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質監信息化建設的對策論述
張魯魯 范 杰 重慶市質量技術監督信息中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為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保證民眾的生產生活安全,并將中國制造推向世界,質量監測需要逐步走向規范化、標準化。本文從新時期背景下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著手,淺談其建設對策,并結合當前形勢發展,提出一些有關新時期質監信息化建設工作和技術方面的建議,以期為同行提供幫助。
新時期;質監;信息化;建設對策
隨著質監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全面信息化的網絡時代,建設質監信息化是一項帶有基礎性和技術性的重要工作,信息化是將產品的質量、計量、標準、認證、咨詢、條碼、代碼、質監等諸多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監測。同時在網絡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都采用信息化進行監測,不僅節省時間,還能對琳瑯滿目的商品進行統一化、規范化管理。
在當前高度信息化的社會,情報信息是行業發展的寶貴資源。在信息資源的建設上,首先需要用戰略的眼光構建一套質量技術監督信息系統的量化體系。在此體系中,不但需要滿足行業發展的當前工作的需要,還要適應今后長期發展的需要,所設置的體系內容必須具有科學、嚴謹、合理、適用性。其次,還需要有一套適用于企業或單位日常業務需求的應用系統,如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此系統的建立不僅需要滿足日常業務辦理需求,還要對企業或者單位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比如重慶市推行的城市IC卡,既能滿足民眾日常交通、吃住,又能保證其不可復制性、無含義和終生不變性。在民眾登記或者使用的過程中,通過系統組織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維護等,是一項既復雜又含有高技術的重要工作。在系統對數據進行采集和整理時,保證數據正確性主要是依靠系統中注錄規范的制定和操作人員理解信息的敏銳把控。充分認識到數據的實效性,認識到信息是快速變化的,數據在采集和處理過程中存在時間差,而互聯網的建立則極大提高了信息共享的范圍。所以為保證國家社會穩步向前發展,適應日新月異的全球經濟,在信息化質監建設前需要對信息資源的技術和具備的條件進行了解,以便能夠達到提高企業或者單位日常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建設質監信息化時,首先需要對其硬件設備進行規劃建設。因為質監信息化建設是建立在互聯網絡的基礎上的,所以在建立系統時對信息數據的總量、網絡數據流量、機器設備響應的速度等要求進行測算,就可以進行計算機網絡的配置及網絡結構的布局、設備的規劃及選擇等硬件工作。在建設硬件設備時,需要遵循系統設計的系統管理,布局上要合理,技術上需要按照目前最新技術設定,系統對信息數據的采集需正確有效,且在實施期間性能較為可靠。在具體實施時,總體的規劃、系統綜合建設、分布施展、人員和系統板塊間的職責需要明確。
具體實施如下:首先,在針對互聯網設備的規格和性能選用時,需要選擇時下最為先進、功能較齊全的計算機網絡硬件設備。因為系統一般采用臺式計算機,對主機的選擇應該要求其是當今國際知名計算機研發制造企業生產,技術先進,性能高效,同時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性價比。系統的操作需要選用應用較為廣泛、穩定、易學習和操作的,同時還需要具有很強的聯網功能。如果選擇的是異種機,在異種操作系統平臺的聯網能力上需要多加考慮。其次,網絡設備的運行帶寬需要支持三層交換和強大寬帶接入的功能,能夠支持多種廣域網接入的方式,并且系統還需要具有兼容性,能夠在不同計算機系統中建立運行,在后期的系統升級過程中,只需要在服務端作調整即可。數據庫管理系統應讓內部和外部數據在交換時能夠保持一致和兼容,盡可能做到在一級系統管理層中直接交換。最后在系統模塊的設計時,還要具有可擴展性和維護性,除系統必須要帶上的軟件及資料外,還需留有可存儲的空間,方便后期系統能夠在網絡結構建設和布線時進行維護和功能的擴充。并且在系統中還需要配備防火墻和病毒防御,加強系統防范入侵的能力,使其具備數據的備份與恢復。
3.1 方案設計
在建立質監信息化前,需要做好設計方案,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方案的前瞻性的規劃和方案的實際實施操作。對設計方案高要求之下,就是對信息化系統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最新的科技動態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還需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產業、信息經濟、基礎結構的發展核心等,熟悉質量技術的監督管理的各項業務及現有的管理模式,并結合目前全球最新、最有效的管理技術經驗,設計出具有創新意識,并能夠在實際環境中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統。
3.2 對當前網絡技術有足夠的了解
因為系統建立在網絡的基礎上,所以在設計時需要系統能夠適應計算機系統的發展,如能夠從Windos7轉換到Windos10。并且為了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后期更為全面的管理,管理系統可以自動進行升級和修改,從而推動此系統的普及與應用。
3.3 安全防護
管理系統的安全防護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區分和設置,在雙重保護之下,才能保證管理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防護時,將網絡分為internet和intranet兩種,因此在做有效防護時,兩者之間的嫁接和聯系就顯得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建設的成本,又要在采集數據的安全性和數據冗余度之間尋找平衡點,使資源能夠共享。外部的安全防護主要是防火墻的設置,而內部主要是對計算機網絡病毒的防范。
3.4 建設時需要注意采集信息的時效性
數據采集的時效性是通過系統中再現數據維護和上報實現的。在采集的數據動態控制和實時監控的過程中,系統需要掌握最新的資料。因系統采用的是廣域網絡,是以在傳輸方式上同城宜采用寬帶,這樣可使得訪問過程較為方便、快速,同時所投入的成本也較低。而城市之間的傳輸可以選用ASDL、DDN等數字網,數字網絡比較穩定,且能夠根據網絡運行流量需求加以選擇。同時還需對相關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讓其掌握最先進的網絡技術和管理系統的操作。
在新時期背景下,建設質監信息化是保證民眾生產、生活安全和高質的生活標準,也是保證國內經濟市場穩定的發展趨勢。
[1]陳麗菊.質量技術監督信息化服務模式研究[J].電子制作,2014,21:136.
[2]薛童.新時期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知識經濟,2012,22:57-58.
[3]李強.精心實施四大工程 推進統計信息化再上新臺階[J].統計研究,2011,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