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文
淺議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拓展的有效性
邢文文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表現在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得到拓展延伸,不斷開發其腦思維能力。本研究就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實現拓展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和分析,提出若干教學策略,以此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拓展有效性
閱讀教學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現階段,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和重視,因此采取何種途徑進行實現拓展的有效性一直是中職語文教師努力的方向[1]。具體而言,拓展指的是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課內知識延伸至課外知識學習,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創造良好的條件。以下針對閱讀教學中的拓展實踐進行全面探討,并給出幾點有效性策略,以期能給中職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以往“灌輸式”教學通常以教師講解為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對文章進行肢解閱讀,以及對一些句子或詞語進行瑣碎分析,這樣一來不僅會使學生缺乏品味語言及領悟文字魅力的能力,久而久之還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極不利于學習能力的提升[2]。也就是說,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文中人物、寫作背景等重點講解內容沒有在課堂上得到很好的體現,一般直接講解文章情節,繼而造成上述現象。鑒于此,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加強閱讀教學拓展很有必要,也十分重要。
例如,在《荷塘月色》這一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先明確拓展目的,在此基礎上展開拓展設計,繼而使學生的閱讀文本時與作者產生共鳴,更好地體驗文字的魅力。《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通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完美表現了荷花妍媚多姿,使閱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疊詞、短句等混合使用,抒發出作者內心的淡淡的哀愁,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體現出作者渴望自由的情感。所以,在閱讀文本時,有的學生被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深深吸引,有的學生則會探究寓情于景、形神兼備等形式的寫作魅力。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拓展設計時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某一片段要求學生完成場景描寫,也就是進行仿照練筆。場景可以自由選擇,如校園運動場、街道,但必須由學生單獨創作。另外,在課堂上分享每一位學生的拓展寫作,如此一來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以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通過對閱讀教學進行拓展,一來可以彰顯學生的寫作藝術,體會到閱讀教學的價值,二來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組織的能力,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閱讀教學拓展的重要性及意義,并且在教學策略上也進行了改進和創新。然而,因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教師在設計閱讀教案時過于藝術化,沒有考慮到真實課堂教學的差異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的閱讀教案無法得到真正體現,繼而減少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限制學生的思維發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真正閱讀”,以及更好地體驗閱讀的樂趣,則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縮小現實與想象之間的差距[3]。
例如,在《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閱讀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教師可根據宋詞的特點講解豪放派與婉約派之間的區別,讓學生掌握不同流派的表現特點。豪放派作品更多體現的是氣勢豪放,寄托詞人的豪情壯志,主要以蘇軾、辛棄疾為主。而婉約派作品更多表現為感情婉轉纏綿,可寄托詞人的離別愁緒,主要以李清照、柳永為主。另外,在拓展延伸中還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赤壁》這一電影,讓學生閱讀之后將文本中人物劃分明確,然后在觀看電影后一一聯系,比如通過電影讓學生認識周瑜英姿颯爽、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以及引導學生在往后的詩詞學習中掌握人物分析的技巧。同時,借助電影引導學生分析詞句間的表達含義,如“羽扇綸巾”一詞,表現出周瑜的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表現出周瑜蔑視強敵的氣概。在這樣的教學效果下,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則能教會學生學會利用多種途徑分析人物特點,從而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全面實現閱讀教學拓展的有效性。
綜上說到,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力量,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具有極高的引導作用,所以重視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十分關鍵。然而,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主導地位過于突出,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逐漸下降,這樣一來便會影響學生的能力發揮,極不利于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拓展即對知識的開拓和延伸,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從中得益并良好發展。因此,對閱讀教學進行拓展設計時,必須注意兩點:其一,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其二,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設計一些能夠對學生今后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內容,提升其學習能力。
例如,在《虞美人》這一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包括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以及領會詞的思想內容和其中意境。首先,教師先讓學生通篇閱讀,其次讓學生根據課文釋義、文本內容,了解李煜寫作的背景及流露的感情,并將詞中難以理解或者覺得優美的詞和句子用筆畫出來,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和討論,由此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虞美人》是南唐詞人李煜所作,其作品大部分烙上了個人生活及情感方面的印記,所以讓學生了解李煜生平更有助于理解詞的內容。同時,在拓展設計時可以引入李煜的《相見歡》展開延伸閱讀,以使學生學會采用何種基調進行閱讀。另外,為進一步實現拓展有效性,還可借助多媒體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使學生在鄧麗君輕柔、悠遠、細膩的聲音中感受詞的意境,掌握詞人悲恨相續的心理活動。《虞美人》可以說是李煜的絕命詞,若想增進學生對詞人的情感共鳴還需一些努力。所以,在閱讀拓展時可以適當調整拓展要求,比如讓學生根據《相見歡》《虞美人》的情感基調仔細分析語言、藝術手法等內容,同時要求學生抓住音樂搭配中的某一要素,經過自己的總結進行概括。在這樣的教學效果下,不但能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美,使其獲得認知體驗,還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解決部分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發展,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契機進行有效拓展,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因而如何使拓展貫穿于閱讀教學中不僅是一門技術,同時也是一種課堂藝術。針對這一現象,自然而然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閱讀教學中一些教師雖然改進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但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仍然出現盲目拓展這一不良情況,如此一來不但無法體現拓展的有效性,還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甚至還會引起閱讀障礙,極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因此,緊扣閱讀教學開展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我的母親》這一閱讀教學中,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并根據胡適先生的寫作背景歸納母親的特點。同時,拓展設計時要求學生找出關于母親的作品、詩詞,如孟郊的《游子吟》、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另外,還可通過拓展閱讀進行課堂延伸,比如與老舍先生《我的母親》進行比較閱讀。胡適筆下的母親是一個命運多舛、教子有方的慈母,具有中國傳統女性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敬畏之情;老舍先生則通過記敘形式描述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及愧疚之情。兩篇文章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利用拓展閱讀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本節文章的學習印象,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品味語句中所包含的感情,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這樣的教學效果下,不僅能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熱愛閱讀,還能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從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升閱讀能力,從而在此基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積極、有效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作用。鑒于此,新課標下的閱讀教學拓展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一個是因材施教,即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拓展,有助于確保拓展的有效性;另一個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實際能力為基礎進行拓展。同時,有效的拓展還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另外還應圍繞閱讀教學完成課堂拓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彰顯閱讀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萍.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J].新課程,2014 (11):137.
[2]林金火.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探索 [J].考試周刊,2014(87):26-27.
[3]劉陽.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初探 [J].教材教法,2015(01):42.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