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英
摘 要: 作者簡要分析了三年級英語起始階段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實踐,聚焦4個“H”,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初步建議,以尋求有效的課堂教學轉型的策略。
關鍵詞: 4H 三年級英語 教學轉型
縱觀目前三年級的一些英語課,不難發現有的老師在追求完美課堂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如:活動訓練重量輕質;語言實踐重聽說輕讀寫;單元教學板塊割裂等,這些制約了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現筆者基于4“H”,即:How to lead in?How to present?How to practice?How to produce?談談自己對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的轉型思考。
一、How to Lead in——浸潤、接觸
【現象一】三年級學生自控能力不強,教學伊始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有的老師在上課開始經常這樣問學生:Are you happy Lets...孩子們即使肯定回應老師,也并非實事求是。
【轉型對策】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緒與教學效果有直接關系,影響學生情緒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學情境。毫無疑問,作為開篇之筆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扼殺學生學習的愿望。浸潤、接觸式的導入,即Exposure,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
1.話題導入具有情感的鏈接性。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鏈接話題的情感要素,創設學習新知的環境,用兩三分鐘切入主題,讓學生進入英語浸潤式的課堂,顯得尤為重要。如:教學三上 Unit7“Would you like a pie?”時,筆者在教學一開始播放野餐視頻,讓遠離郊外的城市孩子感受野餐的休閑,意境的渲染與教學話題完全吻合,讓孩子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浸潤于英語課堂。
2.話題導入具有循序漸進性。根據英語課程設置的循序漸進性,導入的設計也應具有連貫性,避免各個話題學習脫節、互不銜接。如:學習Unit6“What time is it?”時,不必另辟蹊徑,可直接從Unit5“How old are you?”一課中的數字入手,由數字變向時間,和孩子玩老狼報時的游戲,從時間引發每天的飲食起居。
二、How to present——感知、體驗
【現象二】我們總能在一些展示課上看到完美的教學設計,然貌似完美的教學設計實則華而不實,貌似熱情的問答引發的是學生虛假的情感。
【轉型對策】感知、體驗,即Experience。4“H”教學范式的第二個環節目的是呈現新知,輸入積累,幫助學生在各種真實的情景下或者任務驅動下感知、體驗新知,幫助學生牢牢地掌握語言。
1.關注話題情境的整體性。現行小學英語譯林教材都圍繞某一主題按單元編排,因此各板塊之間必然存在某些關聯。教學中應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產生整體感,圍繞單元話題有效構建相關語言知識體系。如:在教學3A Unit4 “My family”Fun time時,學生已對第一課時Story time文本情景與單元目標語言點初步掌握,Fun time教學則以此引入新知,給學生場景進行“My family.”小語段的綜合性的語言輸出。
2.關注語言情境的真實度。真實的課堂應該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為本。教師要讀懂學生,并提供機會讓他們展現真實的情感。如:在學習三下Unit2“In the library”時,筆者適時勸阻學生:“Dont talk...”,“Dont be absent minded.”學科的育人功效悄然生成。
三、How to practice——練習、習得
【現象三】三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常會設置各種眼花繚亂的游戲活動,如:炸彈游戲、闖關游戲、爬樓梯游戲等,有些活動看似精彩,實則內容重復。
【轉型對策】練習、習得,即Exercise。4“H”教學范式的第三個環節目的是鞏固操練、突出重點。針對教學重難點設計有梯度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熟悉所學知識,完成語言的意義到形式的結合。
1.搭建交際演繹的舞臺。三年級教材各單元語言知識點不多,在教學中老師若能注意不斷滾動語言,時常給學生搭建交流表演的舞臺,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筆者在每一單元教學的最后一課時,都會安排孩子們就Storytime或Cartoon time分組合作表演,鼓勵創新編排,學生在合作中增加相關知識的獲取與運用。
2.挖掘語言本身的價值。三年級孩子學習英語固然需要機械訓練鋪陳,但總停留在機械模仿的層次是不夠的,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提供有思維度的語言訓練。如:教學三上Unit2時,可以請A背對大家,B與之打招呼,A猜:Are you...?如果猜對,同學們一起說“Yes, youre right.”;如錯了,則糾正說“No, youre wrong. Im B.”。游戲表達的是完全真實的情景,學生說的機會很多,比當著面明知故問真實有效。
四、How to produce ——嘗試、反饋
【現象四】很多孩子在課堂上能說會道,朗讀惟妙惟肖,但一做筆頭作業,就問題百出,如:讀不懂題,漏題,答題顧此失彼等。
【轉型對策】嘗試、反饋,即Experiment and Evaluation。4“H”教學范式的第四個環節目的是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對三年級孩子,我們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學習年段任務,另一方面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為他們后續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緊扣目標語延展有度。
教學中,我們要在目標語言的基礎上,稍加延展,使學生的表達自然妥帖。如:教學三下Unit7 “On the farm”一課時,拓展環節可把教室裝扮成一個大農場,根據老師的提示“What can you see?What can we do on the farm?”,分組進行對話創編表演,并設置星級獎勵鼓勵學生多元輸出,達到Excellence。
2. 分配活動時間科學合理。合理分配好課堂聽說讀寫的時間,是學生語言能力整體提升的助力器。如:在教學字母時,想象字母最像什么來幫助學生建立音和形之間的聯系,然后讓學生自編字母歌謠,再訓練書寫。學生通過書空、描紅、仿寫、解答習題,逐漸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聚焦4“H”,達成6“E”,即接觸英語,感知英語,體驗英語,練習英語,運用英語(Exposure-Experience-Exercise-Experiment-Evaluation–Excellence),為教學中每一環節的目標達成度不斷努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但愿在一次次磨礪后,我們在三年級英語課堂教學轉型的道路上會越走越穩健。
參考文獻:
[1]李珣馥.小學英語教學要處理好六個“E”.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2第一期.
[2]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2012(5).
[3]吳建新.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途徑.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專刊.
[4]杜娟.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