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雅華
網約車合法化:公權力對私權利的重大讓渡
文/魏雅華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正式發布消息,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頒布。網約車的合法地位正式獲批,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每一項改革新政的發布,都會召來一場輿論風暴,當這項改革新政所涉及公眾利益的面越大,這場輿論風暴就會越加強烈。
《中國輿論場》對“網約車合法化”這一事件作出了如下的統計數據:
截至29日7時,相關網絡新聞6086篇,報刊150篇,論壇512篇,博客180篇,微博463條,微信2443篇,APP新聞351條。僅憑這些數據,我們很容易作出判斷,它已經登上了《中國輿論場》熱度榜的榜首。
奇怪的是,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可以用“好評如潮”來形容。 這一次網約車的合法化,盡管還只是《指導意見》和《暫行辦法》,對大多數人來說,它已是鐵板釘釘了。
輿論之所以會選擇一邊倒,是因為出租車新政獲益的幾乎是全體民眾,受損的只是一個早就應該與經濟利益相剝離的政府部門。而政府部門利用手中的權力賺錢,這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被立法嚴格禁止的。
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是靠納稅人的錢養活的。它不可以一手吃國家財政,一手利用自己對市場的掌控地位來獲取暴利。這條通道一定要切斷,因為這只會成為政府腐敗的源頭。
在“黑車”合法化之后,出租車管理處還會存在,但它只能行使行政管理權和行業監督權,它不再是一個靠線路經營權、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所供養的政府部門了。
有數據顯示,僅2016年1月12日,沈陽市打擊“黑車”行動,便查處了527輛,刑事拘留15人,行政處罰511人。
對“黑車”進行處罰的法律依據是什么?是誰給予他們這樣的行政處罰權?行政處罰權可以權重如此嗎?筆者查到的打擊非法營運相關依據來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出租汽車行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4〕81號),通知規定:“各地要把打擊各類車輛非法運營作為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當地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充分發揮建設、交通、公安、工商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伍的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對非法運營的摩托車、客貨兩用車、殘疾人專用車、偽造運營證照的小客車、駐點運營的異地出租汽車和其他社會車輛等進行徹底清理。”這項通知規定的相當含糊,其中查不到該如何打擊、如何處罰、如何認定、如何申訴的規定,缺少可操作性。
對于“黑車”的處罰一度十分嚴苛,“黑車”甚至被銷毀。這是法律所賦予政府部門的權力么?對“黑車”的處罰,行政機關可以擁有立法、司法、執法于一身的權力嗎?從這種意義上講,此為公權力惡性膨脹的結果。
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要處理好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關系,政府的公權力,必須對每個公民的私權利保持足夠的敬畏,遏制公權力惡性膨脹,才能保障合法私權利。
新政的頒布,人們驚喜地發現,在中國的出租車市場,從此再沒有“黑車”一說了。
據有關媒體提供的數據來看,在西安市,有15000輛出租車,卻有超過了50多萬輛的網約車,“黑車”與“白車”的數量差距非常大,中國的各大城市情況基本上都是如此。
就在今年的5月底,西安市爆發了一場出租車司機的大罷工,數百輛出租車停在鐘樓附近,將西安市的四條主要交通干線全線阻斷,他們大罷工是抗議網約車威脅了他們的生存環境。
這場出租車司機大罷工,只持續了幾十分鐘,便以失敗而告終。因為出租車司機們要營運,他們得上繳份子錢,一天不營業,至少賠進去200多元。這個成本對他們來說有點高。
“黑車”洗白,出租車行業的壟斷局面被打破。由于網約車合法化,相關政府部門損失了多少億?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出租車公司擁有67000輛出租車,由雙班車和單班車組成。其中單班車每月的份兒錢為5175元,雙班車為8280元。按照單、雙班車6∶4的比例,全市出租車每月上繳的份子錢超過了4億元,一年將近50億元。
當出租車行業剛剛出現的時候,出租車司機幾乎處在高收入階層。北京目前的這種承包經營體制,每一輛出租車每月上繳的份子錢,達到了七八千元,改革開放30多年來,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實際上是在大幅度下降,可以說現在僅能糊口。
而對于出租車公司來說,一旦拿到牌照,便可以坐地收錢了。出租車公司最大的收益來自“線路經營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租車運營車牌。在許多城市,一個出租車車牌10年的線路經營權,超過了20萬元,這一筆錢過了100億元。還有要收取的出租車運營抵押金,又是好幾億元。
正因為有著如此豐厚的收入和利潤,出租車公司成為反對出租車行業改革的最大利益集團。網約車合法化,是一次公權力對私權利的重大讓渡,在這次利益的讓渡中,政府支付了沉重的代價。各城市的出租車管理處將從此成為“清水衙門”,不再是一個肥得流油的享有官方權力的官辦公司了。
網約車最大的好處就是“共享經濟”,大數據統計的結果顯示,私家車的使用率只有4%(以上路的時間計算),為什么我們不能適當地提高這個使用率呢?哪怕只要提高一個百分點,就能給社會增加數十億元的財富。
網約車洗白,我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爭論。說到底,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的改革總是陷入“與虎謀皮”的困境。中國所有的改革新政,其最大的阻力不在民間,而在政府的相關利益部門。
網約車的合法化,說明了一個事實,就是“互聯網+”正在全面地改變中國,它所改變的不僅僅是中國經濟的結構,它甚至還在推動著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
我們甚至可以期待,中國改革道路上多年來啃不動的那批“硬骨頭”,在“網約車合法化” 的示范下,將帶來多米諾效應,徹底得到解決。
(作者系陜西電視臺經濟頻道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