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釗
(太康縣人民醫院,河南 周口 461400)
?
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用于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
董釗
(太康縣人民醫院,河南 周口 461400)
[摘要]目的探討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用于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鎮痛的療效和不良事件。方法80例ASA Ⅱ、Ⅲ級的行擇期手術的胃腸道腫瘤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所有患者均在常規全麻條件下進行手術,術后均行患者靜脈自控鎮痛(PCIA),觀察組40例方案為芬太尼8 μg·kg-1+地佐辛0.4 mg·kg-1+鹽酸托烷司瓊10 mg,對照組40例方案為芬太尼16 μg·kg-1+鹽酸托烷司瓊10 mg,2組PCIA藥物均用質量分數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總液體量100 mL,鎮痛泵維持劑量2 mL·h-1,單次0.5 mL,鎖定時間15 min。記錄術后4、8、12、24、36、48 h時VAS評分、Ramsay評分、生命體征以及按壓次數、不良事件。結果2組患者術后各時點SBP、DBP、HR、SpO2、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患者術后48 h PCIA按壓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8、12、24 h時Ramsay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4、36、48 h時的Ramsa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頭暈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用于胃腸道腫瘤的術后鎮痛,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少。
[關鍵詞]地佐辛;芬太尼;術后鎮痛;胃腸道腫瘤
術后鎮痛是臨床麻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術后鎮痛的應用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反應,促進機體的恢復。目前,術后鎮痛臨床常用的方案多以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為基礎,輔以其他不同鎮痛作用的藥物,地佐辛是一種新型的鎮痛藥物,屬于阿片受體混合激動拮抗劑[1]。為探討最佳術后鎮痛方案,作者采用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的方案用于胃腸道腫瘤患者的術后鎮痛,并與單用芬太尼術后鎮痛進行療效和不良事件的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入組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太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經病理證實胃腸道腫瘤患者80例,均行擇期手術,其中男63例,女27例;年齡20~65歲,中位年齡52歲;ASA Ⅱ級56例,ASA Ⅲ級24例;腫瘤類型:胃癌35例,結腸癌27例,直腸癌18例;體質量40~92 kg,中位體質量70 kg。80例患者隨機均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ASA分級、腫瘤類型、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體質量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常規全麻條件下進行手術,術后均行患者靜脈自控鎮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觀察組40例方案為芬太尼8 μg·kg-1+地佐辛0.4 mg·kg-1+鹽酸托烷司瓊10 mg,對照組40例方案為芬太尼16 μg·kg-1+鹽酸托烷司瓊10 mg,2組PCIA藥物均用質量分數0.9%氯化鈉溶液稀釋至總液體量100 mL,鎮痛泵維持劑量2 mL·h-1,單次0.5 mL,鎖定時間15 min。
1.3觀察指標記錄術后4、8、12、24、36、48 h時VAS評分、Ramsay評分、生命體征(SBP、DBP、HR、SpO2)以及按壓次數(術后48 h)、不良事件(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嗜睡、呼吸抑制等)。疼痛程度評估采用VAS評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鎮靜情況平復采用Ramsay評分:1分為不安靜、煩躁;2分為安靜合作;3分為嗜睡,能聽從指令;4分為睡眠狀態,但可喚醒;5分為呼吸反應遲鈍;6分為深睡狀態,呼喚不醒。

2結果
2.12組患者術后各時點生命體征比較2組患者術后各時點SBP、DBP、HR、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2.22組患者術后VAS、Ramsay評分比較2組患者各時點VAS評分、Ramsa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表12組患者術后各時點SBP、DBP、HR、SpO2比較

指標組別n4h8h12h24h36h48hSBP/mmHg觀察組40130.3±13.1125.9±13.2125.8±12.8125.4±13.7125.8±13.0126.9±13.5對照組40129.6±10.9125.8±13.4125.0±13.5125.0±12.4125.7±12.7126.7±13.6DBP/mmHg觀察組4075.3±10.273.8±9.074.9±9.375.5±9.773.3±9.474.6±9.3對照組4075.8±8.974.2±9.773.7±10.074.3±8.873.9±9.074.1±9.9HR/(次/min)觀察組4077.6±10.776.3±11.076.5±9.874.3±11.276.6±8.077.2±10.2對照組4078.4±10.077.8±8.775.3±10.475.0±10.075.9±9.578.3±8.5SpO2/%觀察組4099.0±0.898.8±0.999.0±0.899.0±0.898.7±0.899.1±0.6對照組4098.9±0.998.5±1.198.7±1.199.1±0.698.5±1.299.0±0.7

表2 2組患者術后鎮痛、鎮靜情況比較 分
2.32組患者術后24 h PCIA按壓次數比較觀察組術后48 h PCIA按壓次數為(2.8±1.7),對照組為(3.0±1.5)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2組患者藥物不良事件比較觀察組惡心、嘔吐、頭暈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均未發生皮膚瘙癢、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見表3。

表3 2組患者藥物不良事件比較 n(%)
3討論
胃腸道腫瘤患者的切除術,特別是根治性切除術,腹部創傷嚴重,術后疼痛明顯,可能會導致機體恢復緩慢,甚至造成術后抑郁,同時也可能導致各種并發癥,嚴重者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術后鎮痛是臨床麻醉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有效的術后鎮痛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和術后應激性反應的發生,也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和提高術后生活質量[3]。目前,術后鎮痛臨床常用的方案多以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等阿片類藥物為基礎,輔以其他不同作用機制的鎮痛藥物。阿片類藥物雖然鎮痛效果較好,但是其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劑量依賴性,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療效升高的同時,不良事件發生率也明顯升高,且更為嚴重,這阻礙了阿片類藥物的廣泛應用[4]。
地佐辛是一種苯嗎啡烷類衍生物,屬于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主要激動κ受體,部分激動δ受體,同時又一定程度拮抗μ受體,這就使得地佐辛鎮痛效果顯著,呼吸抑制、成癮性以及惡心、嘔吐、瘙癢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下降[5]。芬太尼是人工合成的μ受體激動藥,鎮痛效果顯著,但成癮性、呼吸抑制以及惡心、嘔吐、尿潴留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也較高。研究[6]證實,地佐辛復合芬太尼不但能夠提高鎮痛效果,還能減少芬太尼的藥物量,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術后各時點SBP、DBP、HR、SpO2、V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患者術后48 h PCIA按壓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8、12、24 h時Ramsay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4、36、48 h時的Ramsa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頭暈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綜上所述,地佐辛復合芬太尼用于胃腸道腫瘤的術后鎮痛,效果好,且不良事件少,是值得推薦的PCIA用藥方案。
參考文獻:
[1]辜曉嵐,高蓉,王麗君.地佐辛復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腫瘤手術后鎮痛的效果[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4):328-331.
[2]魯振,辜曉嵐,萬梅方,等.氟比洛芬酯在食道腫瘤術后鎮痛的療效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4):353-354.
[3]張春雷,巫春艷.羥考酮聯合尼松在肝癌切除術后鎮痛中的應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28(4):342-344.
[4]米志華,魏桂良,張忠.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后鎮痛的臨床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9):126-128.
[5]蔣大明,魯振,王麗君.地佐辛與氟比洛芬酯或曲馬多聯合用于肺癌胸腔鏡手術術后鎮痛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4,27(6):509-511.
[6]張建中,吳范,黃建飛.芬太尼分別配伍地佐辛及酮咯酸氨丁三醇在靜脈病人術后自控鎮痛中的應用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1):166,169.
(收稿日期:2015-07-12)
[中圖分類號]R735;R6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412(2016)01-0076-03
DOI:10.3969/j.issn.1673-5412.2016.01.024
作者簡介:董釗(1979-),男,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腫瘤相關手術的麻醉工作。E-mail:17612448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