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環


【摘 要】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但目前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還停留在松散的參與合作階段。本文首先分析現有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然后介紹了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多層面、多角度校企合作方式與成果,為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開展校企合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塊化;實踐教學
校企合作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更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難點。由于學校與企業合作在人才供需、目標定位、利益追求等方面存在矛盾,基于合作雙方利益的不對等,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松散的參與合作階段,缺乏實質性的深度合作,使得“校企合作”或是“校企合一”難以真正落到實處。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對校企合作建設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在促進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校企合作現有模式分析
我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已經歷十多年的發展,合作模式不斷創新,合作的領域達到了一定深度和廣度,按照合作的深度,可將校企合作模式分為淺層、中層、深層三個層次。
1.1 淺層次合作模式即“企業配合”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企業處于“配合”的輔助地位,它只是根據學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應的條件協助完成校外實習的培養任務。學校按企業所需確定專業方向,并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具體表現為:一是,學校根據行業、企業的崗位需求,制定基于崗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二是,企業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解決學校學生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問題。
1.2 中層次合作模式即“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而且參與實施與產業部門結合的培養任務。學校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根據企業的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最直接的表現為定單培養,在培養方案的設計中,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術按照分層次、分模塊的方式,集中地安排在前幾個學期,而后幾個學期則由校企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這種培養模式是先由企業招聘,通過筆試和面試的學生根據企業的要求,學校與企業共同組織對學生進行后期培養。經過培訓的學生作為見習生到企業中參加項目實訓,實訓合格的學生成為企業的正式員工。
1.3 深層合作模式即“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企業以立足于建設企業文化,構建學習型組織,促進企業創新為目的,主動與學校相互滲透,參與高校人才培養。企業對學校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整體參與、深層參與,企業主動向學校投資,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真正實現“教學—生產”一體化。這種合作模式中,企業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參與辦學過程和學校人才培養,分享辦學效益。具體表現為:一是,通過“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中廠”模式,在校內建立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二是,引校入企,校企共建“廠中校”模式,在工廠建立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不管哪種方式,校企雙方必須簽署協議,明確資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財產管理、師生實訓等方面的責權利,并共同制定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契約”為保障的利益共享機制。
2 校企合作開展方式探索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以下簡稱“專業”)是2004年與印度NIIT合作開辦的特色專業,通過置換部分課程,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2006年,專業開始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有效實施途徑,構建了基于軟件開發過程以程序員為核心崗位的相關崗位群、基于崗位群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基于項目的能力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基于仿真工作場景的實踐教學環境,有效地實現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度融合。
2.1 構建基于軟件開發過程以程序員為核心的崗位群
專業依據業界權威的標準——軟件統一過程(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理論,按著軟件開發的流程,從RUP中提供的職業崗位入手,分析職業崗位的職責、候選者的經驗和知識背景,確定了由程序員、測試員、技術支持、軟件營銷、界面美工、設計師、項目經理組成的崗位群,并結合當前軟件開發技術的流行趨勢及極負盛名Tiobe全球編程語言排名榜,將程序員做了進一步的劃分,然后將這些崗傡分為核心崗位、輻射崗位、拓展崗位和發展崗位4種類型:
核心崗位:程序員,專業面向的主要崗位。根據當軟件開發技術流行性,進一步將程序員崗位細分為Java程序員、.Net程序員和Android移動程序員。
輻射崗位:測試員和技術支持。在培養學生核心崗位能力的同時,同時也培養其他崗位的能力,這些崗位為輻射崗位。如程序員開發完程序后需對程序進行必要的測試,并成功地安裝在實際的應用環境中,這些能力正好是測試員需具備的能力。
拓展崗位:界面美工、軟件營銷、軟件外包、微信開發、PHP程序員。通過附加專業拓展課來獲得的崗位能力。一些學生有特長,他們想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來選擇自己的就業崗位,如有藝術修養學生想從事界面美工的工作,英語、日語水平好的學生想從事軟件外包的工作,口才好的同學想從事軟件營銷,看好Php網站開發的想學習Php技術,但專業核心課程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可能通過選修專業拓展課來加強這些崗位能力的培養。
發展崗位:設計師、項目經理。在培養學生核心崗位能力,進行學期綜合項目開發時,需要有學生熟悉其他相關崗位的能力,但因需要其他的綜合素質或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不是每個人能達到的,有少部分學生可以達到或向這個方向發展。如設計師需要較強的自學能力,項目經理應具有項目管理的專業知識,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及領導能力。
2.2 構建基于工作崗位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方面,專業始終堅持課程跟著崗位能力走的建設思路。課程體系中的每門課程都是針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能力、專業通用能力、崗位特定能力三個層次能力開設,形成的主要思路如下:
①獲取程序員崗位(Java程序員、.Net程序員、移動程序員)在實際軟件開發過程中具有完整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歸納整合典型工作任務,按照職業成長的規律分類排序整理典型工作任務。
②將一個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一個或多個學習領域,一個學習領域對應一門課程,將多個典型工作任務中公共的學習領域劃分為專業基礎課,稱為專業通用能力培養模塊。特有的學習領域劃分為專業課,稱為核心崗位能力培養模塊,該模塊又包括.net程序員、Java程序員和移動程序員課程學習子模塊。
③根據崗位群拓展崗位類型,開設了用于培養拓展崗位所需能力的專業選修課。
④開設相關的職業素養課程,用以培養學生的IT職業素養。如每個學期開設的ISAS信息搜索與分析技巧課程用來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表達溝通能力、時間管理能力。
這樣就形成了由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組成的課程體系,專業基礎課圍繞不同類型程序員典型工作任務中公共的學習領域及職業素養培養開設,專業課緊緊圍繞不同類型程序員特有的學習領域開設,專業選修課則圍繞培養崗位群的拓展崗位能力開設。
2.3 構建基于項目的能力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始終堅持“以行業為依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突出核心能力培養”的原則,構建“以項目為載體、層次化、能力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層次化、能力遞進”使學生技能培養及角色轉換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從熟練到精湛、從實訓到生產、從校內到校外、從學生到員工的遞進,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踐教學體系的層次由四個層次構成:
第一層次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培養的是學生專業通用能力、崗位基本能力和崗位特定能力。
第二層次為學期綜合項目實訓及校內生產性實訓,培養的是學生項目綜合開發能力。
第三層次為署假校外集中實訓,培養的是學生在校外進行項目綜合開發能力。
第四層次為校外企業畢業頂崗實習,培養的是學生現場項目開發能力,實現了由學生到員工角色的轉變。實踐教學體系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2.4 基于仿真工作場景的實踐教學環境
為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專業與企業深度合作,組建與業界同步的多類型綜合實踐教學環境,形成了“校企聯動、合作育人、協作生產、共同研發”的運行機制,實現學校教學環境與企業現場環境、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融合。圖2為專業實踐教學環境體系結構示意圖。
①專業建有多個教學做一體化軟件類實訓室,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個層次學做一體化教學的順利實施;實驗室以軟件產品開發流程為主線,營造真實的軟件產品開發氛圍,從合理利用空間和設備等硬件資源的目標考慮,引進物理產品線和邏輯產品線的概念,按物理產品線的思想規劃實驗室的布局及設備資源,按照邏輯產品線的概念配置軟件實訓環境,以滿足第二層次學期綜合項目實訓及校內生產性實訓的需要;專業依托長沙安博牛耳青竹湖實訓基地,創建一個可同時容納600人進行實訓的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以滿足實踐教學體系第三個層次署假校外集中實訓的需要;專業與企業廣泛合作,共建立多個校外軟件實訓基地,以滿足實踐教學體系第四個層次校外頂崗實習的需要。此外,專業通過引入10個企業進校,采取企業化運作的形式,建有項目工作室10個,由學校、企業、教師各按一定比例投資入股,利益按股分配。每個工作室建筑面積86平方米,根據公司需要,劃分為不同的工作區域,可接受15~25名學生進行真實項目開發,用來培養技術骨干,也是教師和公司人員一起進行科研的場所。
②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為實現校企雙贏,形成一套完整的“共建共贏、協作生產、合作育人”的運行機制。先后制定了《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專項管理辦法》,明確學校的人、財、物支持;制定《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協議》、《項崗實習管理辦法》,保證校企合作雙方如約履行各自權利義務,對校企合作過程以及后期成果進行保障性說明,保障企業的利益;制定《校企聯合科研開發管理辦法》、《科技成果獎勵辦法》等,鼓勵教師主動和企業聯系。制定評價標準,保護和激發雙方參與合作的積極性。高職院校制訂各專業開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具體評價指標,納入學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在政府、行業組織等第三方的參與下,加強對校企合作的過程性評價和終極性評價。評價指標包括實訓基地建設的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科研合作的成效等,也包括培養人才的數量、效益,合作企業的成本、產值等。
③為規范實踐教學環境的管理,專業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借鑒ISO90001、CMM及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完善標準化、工程化的管理體系,制定了“6S”現場管理制度、實踐教學環境的分類管理制度、設備的操作規范、對外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制定了程序員崗位職責、軟件開發流程規范、校內技能訓練管理辦法。
3 校企合作的實踐成果
經過多年的努力,專業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思想的指導下,靈活組合“企業配合”模式、“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和“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實現了企業與學校的深度融合。2007年,專業成為民政部信息化人才培養基地;2012年,專業成為湖南省軟件技術生產性實習實訓(教師認證培訓)基地;2013年,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獲湖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校企合作持續深入開展,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共同努力。地方政府應加強鼓勵和引導,充分調動學校和企業積極性,引導行業組織發揮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項目的評估、職業技能鑒定及相關鼓勵工作。企業從戰略高度看待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參與到合作教育中來,把學生看成一種待開發的人力資源,為學生提供實習、培訓以及工作崗位,投入不大成本,獲得所需要的人才將成為企業引進基礎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學校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生源情況能及市場需求,發揮職業院校的基礎作用,實現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對接,不斷總結經驗和調整思路,在探尋與完善中摸索有效的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和校企合作方式,總結合作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提煉成功合作案例的精髓,形成系統、完整的合作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冠華,王東.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機制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24).
[2]付麗琴,黃榮英.度視角下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可持續發展初探[J].教育探索,2009(9).
[3]張夏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體制機制探析[J].職教通訊,2015(8).
[4]賴永輝.企業深度參與、多方共同評價下的校企合作評價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13(24).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