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論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王鵬
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性呢?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樂于識字,想要識字”的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特點是生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提倡趣味識字。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成快樂新奇的游戲,寓教于樂,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教師設計的游戲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小學生真正做到邊玩邊學,在玩耍中學到知識。游戲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摘果子”。教師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片果園,園中有各種水果樹,每棵水果樹上都有很多寫有漢字的卡片,然后讓小學生當果農摘水果,相同的水果放到同一個筐子中。再如,“認識我自己”。教師在教學之前,先畫好一個人的身體,然后將人身體的各個部位的名稱寫在卡片上,讓學生依此將卡片貼在與之相對應的部位,從而讓學生認識了各個器官名稱的漢字。
學習完生字后,在檢驗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時,可以再做“火眼金睛”的游戲。將本堂課上學習過的漢字卡片,教師一一展示,讓學生采用接力的方式,看哪個同學讀的又快又準。最后評選出3—5位“識字達人”發送獎品。在激烈的比賽中,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大家情緒高昂,邊玩邊學,記得也會更牢固。
文字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只局限于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更為開闊的生活中。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識字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快樂識字。
文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超市的宣傳標語、學校的黑板報刊、路邊的書刊報亭、商店的日用百貨名稱、街上的廣告牌、道路上的路標警示語、食品包裝袋上的文字說明以及各種商標等都是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教育學生用心觀察,認真識記。久而久之,學生的識字量會越來越多。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各種識字材料,將其中的字剪下來,粘在紙上,做成識字卡片。每周舉行一次“識字小擂臺”,讓學生將自己做的識字卡片帶到學校,然后自讀或互讀卡片上的漢字。最后評選出“小擂主”,發送獎品。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既動手動腦,自己收集資料制成了卡片,又通過學生互相交換識字卡片,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調動了學生學字的積極性。
閱讀是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小學生大都喜歡聽生動的故事、童話、兒歌等。通過閱讀的輔助,也能讓孩子們對許多字的字形、讀音和釋義等的認識更加深刻,這樣比枯燥的講解效果要好很多。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如童話故事、兒歌、自然科學等,通過閱讀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享受閱讀帶來的識字的樂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擴大識字量,豐富知識面,鞏固所學生字。比如 《盲人摸象》、《農夫和蛇》、《小馬過河》等寓言故事,《天鵝湖的故事》、《皇帝的新裝》、《拇指姑娘》等童話故事以及 《學兒歌》、《腦筋急轉彎》、《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都是很好的課外閱讀識字書籍。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后,可以讓學生在學校里交流彼此閱讀的故事,并把自己在故事中學到的新的字教給其他學生,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這樣,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識字情況,另一方面,通過這種閱讀活動,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識字數量,也增強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小學生都喜歡猜謎,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將猜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教學聯系在一起,通過猜謎來鞏固所學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做“你說我猜”的小游戲:讓一位小學生做動作,其他小學生猜漢字,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事物與文字的關系。教師也可以根據字形的特點,出謎語讓小學生猜,用猜謎語的方式幫助學生識字。如教“田”字時,教師讓小學生猜謎語:“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連,這是什么字?”經過適當提示后,小學生們都會回答是“田”字。又如,在教“化”時,教師讓小學生猜謎語:“種花要除草,一人來一刀,這是什么字?”學生在想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與字義。除了讓學生猜字謎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生自己出謎語。
總之,識字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把握多種識字方法,使識字學習由單調乏味變為有趣生動。
(作者單位:甘肅靜寧縣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