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燕
在農村初中,要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學生,數學教學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它是一個工具學科,滲透到各個領域。同時,數學是門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思維性、準確性的學科,它不像語文那樣有華麗的辭藻,不像歷史那樣有各國的風俗人情,更不像地理那樣可以涉獵異國風情。雖然它的解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幾何中的歸一法、反證法、圖像法等,但答案的唯一性常使學生對它望而卻步。特別是農村數學教學,書本內容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遙遠,計算機又不太普及,這些都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農村教師教育的對象大都是父母在外打工而基礎又相對薄弱的學生,對于其中的部分學生而言,對數學毫無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但許多農村學生恰恰缺乏這一學好數學所必需的最大原動力,而且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面對這些新問題,教師如何解決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談看法和對策。
一、像父母一樣關心他們
農村學生的父母大都外出打工,他們一年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孩子通常由爺爺奶奶或親戚撫養。由于隔代教育,再加上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既不督促,又不輔導,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就行。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愛護,缺少與父母的溝通,所以內心很孤獨,有時行為怪癖,缺乏正確的是非觀。數學老師要學會從內心深處關心他們,與他們接觸、交談。要像父母一樣給予他們情感上的關心,天冷了告訴他們注意添加衣服,生病了帶他們去醫院,讓他們從老師這里得父母的愛,彌補學生心靈上的失落與孤獨。與學生溝通,利用課余時間走進他們的生活。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生眼里,教師既是師長又是朋友,學生對老師無話不說。鼓勵的微笑、豎一下大拇指、輕輕的擁抱,都能讓學生從內心感到老師是愛他們的,從而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喜歡老師才會喜歡其所教的科目。同時向學生講明白父母外出打工不是不愛他們了,而是愛的另一種方式,可以通過打電話、寫信的方式告訴父母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愛。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記住我班每個學生的生日,到生日那天在作業本上或口頭給他幾句祝福或鼓勵,結果收效頗大。首先,利用一切機會接近學生,以關心鼓勵的語言讓他們感受到我的親切,越來越相信我,越來越敬重我,學生的心與我貼近了,能大膽向我剖析自己。其次,告訴學生我對他的期望,讓他知道我有多么器重他,我的關心使他們看到了希望,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若不學或學不好就對不起老師的一番苦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普遍存在一種認識——數學知識越來越難學了。尤其是對后進生無疑是雪上加霜,使他們對數學越來越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又由于中學數學與小學數學有很大的不同:1.小學數學教師講課非常細,從列式的計算到答案的得出面面俱到。而中學數學教師對一些問題一帶而過,讓學生自己預習、整理。學生未養成預習、整理的習慣,以致越不會越不學,越不學越不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厭惡感;2.小學數學只要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多做幾遍練習就能掌握。但中學數學跨度大,知識聯系緊密,搞“題海戰術”只會使自己疲憊,成績卻不見提高。學生越學越心煩,越學越不會,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會自暴自棄。但我們只要能選取適當的方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也不困難。我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避免出現害怕數學的心理,我總是以分層分目標和非常輕松的語言介紹每節課的知識,甚至告訴學生你只要給自己5~10分鐘認真看書或問問題的時間,老師不講你一樣能學會知識。剛開始時學生對我所說的持懷疑態度。于是我把全班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各組學生素質均衡,保證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在講新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疑問難,小組能解決的小組解決,小組不能解決不了的作為問題在課堂上由老師解決。學生學有所得、聽有所獲,感到數學真的不難,興趣與日俱增。“每個學生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引導者、研究者”。采用分組教學形式,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不再厭惡數學,而是喜歡數學、愛學數學。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增長。
三、注重發揮尖子生的作用
尖子生既是學生又能充當老師,讓尖子生帶動影響幫助自己周圍的同學,這是一股很強有力量。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采用分層教學,個別指導,具體做法是讓尖子生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一幫一結對子”活動。對于后進生不理解的數學問題,尖子生對其講解,這比教師的講授要好得多。因為同學與同學之間是熟悉的,缺少了對教師的恐懼心理,后進生會放松心情地學習、整理知識;而優生看到了自己的責任,會更努力地學習。這就使后進生進步了,優生的成績更上一層樓。同時,對作業進行不同的設計,接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這樣尖子生吃得飽,后進生也有收獲,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總之,農村的數學教育有待繼續探索,教師在各科的教學中各有各的辦法和經驗,只要我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農村的數學教育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