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財經大學MBA教育中心
摘要:“營改增”是國家出于對企業利益保護,改善稅收體系,減少重復稅收為目的制定的稅收政策。“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最近頒布的稅務體制改革政策,自2012年1月1日啟用至今,對國家試點城市優化稅收制度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方面都有顯著成效。本文從目前“營改增”環境下企業稅務實際情況實際出發,分析優化企業稅務籌劃要點。
關鍵詞:企業稅務管理 營改增 財務核算 稅務統籌意識
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本質,是在以不觸犯法國家律條例為前提,在公司內的籌劃包括投資、收益、理財等多方面財務工作,盡量降低企業稅費。安排稅費支出為企業在激烈的戰場競爭中減少資產支出,為企業節約經濟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營改增”項目作為國家出臺的稅收管理政策,能夠從國家稅收結構出發改善目前國內中央政府稅收體系,為企業減輕經濟負擔。企業需要通過“營改增”進一步降低政府稅收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壓力。
一、“營改增”政策的意義及作用
目前國內企業經濟發展勢頭正旺,企業中的財政體系也在不斷改革,國家稅收政策也需要針對企業財務需求進行改進,“營改增”就是為了改善我國原有稅收體制不足出臺的政府稅收政策。“營改增”即是將企業原本繳納的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進行稅收。
以當前“營改增”為企業和政府帶來的效益來看,“營改增”政策必定會貫徹至全國范疇,作為企業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針對“營改增”政策進行稅務統籌工作。在進行統籌工作前需要先了解營業稅和增值稅之間有哪些不同之處,以方便企業稅務統籌工作開展。
(一)稅額計算原理方面
營業稅體制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企業每發生一次資產流轉,就需要支付一次營業稅款,在企業實際經營中容易產生重復稅收情況。而改進后的增值稅體系,是在企業進行勞務工作、資本流通、企業產品生產出品等幾類企業經濟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產生稅收,這樣一來能夠有效實現減少重復稅收。除為企業減少不必要的稅務支出外,“營改增”還能夠幫助企業優化內部財務管理體制。
(二)計算稅收基礎
從稅收計算基礎角度而言,營業稅的計算是以企業營業額為基數進行計算實際稅收金額,而增值稅與之不同,增值稅是以企業實際銷售額作為基數,計算稅收金額。
在企業繳納稅費金額的計算過程中,營業稅的計算內容是由企業營業金額和稅收比率決定的,在增值稅方式與營業稅有所不同,增值稅的金額是通過計算銷項稅金額和進項稅金額差值來得出應收稅費具體數目。
(三)營業稅與增值稅率差異
從二者稅率角度來講,營業稅稅率與增值稅相比相對較低,通常在百分之三或百分之五,增值稅稅率方面,一般分為四個級別,分別為百分之六、百分之十一、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十七。
(四)“營改增”政策對企業的實際影響
據有關部門統計,自2012年上海成為“營改增”試點城市以來,市內相關企業在這一年一月到三月稅務支出比往年減少了20億元有余。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營改增”政策能夠真正將政府一直反復強調的降低國內企業經濟壓力工作落到實處。
二、“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務籌劃工作改良方向
(一)納稅人籌劃工作
目前我國制定的“營改增”納稅政策規定,規模較小的納稅人納稅標準為不超過每年500萬元。若納稅人的增值稅費超出我國政策對較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標準,則將納稅人定義為一般納稅人。上文關于營改增稅收計算方式即是指一般納稅人稅率標準,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計算與之不同,目前營改增政策內的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為百分之三。基于現階段營改增稅率標準,企業應當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依照企業資產、收入等財務項目實際情況。分析目前企業應該以一般納稅人身份支付稅收,還是適當減少企業生產銷售量將企業稅率控制在小規模納稅人范疇中。完成這項稅務戰略決策需要考慮的內容有兩方面,第一方面,作為處于一般納稅人范疇內的非企業納稅方,或者是不需要頻繁發生納稅行為的企業,需要通過稅負條件對比等方法來對企業納稅工作籌劃進行抉擇。第二方面,目前處于小規模納稅人范疇中的企業,若有轉向一般納稅人方向發展意圖時,要考慮到成為一般納稅人后企業的稅收變化情況,是否在公司財政支出的承受范圍之內。在決策前要詳細核算各方面成本支出,避免出現錯誤決策。
(二)“營改增”政策下混合經營業務財務核算方式
在實行“營改增”政策后,企業的增值稅稅率發生了一定改變,在政策發布后增值稅稅率增加了百分之六和百分之十一這兩個稅率選項,至于小規模納稅人方面稅率為百分之三。這樣一來“營改增”政策下企業稅率會被細分為不同標準。因此,企業中多方向經營項目,尤其是中間各類業務利率計算存在差異的經營業務都需要將稅率差異分隔開,在稅率細分后進行財務相關數據核算,避免出現因為稅率較低的經營項目,且沒有與高稅率經營項目分別計算,造成不必要的稅務成本支出。
(三)最大化延遲納稅,實現納稅價值高效利用
延遲納稅的意義在于能夠最大化利用稅務資金完成企業稅務支出,所以企業處于“營改增”政策下,為了保證企業稅務支出高效利用,延遲納稅策略也是必須要體現在企業稅務籌劃工作之中的。延遲納稅這一企業稅務戰略,在企業具體執行中要著重關注戰略與相關法律的平衡,杜絕出現因延遲納稅觸犯法律的問題。在稅務籌劃時要了解相關政策上對繳納稅款時間的具體要求,以便實現通過延遲納稅來最大化利用納稅支出這一戰略目標。
(四)最大化利用政府“營改增”中有利政策
企業稅務籌劃工作者必要深入了解“營改增”政策內容,其中要著重分析政策中有助于為企業節省不必要開支的福利政策,以便最大化利用政策提高企業經濟發展效率。比如政府在“營改增”政策中將小規模納稅人的稅率統一到百分之三,企業即可通過控制產值來將稅率維持在小規模納稅人的范疇之內[3]。此外,在稅務籌劃工作中,企業還需要根據“營改增”中對企業有利稅收政策改變納稅工作流程。
(五)強化企業員工對稅務統籌工作意識
在政府全面實行“營改增”政策后,相關企業需要集合員工進行“營改增”政策培訓學習,讓企業內除稅務統籌相關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也能意識到“營改增”對于企業和日常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全體員工的稅務籌劃意識。這樣方便稅務統籌部門工作人員與其他部門銜接工作,也能減少其他部門因為缺乏稅務籌劃意識造成錯誤財務操作為企業帶來損失。
(六)深入了解增值稅特點開展納稅籌劃工作
“營改增”政策中增值稅有稅款獨立于征稅對象的價格之外的特點,這樣的特點使得企業的采購工作能夠被視為進項稅執行稅收[4]。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從合同簽署工作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將價外的增值稅揉入合同金額當中,通過這種方式使企業減少增值稅支出,同時企業需要同交易方進行磋商,以免因為對方對此產生誤會破壞雙方合作氛圍。
三、結束語
稅務政策不同于其他經濟政策,需要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現狀來制定具體條例,很難借鑒其他國家的管理方法。面對這一難題我國將國內企業營業稅收項目改為增值稅收,創建了新的稅收體系,從試點城市測試結果中不難發現,“營改增”體系能夠顯著提高我國國內企業經濟發展水平,這一改革將國內稅收體制帶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我國日后的財務稅收工作發展打下了堅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丹.營改增后化工出口企業稅務籌劃[J].財經界(學術版).2015,(3):17-22
[2]張偉輪.“營改增”政策下深圳移動市場營銷應對策略研究—基于財務的視角[D].吉林大學碩士生論文.2014,(4):42-48
[3]丁瑜.營業稅改增值說對吉林省物流企業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4(5):36-38
[4]吳成蓮.“營改增”對現代物流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4(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