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珩
在大數據環境下加強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教育
劉珩
大數據是正在興起的一場數據革命,它給我們帶來了認識世界的新視角和新方法,也給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主要從大數據對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施中面臨的困難及如何完善和發展等方面展開論述,結合民辦高校自身特殊性,提出自己意見和建議。
大數據 民辦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1.更具全面性
在傳統的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想要準確全面把握所有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后,大數據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更廣闊的工作領域,豐富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數據信息。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12月,我國民辦高等學校共計718所,在校生人數557,5128萬人,平均每所民辦高校有學生人數7700人,擁有如此大規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學生每天上午、刷卡、網上購物等勢必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量。此時,教育對象就不再是單一的、偶然的、隨機的,而是十分全面的,學校所有學生都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對象,收集到全體學生的全部數據信息。后期通過對所收集數據的分析,不僅能從更深層次、更客觀地了解學生,還能夠增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快速解決問題。
2.更具針對性
由《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第三章第六條可知“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本、專科生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這就意味著每一位輔導員至少要帶200名以上甚至更多的學生,同時輔導員一職業務相對繁雜,學生的大事小事都要處理到位,因此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全面地、深入地了解每一個學生,勢必會對學生思想狀況的判斷出現偏差、認識不到位。
充分利用大數據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我們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飯卡進行追蹤,搜集其飯卡的使用數據,以此分析對學生的家庭狀況、消費水平做出初步的判斷,從而在獎助學金評選或者困難補助中更具有針對性;另如通過對學生去圖書館借書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探究出當下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數量,以及學生的個人興趣方向,可以初步預測出學生的思想動態。學校通過這種“用戶行為分析”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準確定位,針對具體的現象采取具體的措施,加強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更加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民辦高校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大數據時代,民辦高校想要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困難性。
1.資金短缺
民辦高校指的是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高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公辦大學是國家組建的大學,國家提供部分資金建設。通過對“民辦高校”與“公辦大學”兩個定義的簡單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與公辦大學由國家提供資金支持辦學不同的是,我國民辦高校主要是依靠學費來支撐學校辦學,走的是一條“以學養學,滾動發展”的道路。在大數據時代,大規模的數據量需要高校計算機具備高超的存儲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以實現數據收集、數據處理和數據分析,但這些的實現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中國民辦教育研究院統計顯示:“90%以上的民辦高校90%以上的經費靠學費
收入”,由此可知,民辦高校主要依靠學費來維持其運轉,相較于公辦高校收入較單一。資金短缺使得民辦高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十分不完善,距實現校園數據化還有很大差距,更不能很好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化提供完善支持。
2.生源復雜
在很多民辦高校,學生生源結構上相對比較復雜,除了有全日制統招生,還有成人自考生,有的民辦高校內還設有專修學院,學生素養、文化水平等參差不齊。雖然這些學生都處在相對獨立的管理狀態下,但生活、學習的環境并沒有明確的區分開來,難免不會相互影響,勢必會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學生生源結構的復雜性勢必會導致學生數據的復雜性,學生數據的復雜性就會出現數據區分困難的想象。很多民辦高校,不論全日制統招生還是成人自考生,他們都使用著同一網絡、在同一教室上課、在同一食堂吃飯等等,當思想政治教育者想通過這些數據對學生日常生活、上課學習等進行分析時,很難辨別哪些是統招學生、哪些是自考生的行為,這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于學生思想動態、行為習慣的整體把握造成一定難度,不利于學生管理。
1.加大資金投入,倡導自主研發
在大數據環境下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如何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一是要加大資金投入。呼吁國家和政府部門給予民辦高校財政資助的同時,民辦高校自身也要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改善和優化學校的融資環境,如可以通過集團辦學、校企合作、學校自身產業開發等方式,以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倡導自主研發。大數據在民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持以完善計算機等基礎設施建設外,還要加強自身技術開發能力。民辦高校在自身硬件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就要充分利用起軟件設施。如很多民辦高校都有成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因此可以建立一支由老師帶隊、學生加入的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隊伍,通過自主研發,創建一個符合自身學校特點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數據體系。
2.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機制
構建符合大數據時代發展的信息化管理體系,是不斷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重要方式,但在面對民辦高校生源結構復雜的現象,建立多個獨立的大數據系統顯然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民辦高校創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機制。一是加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數據意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較于公辦院校應更具有大數據意識,要充分意識到數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民辦高校中統招生、自考生、專修學生等雖在同一環境下生活、學習,但是都有著相對獨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如輔導員、學生工作處,這就要求這些管理者做大數據的有心之人,通過對自己所帶學生QQ、微信、微博等這些易甄別平臺的監控,加強對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和利用,從而充分發揮大數據在高民辦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價值;二是成立專門化的民辦高校大數據研究機構。專門化的民辦高校大數據研究機構是指通過專業化分工,對海量的、多樣化的學生數據加以交換、整合和分析,以發現新的知識,創造新的價值獨立性機構。通過專業化的數據撲捉,充分利用大數據完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教育對象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更為準確的把握,以解決各種思想問題。
當前,大數據的運行正逐步成為高校內部運行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是成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民辦高校的自身特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為復雜與困難,因此更需要其他輔助措施。在大數據時代,充分利用大數據建立健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加大投入、自主研發、健全機制等,以此保障民辦高校能夠順應時代更加穩健的發展。
[1]涂子沛.大數據[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程全偉.大數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J].新西部,2015(6)
[3]凌小萍,鄧伯軍.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5(2)
[4]付家杰.淺談民辦高校大學生特點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J].教育論壇,2013(10)
(作者介紹:劉珩,漢口學院學工部教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