈴木大拙曾經認為,日本茶道與禪學在“事物純化”上有著共通之處,由此不難看出茶禪之間的關聯性。日本茶道不僅會在茶室環境和茶道氛圍上融入禪學因素,同時也比較注重禪學氛圍的營造。
日本是禮儀之邦,日本國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禮儀習慣。日語學習者在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與日本禮儀相關的詞匯,比如各類敬語,這些詞匯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日本民族對于禮儀的重視程度。日本禮儀體現在社會的方方面面,當然日本茶道也不例外。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日本茶道文化中有著深厚的禮儀內涵。茶事活動在禮儀上對于茶人的言行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客人在飲茶之前需要先對茶具行禮,主客之間在飲茶時也需要相互行禮。村田珠光曾就茶道禮儀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主人家在以茶待客時會揣摩客人的想法和需要,從而使客人可以盡情享受飲茶過程。一般而言,日本茶道的禮儀內涵可以從以茶待客的過程中看出。很多人家會在待客前揣摩客人的想法,比如在茶室內布置各類茶花。茶道禮儀在“水、飯、談、茶”的茶道活動中得以體現,主人給客人營造出一種賓至如歸的情境,使客人更好地享受茶水的甘甜。千利休曾就茶道禮儀提出了相關看法,他將以茶待客分為七個步驟,其中涉及到茶水濃淡、煮茶火候、插花技巧、茶水溫度和待客之道等。這些原則事實上正是日本茶道文化禮儀內涵的體現。由于日本民族對于茶文化的重視,茶道禮儀也得以保留至今。
事實上,日本茶道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其不僅有著深刻的精神內涵,同時還具備深厚的禪學內涵與禮儀內涵。要想對日本茶道文化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學習,還需要從這些方面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滕軍.關于茶文化精神形成歷程的探索《茶至茶道的歷程——茶文化思想背景之研究》概要[J].農業考古,2000(4):53-56.
[2]劉笑非,段克勤.“和、靜、清、寂”的日本茶道[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78-80.
[3]周安凡.從茶道看日本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發展[D].云南師范大學,2007(5).
[4]申亮.日本茶道中調和的精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4):108-111.
[5]李紅.和靜清寂茶禪一味——論日本茶道[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32-136.
作者簡介:盧仙閣(1981-),女,助教,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日本文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