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琴
摘 要:計算機基礎與應用是一門操作性比較強的基礎實訓課程,任務驅動法符合高職計算機基礎實訓課程的教學特點,能夠讓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有利于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探討了在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法,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與應用 任務驅動法 應用
一、任務驅動法的重要作用
目前,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還是就業,具體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以此奠定學生們未來就業的基礎。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掌握實際操作能力,而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很難滿足這一目標,必須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創新及自主學習的意識,以此來實現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
任務驅動法能夠有效地發揮出學生們自身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實際“任務”的過程中,強化創造及合作的意識。在此過程中,增強了師生之間有效互動,并且也有效地幫助教師們發掘出學生們的薄弱點,最終有效解決問題。因此,任務驅動法的應用很有必要。
二、在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中運用任務驅動法
1.任務設計過程
教師進行教學任務設計,首先應當根據課程開設的目標,明確層次,把握重點、難點,同時結合學生能力,把所學知識點和技能巧妙合理有序地分布到學生的任務中;任務內容設計要具體明了,有利于帶動學生主動、自覺地完成教師所安排的任務,促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掌握知識點和實踐操作技巧。
比如,在學習和處理Excel表格時,教師可事先向學生展示用Excel編輯處理好的學生入學成績表格和月考成績單;接著布置任務,讓學生參照入學成績表格編輯月考成績表格。這個任務包含著表格處理的很多知識點,比如數據的求和及平均值、數據的排序、設置單元格格式、設置行高和列寬等。通過任務的形式將多種知識點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具體、明確,而學生也能比較輕松地接受學習內容,最終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2.學生任務的實踐分析
教師充分展示任務之后,需要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分組討論、實踐,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自行分析任務模式及內部構成,以此來找出任務當中所包含的詳細步驟、相應知識以及技能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讓學生搞清問題的根源,適當引導學生運用由淺入深、逐步完成的基本思維方式去分析任務并完成。
3.完成任務
任務一旦明確,就需要學生學習新知識點和技能。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在上機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自行討論,協作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踐任務。
教師應明確自己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依據,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水平等。融入小組學習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將問題解決。與此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課程總結及評估
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需進行整個任務和教學內容的總結評價。在總結評估過程中,需分為兩部分:一方面,對學生個人進行評估,比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情況,是否能夠如期完成學習任務,是否具備操作能力等;另一方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估,評估小組的團結協作能力,小組內成員是否能夠充分密切溝通、交流以及協作完成學習任務等。在評估完畢之后,教師需針對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改正,對于評估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三、在任務驅動法應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任務驅動法可以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既需要重視理論教學,又需要重視實踐教學,使任務驅動法教學能夠真正融入到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明確任務,使提出的任務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符合學生實際。這樣才能夠使任務驅動法的價值作用充分展現出來。
四、小結
在計算機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使該課程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在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中,教師需明確教學步驟,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邢玉美.任務驅動法在電子實訓中的應用探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9).
[2]王斌.中職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4(8).
[3]楚永濤.“任務驅動”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07(3).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