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曉東
上篇:《新體育》的“前生今世”
曾經“一騎絕塵”的新中國第一本體育雜志《新體育》,已經走過66年風風雨雨,幾代人接力,幾代人嘔心瀝血,為幾代讀者傾情奉獻了整整800期精神大餐。她見證了中國體育的光榮與輝煌,是中國體育的忠實記錄者,是體育精神的執著傳播者。作為在中國體育報業總社(集團)工作了12年的“老人”,我為這本集團主刊的光榮與輝煌而驕傲!
從創刊之日起,《新體育》便致力于打造中國最權威的體育雜志,盡管“文革”期間曾休刊5年,但傳播體育精神和正能量的追求和努力始終未變。
1952年6月10日,毛澤東同志為新中國體育工作題寫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新體育》以整頁的篇幅刊登這一題詞,突出宣傳了共產黨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確了新中國體育事業的根本目的和發展方向。
1981年11月16日,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奪得第三屆女排世界杯冠軍,而詳細記載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全景式報道:傅溪鵬的《會當凌絕頂——世界杯賽中國女排奪冠記》、何慧嫻的報告文學《拼搏》,以及現場實錄《郎平日記》,就登載在這一年第12期的《新體育》上。從此,女排精神傳遍神州大地,其蘊含的意義遠遠超越了體育的范疇,深深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化作濃濃的解不開的情結,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同樣,女排精神就像一道血脈,在一代代女排姑娘們身上流淌、延續。
2015年7月16日,在香港參加世界女排大獎賽的中國女排姑娘們正在和泰國女排進行賽前熱身,可能是DJ失誤,現場突然放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女排姑娘們聽到國歌響起,紛紛停止訓練,轉向國旗方向,肅立行注目禮。
看了女排隊員的表現之后,網友們紛紛點贊:
——“為什么我們這么愛女排,這就是最好的理由!”
——“這個DJ無意識地測試了一下女排姑娘們的基本素養,全部合格,小惠滿分!”
——“看得我哭了!”
……

2015年9月6日,中國女排姑娘們再度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此時,姑娘們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大家在領獎臺上舉起了惠若琪、徐云麗和楊方旭三名缺席隊友的球衣。
對此,中國體育報記者蘇暢充滿激情地寫道:“這一刻,團結兩個字再度浮現在每一名中國女排將士心中,映在每一位觀眾的眼前。無私奉獻、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國爭光……這恰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內涵所在,而新一屆中國女排也用她們的實際行動很好地證明了,她們無愧于新時期合格的中國女排精神傳承者!”
下篇:新時期的使命擔當
作為一個有著30多年經歷的傳媒人,我經常在思考,在價值多元化、選擇多樣化的今天,體育傳播的使命、擔當是什么?有哪些深層價值更需要深度挖掘、有效傳播?
思考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那么這個力量是什么?
不久前,兩位體育新媒體的年輕人希望我給他們所在的媒體一些建議。我講了剛剛看過的一部特奧會宣傳片。故事講的是一個患有自閉癥的男孩兒很怕與外人接觸,后來在父母、教練的鼓勵幫助下練習射擊,逐漸走出了自我封閉。片子最后的鏡頭是男孩兒瞄準遠處的透明玻璃,堅定地扣動扳機,一聲槍響,擋在他面前的透明屏障應聲而碎,男孩兒臉上綻放笑容。
我告訴兩位年輕朋友,這個故事、這種表現方式讓我震撼,讓我感受到人文關懷,讓我看到人性的光芒!
思考之二:當人們為冠軍的金牌而歡呼時,還應關注什么?
這兩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正在陸續錄制《中國奧運人語錄》,讓我感佩的是每位被采訪的奧運人不僅談自己的運動成績和成長經歷,而且都談到從體育中得到的感悟和人格塑造: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源動力。執著于自己的選擇,最終達到領域內的高峰。”
——馬燕紅(獲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女子體操高低杠金牌)
“當遇到困難時,嘗試著去登高望遠,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因為從長遠看來,這說不定是一件好事情。”
——徐莉佳(獲2012年倫敦奧運會帆船激光鐳迪爾級女子單人賽金牌)
“路再長,一步步也能走完;路再短,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王麗萍(獲悉尼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金牌)
“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的路;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的路。”
——張湘祥(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62公斤級金牌)
“一定要有小目標,才能達到大目標。”
——陸春龍(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蹦床項目金牌)
……
這不正是百年前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所說的“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嗎!
思考之三:體育比賽中“尊重”一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如:“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等等。講大原則容易,但面對一個具體事件、具體的人、具體的行為時,又該如何體現真正的“尊重”?
前些年,社會上對中國乒乓球“海外兵團”現象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對此,人民日報記者薛原撰文指出:“作為一名運動員,‘報效國家自然是最高目標,但前提是‘人盡其才。所以,李佳薇、帖雅娜們站到中國選手的對面,無非是想對自己多年的付出做一個證明。她們的努力追求不也正是體育精神的一種表現?尊重人的發展,體現人的價值,在我們這個日趨開放與包容的社會中,海外兵團的今昔,不期然間劃出一條清晰的痕跡。”
這種尊重,蘊含著寬容、包容,而寬容和包容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寬容包容的同時,也創造生命的美麗。
思考之四:體育中充滿了辯證法。當我試圖從一個個事例中挑選論據時,看到了新華社記者許基仁的最新力作《向人類“脫帽致敬”》。他以李世石與“阿爾法狗”之間的圍棋人機大戰為例,感悟人生,做了精辟闡釋:
“圍棋,是最好的辯證法教科書和人生指南!與其他競技項目不同,圍棋強調的不是單一思維,而是復合思維。圍棋里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早先的‘好手此后有可能變為‘惡手,一切都取決于大局,依托于變化。所以,弈者永遠要想著‘大局,永遠需要選擇,戰略的選擇,戰術的選擇。有時需要執著,有時卻需要‘放棄,而‘放棄往往是更高的境界。人生如棋,參透了圍棋,你就懂得了人生!”
當然,還有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