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笛
未來應是專業電影人才在互聯網影業的廣闊平臺上起舞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以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文學、網絡音樂四大板塊為主的中國網絡文化產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同比增長200%。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票房近300億元、連帶產業超過千億元的電影產業與互聯網發生了深層次的碰撞。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國外互聯網和電影的結合,還沒有像中國這么迅猛,進化得如此快速。”
騰訊影業是騰訊旗下的影業公司之一,與游戲、文學、動漫屬于同一事業群,力圖打造明星IP(知識產權)、進而形成新型產業鏈。
另一家則是企鵝影業:它依托騰訊視頻,業務重點是自制劇、電影參投以及藝人經紀。
百度旗下也有百度糯米電影和愛奇藝影業兩家公司涉足電影產業。
2015年,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業內稱其為BAT)三巨頭甚至還聚首于同一部影片——原創國產動畫電影《小門神》。其中,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影業是聯合出品兼發行,企鵝影業、百度糯米電影則為聯合出品。
作為互聯網公司進入電影行業的代表,BAT旗下的影業公司都在嘗試進入電影生產發行的每個環節,從投資、拍攝制作、營銷發行、終端播放(包括影院上映和網絡公映),到后續的衍生品開發,最終形成完整閉環。
“我們希望透過互聯網、國際級的技術與人才去改造電影行業,發展成一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全產業鏈娛樂公司。”阿里影業CEO張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最早在業內提出“互聯網電影公司”概念的是樂視影業。其CEO張昭如此評價:“互聯網+電影可能不再是原來的電影產業,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產品。”
“互聯網+電影”塑造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產業鏈。
不一樣的鏈條
隨著2015年9月騰訊接連推出騰訊影業和企鵝影業,以BAT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完成電影拼圖——2014年6月阿里影業成立,同年7月百度旗下的愛奇藝也成立影業公司,2015年初百度又悄然成立百度糯米電影。
程武認為,未來中國電影的價值將不再局限于票房,“電影體驗將通過影視、文學、動漫、游戲、衍生品等多元IP運營協同實現全面的釋放,形成遠超當下的娛樂消費規模。”
對于根植于社交的騰訊而言,影視產品是“IP的放大器”,能引發粉絲經濟和圈層消費——擁有共同興趣和話題的人,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湊在一起、形成圈層。而這一圈層里的人在進行消費行為時,會受圈內群體的引導,趨向于與大多數人一致。
程武認為,互聯網將把內容的創作者、作品和受眾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基于內容的互聯網用戶社區——用戶和用戶之間、用戶和內容之間可以高頻互動、碰撞,從而產生新價值和新產品。
除了將社交屬性植入電影產業,騰訊影業與其他互聯網影業公司的最大不同就是在所謂“泛娛樂”的布局之下,利用文學、動漫、游戲、電影完成當下最熱的IP產業鏈建設。
4年前,程武就提出了“泛娛樂”概念。此后,騰訊收購盛大文學并投資動漫電影制作公司。如今繼騰訊游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之后,騰訊影業成為了騰訊“泛娛樂”的最后一塊拼圖。
阿里影業的具體目標則是成為平臺型公司而非傳統的內容型公司——更強調“商業模式”,不僅要做自己的電影項目,也對整個電影工業提供服務。
目前阿里的電影版圖已經覆蓋融資、制作、發行、營銷、數據、售票、衍生品等方面,形成了另一條完整的電影產業鏈。
“大數據”、“電商”和“眾籌”——阿里影業選擇了極具互聯網特征的發展模式。最近隨著娛樂寶和淘寶電影正式注入阿里影業,以及購入國內最大的電影售票系統粵科軟件,阿里影業O2O的融資和宣發平臺基本成形,業務架構已初具平臺型公司的規模。
此前主要深耕O2O、提供在線購票服務的百度糯米品牌,于2015年1月轉變為百度糯米電影事業部。
該事業部總經理徐勇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百度糯米電影將以影院作為生態核心,加速向電影產業上游靠攏。
徐勇明認為,互聯網的數據資源為電影創作提供了實質性的服務,數據基礎能精準有效地定位電影目標受眾群體,據此優化影片內容。
這樣,曾經主要賣電影票、爆米花的百度糯米電影很可能與愛奇藝實現全面閉環,也就是另一種產業鏈。愛奇藝與華策影視在2014年8月還聯合成立了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為愛奇藝提供內容。
《小門神》制片人于洲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互聯網企業進軍電影是“技術與藝術融合的新趨勢”——BAT有著雄厚資本和強大資源,這讓原創作者能放開手腳去創作自己的作品,而互聯網自由平等的特點使更多創作方式得到了包容。
“《小門神》之所以與BAT合作,看中的是互聯網企業突出的創新力,結合傳統影業在藝術上的經驗,希望能夠以此守正出奇。”他說。
總之,“互聯網+”的引入為電影產業帶來的是結構性變化。
“無論在影片創制和觀影體驗的創新上,還是IP的開發和運營上,我們都希望嘗試新的玩法,探索新的路徑,讓電影超越電影。”程武說。
傳統影人的新舞臺
作為傳統影業的資深從業者,張強曾在中影集團工作多年。阿里模式給他最大的驚訝是“績效考核居然包括價值觀考核,而且與KPI(關鍵績效指標)同等重要。”
其實在管理模式上,騰訊影業和阿里影業采取的都是高管搭配影業專業人士的架構,內部梯隊則采用互聯網公司的扁平化結構。如騰訊影業下設三個工作室,分別獨立開展影片的創制工作。
“一個最迷人和最有意思的事情。”騰訊影業副總經理、大夢電影工作室總經理陳洪偉如此評價這一布局——工作室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快速推進項目,而內容創意產業需要一個相對高效、快速的決策、執行團隊,而不是復雜分工、大規模人員。
陳洪偉此前也在萬達院線及影業公司任職長達10年,離任前擔任負責項目開發的副總經理。
張強曾任中影集團副總經理,策劃了《中國合伙人》《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狼圖騰》等電影,還是“電影產品經理”模式的幕后推手,曾助力張一白的《匆匆那年》創造了2014年賀歲檔票房紀錄。
“目前來看,BAT電影經營、管理、生產的核心人員,大部分還是來自傳統影業。”博納影業品牌總監馬戎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掘金IP
知名制片人安曉芬則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未來應是專業電影人才在互聯網影業的廣闊平臺上起舞”。
現在,這個互聯網提供的舞臺之一就是IP產業鏈。
“回溯歷史,張藝謀靠IP拍電影,沒有王朔就沒有馮小剛。好萊塢80%的暢銷作品都是IP改編。”張強認為,正是國內電影行業對IP的長期忽視,讓重新挖掘IP的現象“熱”了起來。
目前騰訊旗下擁有幾十萬部文學作品,兩萬多部動漫作品,上千部的游戲作品。
“將來有機會用上千部的影視作品打通所有環節,變成一個系統化的探索。”程武說,一些IP的免費點擊甚至高達40億次,只要能服務好這些基礎粉絲并控制成本,應該就能在電影市場賺到錢。
游戲現在是幾個板塊中最賺錢的部分,程武將它比作“大哥”,“能夠幫助其他的幾個兄弟姐妹慢慢成長”。它雖然不是電影改編的主要源泉,但能讓用戶高黏度、持續性附著在IP上,讓用戶具有參與感、互動感。
騰訊影業正在致力于游戲IP電影化的探索,如以聯合出品方身份參與好萊塢超級大片《魔獸世界》,后者也是風靡全球的網絡游戲名字。
阿里巴巴集團正在著手建立“阿里文學”。張強認為:“我們投資電影要少而精,那么從一開始就要精準培育優質IP。”
阿里影業已購入《還珠格格》的小說電影改編權和《狼圖騰》海外發行權,買入《鬼吹燈》電視劇改編權等,瞄準經典作品的翻新價值,聚合資源深度開發。
讓觀眾成為“自來水”
目前宣發是BAT的強項: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龐大的平臺用戶,可以在電影產品和目標用戶之間實現無縫對接。
愛奇藝影業營銷中心總經理劉菲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作為百度最大的視頻平臺,愛奇藝掌握了大量新片的獨家首映權,通過對用戶習慣的研究,可捕捉其觀影偏好和消費習慣。聯合出品《一步之遙》《破風》《楊貴妃》等電影的背后,大數據同樣在指導愛奇藝影業進行項目選擇。
劉菲說,在影片宣發環節,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和百度貼吧所擁有的海量粉絲資源是其獨有優勢,而深厚的數據分析基礎則幫助他們在營銷環節做得更好。
于洲說,百度糯米電影作為《小門神》的投資方之一,其數據分析可為電影宣發提供觀影人群畫像、媒體投放選擇、輿論實時監控等幫助,讓影片的粉絲營銷更加精準有效。
從內容營銷、整合營銷、網絡院線營銷和媒介推廣營銷多維度入手,劉菲深感互聯網在電影營銷中的便利性、開放性、多樣性。
阿里影業的粉絲營銷借助了娛樂寶——這款理財產品不僅是融資工具,也是營銷利器。
張強說,娛樂寶在《小門神》中起到的更大作用在于讓觀眾成為“自來水”:每個人花上100元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享票房紅利,這種參與感同時也讓參與者代替了“水軍”,成為影片的“自來水”。
在整個阿里影業體系中,淘寶電影是一個B2C的在線電影票平臺,聚合了部分線上宣發及票務服務;娛樂寶則是融資平臺。這兩者都是用戶關聯度非常高的產品,繼承了阿里的電商基因,張強認為,這將幫助阿里影業擁有最為關鍵的用戶獲取能力。
比如,通過淘寶電影的預售數據,可以判斷用戶觀影喜好,獲得其地理位置,這有助于幫助院線進行精準營銷,還能提供合理的拍片計劃。
如果說社交平臺是騰訊電影事業的優勢,衍生品開發則是阿里影業的強項:通過阿里大數據掌握電影用戶對衍生品的需求,與阿里巴巴平臺上的商家合作,開發受眾喜愛的衍生產品。近來,天貓上的正版衍生品已越來越多。
互聯網思維萬能嗎
張昭曾把互聯網影業定義為“服務業”:“我們不是以內容來作標志,而是以服務能力作公司標志,所以會有《小時代》《歸來》,它提供的是對不同人群的服務。”
由此,傳統娛樂產業中被定義為“觀眾”的消費者變成了“用戶”,成為互聯網影業服務的核心。“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來開發和運營產品,是阿里影業的出發點。”張強說。
他曾經發了一條微博:“我們請金秀賢拍電影如何”,引來眾多“都教授”粉的尖叫,結果促成了阿里影業最新投資的金秀賢動作片《REAL》。
程武認為,未來在互聯網消費主導的情形下,電影將成為“眾創生態”:觀眾很可能從電影創作最開始就全程關注和參與互動,并通過人際傳播完成影片的宣發。
此外,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各種智能設備的深入運用,未來虛實體驗將更加充分地結合。或許那時不同的觀眾將有可能看到不同的結局,用戶在觀影過程中影響劇情的未來也不再遙遠。
從IP混戰到步步為營,BAT各自選擇的電影路徑逐漸清晰。
然而,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于冬的話頗耐人尋味:“電影本身就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體,哪個方面薄弱,都不能做出好的電影。”
“創作內容本身依然是電影行業賴以生存的本原,這是互聯網無法顛覆的。”于冬認為,在經過這一輪資本沖擊之后,內容創意仍將是中國電影下一個十年最重要的核心價值。
“觀眾是最權威的,無論任何人講好與不好,還是靠觀眾、靠時間來證明。”《小門神》制作人于洲這樣看待互聯網影業的未來,“我們希望互聯網平臺能夠讓真正好的作品流傳。這也是正在發生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