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黨新 張 俊
推進學生自主管理的核心要素
晉黨新 張 俊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的自我教育”,施行學生自主管理是引導學生發掘自身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如果把“自主管理”比作一輛車,那么小組建設就是車輪,我們教師就是駕駛這輛車的駕駛員。教師和小組建設是兩大核心要素。
新課改一直在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職業角色的轉變,即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活動的導演者、思維訓練的啟發者”轉變。我們學生已經走上“自主管理”“自主學習”的大道了,我們的老師更應該轉變觀念,給學生發展自己才能的舞臺。在這里,我把我校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對老師的要求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配合班主任“小組建設”,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小組自主討論和展示的機會,并充分照顧各個學生學科水平的不同。如在我班規定每次自主展示時由“中間生”或“后進生”陳述,由“優等生”做總結點評;難度大的問題多提問“優等生”,基礎問題則留給“后進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樹立小組意識。教師應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更多的主動參與、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培養小組科目代表能力,樹立主人翁意識。每個小組都有各個科目的“負責人”,以一個小組內的語文課代表為例,除了負責完成收發語文導學案、作業這些基本工作之外,語文老師還應挖掘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培訓12名語文小代表如何檢查背誦、如何抽查作業、如何提高語文素養、如何使工作更高效、怎樣在小組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等。實際上學生自主管理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一是人格魅力的感染,二是良好習慣的表率,三是要站在更高層次來策劃和指導。因此推行自主管理是對全體師生的共同考驗,需要經過強制實施到艱苦磨煉再到自覺遵守這樣一個過程。
第三,建立引導性課堂,發揮導演者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現在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過去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早已經不適合教育現狀了。在“自主管理”模式下,教師必須成為課堂的導演者、成為一個服務者,要思考怎樣使學生理解更快、學習更多、壓力更少,而不是一個人唱獨角戲。我們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把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多”而不是“如何在課堂上教的更多”上面。
學生自主管理實際上是按照從下到上即“班級——年級——學校”的順序成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班級內部的學生自我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生自我管理最基本的單位就是“小組建設”。我校班級管理主要是通過“班級事務承包制”和“自主管理公布欄”實現的,而“班級事務”又是由小組完成的。各班將各種事務分配到每個人,并將完成情況納入小組考核。由班級的職能工作部門將安全紀律、環境、文宣、體育、學習情況以小組為單位每天進行公布。
“小組建設”在學生自主管理中非常重要,我校每個小組都必須由AA、BB、CC三類學生組成,人數為6人每個小組應該有自己的名稱。其他成員可具體分工負責學習、紀律、衛生、體育等工作,組長和其他成員都可以輪流擔任,這樣可以互相體驗不同崗位職責的壓力。職責輪換有利于培養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提高合作興趣,用責任感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這樣就形成了小組內部互相監督,互相幫助的管理體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人參與管理,人人負有責任”的機會。
每班自主管理委員會成員(主要是班長、1名副班長、團支書、六名部長、12個小組長)于每周星期天下午18:00召開班級管理會議,主要是總結本周各小組得分、工作不足之處和下星期主要工作安排,幫助排名在后三位的小組或者某方面表現較差的小組分析原因,找出改進原因。例如針對第12小組自習課紀律問題提出批評,找組員開會;幫助不愛回答問題的第8小組找到自信,利用小班會時間培養他們大膽發言的能力;對第11組掃地不認真的同學提出批評等。“小組得分”是衡量一個小組綜合表現的標準,我班實行各部管理本部門小組的得分。每個部長都有一個專門記錄各個小組的得分情況的工作本,比如學習部的工作本主要記錄每天各小組回答問題的得分,紀檢部記錄各小組的紀律得分,環境部記錄各小組在衛生方面得分。同時每個小組內部每天安排一個人記錄本組組員的個人得分。每個月由班級自主管理委員會匯總,形成學生“個人操行評定表”,并評選出每月班級“管理之星”“學習之星”“文明之星”等,由班級給與獎勵。我們班獎勵形式多樣,有時候是一本書,一部字典,一個杯子等物質獎勵,也可以是一段贊揚的話語,一次積極的交流。有的班級在小組建設方面做得很好,用“太陽”“月亮”“星星”等表示小組等級,形式新穎,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
(作者單位:陜西安康市紫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