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龍
?
群眾信賴的土地承包仲裁員
——記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翁大鋼
■吳瑞龍
翁大鋼同志,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曾任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奉賢區農村經營管理站站長。
自2007年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成立以來,連續四屆被區仲裁委員會聘為仲裁員的翁大鋼同志,一直在調解仲裁工作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地工作著。這些年來,翁大鋼同志仲裁審理的案件多達37件(占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立案審理案件91件的41%),其中擔任首席仲裁員的達33件,擔任仲裁員4次,最終裁決的有27件,庭中調解的有10件。調解的糾紛案件更是高達百件之多。在群眾心目中,他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員。
由于仲裁員翁大鋼同志的出色工作,在2010-2011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先進個人,他所在的單位也在2010-2011年、2012-2013年連續獲得了農業部先進單位稱號。
自2007年上海市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成立至今,通過區鎮村三級受處各類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1066件,其中合同糾紛數198件、流轉糾紛數540件、權屬糾紛數313件。在這么多糾紛案件的調解仲裁中翁大鋼同志功不可沒,他以良好的個人修養、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業務素質,在調解仲裁農村土地承包糾紛工作中默默踐行著一名仲裁員的承諾——“敬業、認真、負責;依法、公正、處事”。
一般來說,能到區仲裁辦來申請仲裁、調解的,案件大多往往是多年未決、多次調解無效的難案、重案。來申請仲裁的當事人,也是往往帶有一絲的不滿和抱怨。面對這樣的案件和當事人,翁大鋼同志始終做到“依法公正講政策、和顏悅色說道理”。
翁大鋼同志在辦理每一個仲裁案件時,都要把當事人提交的全部證據材料研讀一遍,在熟悉案情的基礎上,注意找準關鍵所在,認真查明事實,正確運用法律政策,辦案過程講究精益求精,力爭所辦的每一件案件都能依法、公正、公平,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真正體現“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的宗旨。記得有一次區仲裁辦公室接到一個鎮的服務站要求,對其下屬園藝場由于歷史原因而長年被一農戶無償占用,利益受到侵害,多次協商調解不成,故請求仲裁。作為擔任首席仲裁員的翁大鋼同志,在審閱申請材料時發現,該園藝場的土地所有權存在歸屬不明的疑問,要求服務站補充相關證據,但這時服務站也無法提供該土地所有權的歸屬依據。無法肯定歸屬,這就直接關系到申請主體是否合法,但所有權屬的確認證據取得不易。為此,翁大鋼同志帶領仲裁庭其他人員去相關部門取證,最終確認了該土地所有權是確實屬于該服務站的。庭審中雙方就訴求及事實依據進行了質證及辯論,許多客觀事實均遭否認。由于本案所涉及到的園藝場,多年以來被申請人已擅自額外投入,被申請人及其律師態度強硬,且提出許多無理要求。二次開庭、多次調解均告失敗,最后仲裁庭作出了依法、公正的裁決。裁決書作出后,被申請人在裁決結果生效前,向奉賢區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法院審理后判決維持原裁決;被申請仍不服,又上訴至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結果同樣是審理后判決維持原裁決。
在翁大鋼同志調解的上百件糾紛案件中,他善用“切脈、查根、斷診”的調解技巧,避免當事人矛盾的激化,并打開雙方當事人心結,能讓雙方在調解后握手言和。“切脈”就是對當事人訴求仔細傾聽;“查根”就是對造成當事人糾紛的根本原因、來龍去脈進行仔細調查;“斷診”就是在“切脈、查根”的基礎上找出解決糾紛、進行和解的良方。記得有一次,為調解一起來仲裁辦申請調處的糾紛上訪案,雖然涉及金額不足500元,但他分別到鎮、村了解情況5次,實地調查2次,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6次,這種嚴肅、認真、公正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感動了當事人,最終雙方當事人很快達成了調解協議。
在同行中,翁大鋼同志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翁老師、老法師。每當村里發生土地承包糾紛難以解決時,每當村干部需要了解農村土地承包的政策法律時,每當鎮里對農村土地政策法律把握不準時,他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要咨詢一下翁老師、老法師。面對他們的請求,翁大鋼同志都會不厭其煩地給予答復幫助,通過電話、上門解答的,幾乎每周都有;需要到現場處理、指導的,幾乎每月都有。無論嚴寒酷暑,他都會親自帶領一些仲裁員或調解員下基層實地了解情況,及時調處。在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時,翁大鋼同志始終做到明政策、擺事理、重分析、講公信,讓糾紛雙方甚至關聯方都能理解相關政策和規定,明白事由的真相,自知己方存在的不足或問題,打破了認知上的思維定式或固化模式,為糾紛的順利調處打下充分基礎。同時,他善于分析,采用合適恰當的方式因勢利導消除各方的“怨氣”,使糾紛雙方在相互理解中得到和解,將糾紛消滅在萌芽狀態。
對于面向農民的法制宣傳工作,翁大鋼同志認為,既要做到內容上簡單、通俗、易懂,又要做到形式上喜聞樂見、新型獨特,農民才能喜歡聽、喜歡看。2011年,當時正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發布三周年之際,為了讓本地區的廣大農民朋友都能了解這些政策法律,翁大鋼同志親自策劃,憑著他對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的豐富經驗,以奉賢區農民最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為切入點,精心挑選了兩個真實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典型案例,親自編劇、親自主演,分別做成《蝦塘風波》和《協議到期之后》兩個小品節目,又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艱苦排練,成就了“模擬仲裁庭進農村”演出小品。2011年6月上旬,首場“模擬仲裁庭進農村”法制宣傳活動在奉賢區青村鎮北塘村文化活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300多名農民群眾觀看了演出。有聲有色的案例演示,以事喻法、以案釋法、以藝示范,讓農民群眾從文化形式的感染、文化氛圍的營造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法制教育、政策講解,增長了法律知識,提高了法律意識。演出小品,讓廣大農民群眾知道了當農村出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時,不僅可以找當地和事佬、村干部、鎮干部進行調解,還可以通過區仲裁庭進行仲裁。首場演出的成功,不但農民群眾十分歡迎,而且各級領導也給予高度肯定,稱贊這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制宣傳工作的一個創新之舉。之后,“模擬仲裁庭進農村”在各鎮、開發區巡回演出,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連續巡演9場,觀看群眾達2000多人次。不少現場群眾在觀看了小品演出后也是感慨萬分說:“演示的案例就像發生在我們村里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在我們知道了應當如何來處理、如何來保護、如何來解決”。
翁大鋼同志的這個創新之舉,不僅受到奉賢地區農民群眾和領導干部的歡迎和贊揚,也受到上海市、農業部有關部門和領導的肯定和贊美。隨后制作而成的“模擬仲裁庭進農村”演出小品VCD碟片,不僅被建議發放上海市全郊區范圍內的鎮村播放,翁大鋼本人也受邀在農業部仲裁工作會議上進行交流介紹。
為了做好糾紛調解仲裁工作,他認真研讀農村土地承包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主動學習了解掌握農村土地歷史和沿革,經常深入農村了解掌握當前的農村土地經營狀況,主動分析矛盾和糾紛發生的變化趨勢,不斷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翁大鋼同志還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處,不僅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仲裁員、調解員,更需要一支團結協作的工作隊伍。在日常工作中,他努力構建多個平臺,通過各種途徑宣傳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方法和途徑,毫無保留地傳送自己在仲裁實踐中獲得的寶貴經驗、技巧和體會,努力提高仲裁人員隊伍特別是鎮村調解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
為此,翁大鋼同志每年要對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及土地承包管理人員進行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培訓,讓每一個負責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同志了解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讓鎮級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解決糾紛的人員及時掌握新政策、新動態,能有效地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糾紛的處理。每一年由他培訓的人員不下500人次。他還經常以案說法,培養了仲裁員、調解員們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法律意識。除此之外,翁大鋼還常到鎮、村,有針對性地進行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專題宣傳,讓村干部和農民群眾直接知曉當前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矛盾以及如何規范調處等。經驗豐富的他,還應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市農經處(站)的邀請,對全國或本市的仲裁骨干、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人員進行專題講課。
2008年8月,由翁大鋼同志在區仲裁委工作會議上提出倡議后,奉賢區率先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聯動調處工作機制,實現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快速調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創新之舉。聯動調處工作機制由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區人民法院和區司法局三方組成,打破了各部門封閉運作、各自為戰的調解堡壘,形成了全區范圍內快速、便捷、高效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預防、預警和化解機制。通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三種調解方式的有機結合,使糾紛當事人在多部門聯合調處過程中對自身權利義務的掌握與政策法規的判定上,有了更強的信服力,提高了調解效率,降低了調解成本。聯動調處工作機制除了定期、不定期召開案情聯評會議外,還相互通報各方工作情況,分析糾紛案件產生原因,討論和評議有關案件處理政策與法律條款的應用等工作。翁大鋼同志作為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三方聯動調處工作機制的聯絡員,經常對有爭議的土地糾紛案件,組織聯調人員下基層到鎮(社區)進行現場聯合辦公,聽取鎮、村工作人員對案件的介紹,聯調人員結合自身業務知識,針對問題分別從法律政策及化解方案角度進行指導,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第一時間。
為提升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形象,翁大鋼同志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有關法律和規章,指導窗口接待人員規范來訪接待,并針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當事人大多文化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較淺的特點,提出區仲裁辦在每個工作日都要安排專人負責接待來訪群眾的政策咨詢或信訪,且實行首問負責制。還提出了在受理過程中要做到“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張椅子”熱情接待,做好登記,耐心細致做好法律和政策解釋。對于需立案的,接待人員應一次性告知當事人申請仲裁的注意事項和提交的相關材料,并進行必要的仲裁程序指導,切實做到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無論是對一些特殊的久勸無效、怨聲重重、情緒激動的來訪人,還是對一些漫罵、威脅、耍狠、耍賴的當事人,翁大鋼同志總是敢于直接面對,以公正平和的心態,耐心接待,不急不燥,善于換位思考,善于釋法說理,善于做當事人的工作,使來訪人員激動的情緒變得較為平和,從而提高平息糾紛的概率。由于奉賢區農村土地承包仲裁辦公室接待窗口的出色工作,從2008年至今年年都被評為區級“文明窗口”。
為保證每一個仲裁案件能依據法律、客觀公正的結案,翁大鋼同志無論有多忙,都要對每一宗案件進行質量把關。對每一件案件的申請要件、每一個事實依據的有效性、關鏈性是否經過質證,最終裁決的法律依據和結論,他都要嚴格審核,包括仲裁申請書、受理通知書、授權委托書、調解書、裁決書等,特別是對在審理中嚴格進行筆錄原文的摘錄和筆錄原意的審查,確保仲裁與調解依據充分,確保仲裁調解工作的規范性和實效性。對于一些案情復雜、當事人雙方利益沖突較大,其他仲裁庭人員意見發生較大爭議前來咨詢時,他都能做出準確判斷,給以指導。
作者單位:(上海市農村經營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