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偉
【摘要】 目的 探討圍手術期給予全肺切除患者實施整體性護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 60例肺癌需行全肺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研究組以及對比組, 對比組行傳統護理方法, 研究組則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模式, 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為6.67%(2/30), 對比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為30.00%(9/30);研究組患者的使用呼吸機的時間為(19.46±8.01)h, 對比組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時間為(20.88±14.55)h,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全肺切除患者實施圍手術期的整體性護理模式, 能夠控制并發癥的發生, 進而為提升治療效果奠定基礎, 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全肺切除;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措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54
隨著環境污染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 肺癌已經成為我國一個臨床多見惡性腫瘤殺手。為提升肺癌患者的存活率, 對其進行手術是當前有效治療的重要方法, 也是治愈肺癌的唯一手段[1]。對于部分中、晚期階段的肺癌患者在手術治療中為實現根治效果, 需要實施全肺切除, 但是, 進行全肺切除, 不僅會產生很大的創傷, 而且會使患者面臨并發癥多以及死亡率高的風險。因此, 對于全肺切除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 幫助患者做好并發癥的預防, 促使其安全渡過全肺切除手術期意義深遠[2]。本文主要研究給予全肺切除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肺癌需行全肺切除手術治療的患者抽取60例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比組及研究組, 各30例。對比組中男22例, 女8例;年齡42~75歲, 平均年齡(60.66±4.78)歲。研究組中男20例, 女10例;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 (58.45±6.2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比組行傳統護理方法。研究組則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模式, 護理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 了解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態, 認真介紹手術治療的有效性, 幫助手術者樹立戰勝病魔的自信心。對手術者進行必要的關心和鼓勵, 促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和護理。②術前護理:在手術前, 為患者順利完成手術做好準備工作。比如, 加強對手術者的口腔清潔護理, 做好感染預防;幫助其練習采用頸前屈位的方式咳嗽排痰、正確咳嗽以及深呼吸的方法;鼓勵其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 提升肺活量等。③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手術者的意識、呼吸、心率等變化, 控制好補液滴速, 通常情況下以25滴/min左右為宜。④并發癥預防護理:觀察引流管的通暢性, 并固定;觀察引流液在總量、顏色、性質方面的情況, 進而預防血胸、乳糜胸并發癥。⑤對氣囊(人工氣道)中的滯留物做好清理護理, 進而避免患者肺部感染的并發癥。對氣囊壓力實施每日檢測, 使氣囊壓力保持在25~2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同時, 定時處理氣囊內存在的分泌物。
1. 3 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護理后的使用呼吸機時間和肺部感染率, 并根據統計結果分析護理的有效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肺部感染率為6.67%(2/30), 對比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為30.00%(9/30);研究組患者的使用呼吸機時間為(19.46±8.01)h, 對比組患者使用呼吸機的時間為(20.88±14.55)h,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對肺癌患者實施全肺切除手術, 會使患者面臨著較高的并發癥及而術后危險, 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特別是對于肺癌手術切除患者而言, 面對患病及全肺切除手術的雙重壓力, 十分容易產生過度緊張和恐懼的心理。加之該類患者中的老年患者比較多, 其身體的自身恢復和抗病能力較差, 各器官也處于功能退減的狀態, 只有對其圍手術期進行就更具全面性的護理, 才能幫助患者更加安全的渡過圍手術期這一特殊時期, 進而為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提供保障[3]。實踐表明, 通過對全肺切除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并發癥預防等全面的護理, 幫助患者減少了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 最終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4]。
本研究給予全肺切除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模式, 取得了很好的護理效果。結果顯示:研究組通過開展整體性的護理模式, 手術者的肺部感染率為6.67%(2/30), 對比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為30.00%(9/30);研究組患者的使用呼吸機時間為(19.46±8.01)h, 對比組患者使用呼吸機時間為(20.88±14.55)h,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全肺切除患者實施圍手術期整體性護理模式, 可有效減少肺感染并發癥的發生, 縮短使用呼吸機的時間, 為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創造了有利條件, 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娟, 王靜.全肺切除圍術期觀察與護理.醫學信息, 2012, 25(6):1.
[2] 強利敏, 劉艷茹, 張洛利.護理干預在全肺切除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醫學信息, 2014, 27(9):311-312.
[3] 李秀敏.分析肺癌全肺切除術圍手術期的整體護理.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4, 24(4):1832.
[4] 馬曉甜, 馬宏慧, 劉娟, 等.肺癌單側全肺切除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5):98-99.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