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凱
【摘 要】本文從學校體育教育的功能、作用作為出發(fā)點,把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影響群眾體育的因素,尤其是從各級各類學校走入社會成為社會人后,作為體育文化的承載者,和體育文化的傳播者,對群眾體育產(chǎn)生影響較大。本文從學校培養(yǎng)的體育價值觀、運動技能、意志品質(zhì),以及學校的場地資源、組織管理等方面,對學校體育教育與城市群眾體育的關系和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學校體育;群眾體育;作用研究
1 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的概念
本文的“學校體育”,是指除專業(yè)體育教育外,面向廣大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體育教育。即在大學區(qū)別于專業(yè)體育教育,稱為“公共體育”的教育。學校體育是指學校教育中,教育者按照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的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受教育者加以影響,使學生獲得基本體育知識和技能,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活動
群眾體育指的是在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qū)域內(nèi)(相當于基層群眾轄區(qū)范圍),以轄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zhì)基礎,以全體群眾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群眾成員的體育需求,增進群眾成員的身心健康,鞏固和發(fā)展群眾感情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開展的區(qū)域性群眾體育。
2 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對城市群眾體育的影響
學校體育對學生正確體育價值觀形成的作用,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潛移默化過程。學生個體,在接受從小學到更高階段學校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學生對體育功能、作用的認識,通過實踐逐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體育意識,形成了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進而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使學生走向社會成為一名真正的終身體育鍛煉者和體育文化的傳播者。
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是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方向,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從生命開始到結束參與體育,使體育成為人生中的重要內(nèi)容;二是,指以正確地體育價值觀念指導人生不同時期參加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群眾體育就近就便、活動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靈活輕松、自我選擇性強,對吸引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的體育意識、興趣和習慣具有獨特的功效。
3 學生在學校形成的運動技能對城市群眾體育的影響
學校體育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運動項目學習與選擇的空間,學生在學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身的基礎和特點來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來學習,通過選修課深化,再加上課外體育必要的學時,最終學生能夠?qū)崿F(xiàn)從初步掌握運動技能到運動技能熟練內(nèi)化的目標。在進入群眾以后,為其參與體育活動,根據(jù)自己興趣學習新的體育項目打下技術基礎,從淺的迫切需要深入到內(nèi)部需求,也為終身體育提供持久的內(nèi)在動力。
4 學生在學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對城市群眾體育的影響
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道德教育融于學生參加的體育運動中。學校體育中的道德教育除這種“說教”外,更多的是讓學生直接親身去參加各種活動,并通過各種體育運動項目內(nèi)在的獨特教育性,經(jīng)學生的體驗逐漸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例如,集體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熱愛集體的集體主義精神;長跑項目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跳躍、舉重、攀越等運動項目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勇于拼搏的品質(zhì);藝術體操、花樣滑冰等可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審美能力等等。
5 學校體育為城市大眾體育提供場地、設施等資源
體育活動的場所不足是開展群眾體育的難點之一。學校由于具有場地和設施條件,有可能為群眾居民利用公共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提供可能。學校的場地設施,尤其是高等院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是最好的,并且學校參與群眾體育還有體育人力資源、體育科研以及校園文化等獨特的魅力和優(yōu)勢。所以,在做好學校體育工作的前提下,對學校場地進行合理的投資與管理,有效開展群眾體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群眾體育場地設施不足的現(xiàn)狀,并對群眾文化建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6 學校體育文化對城市大眾體育的影響
學校是建設、創(chuàng)造和傳播人類文明的示范區(qū)和搖籃,是人類文明的集散地。作為社會文化一部分的學校體育文化是一個大環(huán)境,是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他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習慣和行為。在學校,學生一方面學習、繼承著傳統(tǒng)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校園內(nèi)向社會傳播或走出校門后直接將之帶入社會,這樣更容易被傳到校園外影響社會主導文化。
當學生在學校形成某一固定的鍛煉習慣,在走出校門之后依然繼續(xù)保持著,剛剛開始的時候可能對其他人影響不大,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慢慢的帶動大眾一起來參與,這就充分顯示了學校體育的價值。健康意識的產(chǎn)生、體育活動習慣的養(yǎng)成重在教育和文化的熏陶。體育和健康的認識要從原始的認識升華到符合時代的特征。所以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期向?qū)W生進行體育與健康教育和學校體育文化大環(huán)境的影響,使其充分認識體育活動在健康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終身體育的理念。
7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由于受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尚不充分和合理。當前群眾居民的鍛煉項目、運動量、練習時間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大多數(shù)鍛煉者對練習后的效果不滿意。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因為當前我國群眾體育活動的指導力量非常薄弱。目前,群眾體育指員的隊伍正在逐漸形成,但其業(yè)務水平并不高。無論是在數(shù)量上還是在結構上都與社會體育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現(xiàn)在群眾體育指導人員多數(shù)是兼職的或是群眾中比較活躍的、人際關系比較融洽的居民,幾乎沒有專職管理者,年齡和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等參差不齊差異明顯。
7.2 建議
學校體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體育價值觀和對體育情感的培養(yǎng)。體育價值觀是指導個體對體育這一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識,決定一個人對體育的態(tài)度、參與行為等。學生通過對學校體育的功能、任務的了解以及體育實踐,對體育的認識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強烈的體育情感,促進科學的體育行為。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以學校為基礎,以課堂為中心,在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方面雖有一定優(yōu)越性,但是在對學生全面素質(zhì)提高方面卻有不足。當前學校體育界的有識之士均認為,比起學校體育,在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人格形成方面,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有其不可忽視的功能。學校體育與群眾體育的結合既有利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思想和觀念,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衍榛,等.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健康中教書育人[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3-45.
[2]游秀云.談學校體育與素質(zhì)教育[J].龍巖師專學報,2004(22):173-174.
[3]哲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哲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410, 1675,138.
[4]魏德萍.包頭市城市群眾體育管理探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
[5]倪同云.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我國基層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20.
[6]呂樹庭,劉德佩.體育社會學(體育院校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242-243.
[7]周云紅.高校女生體育與意志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院學報,2006,20(9).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