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平
名著閱讀導讀課課型初探
王桂平
設立名著導讀課,教師必須有一個清醒的思路:我們應該在名著導讀課中實現怎樣的目標,培養怎樣的能力?名著導讀課要對學生進行怎樣的閱讀訓練?我們不能單純撒手讓學生在閱讀課自由閱讀,我們要通過不同的課型對學生加以指導,使名著閱讀課有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總結出名著導讀課的幾種課型。
名著閱讀 導讀 課型
中外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精華,閱讀文學名著不僅能享受到優秀的文學藝術的熏陶,還能體悟人生經驗與智慧,激發青少年的人文情懷,培養社會責任感。中學生需要讀書,需要閱讀名著,就像他們身體發育時需要營養一樣。
教育部頒布的《新課標》把中學生的閱讀與鑒賞放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名著的命題趨向也在發生變化,由脫離文本考查作品的經典人物和情節到擇選名著中的一個片段,考察通篇的主要情節、相關的人物及寫作技巧,要求學生真正閱讀名著,避免急功近利的背套經典情節及人物。這表明:在當前形勢下,強化文學名著閱讀的趨勢不可阻擋。
但從現實來看,農村中學生的名著閱讀狀況并不樂觀。現在語文課的教學形式還是以講課文為主,中間穿插著作文的寫作課和評講課,間或也有一兩堂語文綜合性學習課,沒有系統的名著閱讀課,名著閱讀只是教師單純的布置閱讀篇目,檢查閱讀筆記。學生是很容易覺得乏味,而且很多時候,為了應付老師在網上復制一些讀后感或故事梗概蒙混過關。
要解決學生不喜歡閱讀名著,閱讀名著的時間也難于保證的問題,我們必須設立名著閱讀課,讓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和領會閱讀的樂趣。同時名著導讀課的設立可以使名著閱讀真正的納入語文的日常教學中去。
設立名著導讀課,語文老師必須有一個清醒的思路:我們應該在名著導讀課中實現怎樣的目標,培養怎樣的能力?名著導讀課要對學生進行怎樣的閱讀訓練?我們不能單純撒手讓學生在閱讀課自由閱讀,我們要通過不同的課型對學生加以指導,使名著閱讀課有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總結出名著導讀課的幾種課型:
激趣課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向學生介紹要閱讀的名著。主要方法有:(1)利用影視資料,在讀前播放影視劇的精彩片段激發學生興趣。如在閱讀《格列夫游記》之前,先播放《格列夫游記——小人國歷險記》,然后順理成章地導入:“格列佛還有哪些奇特的歷險呢?請閱讀《格列夫游記》”學生興味盎然,投入到閱讀中去;(2)結合課文教學,向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名著,如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向學生推薦《名人傳》。(3)利用愛讀書的學生介紹,激發其他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學習《智取生辰綱》時,讓讀過《水滸傳》的同學向大家講述書中有關楊志的故事情節,吸引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交流課是讓學生暢談閱讀收獲的一種課型。可交流故事梗概,可交流讀后感受或收獲,可交流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疑問等。它不僅有利于鞏固和提高閱讀效果,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說寫能力;還有利于相互啟迪,發現閱讀中的漏洞,共同提高,收到“奇文共賞析,得失寸心知”的效果;還可以激發讀得不好的同學的閱讀興趣,促使他深入的讀書。一般是在學生閱讀后進行。應該成為名著導讀課常用的課型。
交流課大致可以按“教師啟發談話——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小結”的程序進行。匯報形式力求多樣,要以學生口頭談收獲為主。
如在讀過《童年》后,我們專門上了一節故事梗慨交流課。首先,教師分配任務,全班分成7個小組,每個小組各負責講述兩個章節,最后一個小組負責一個章節。然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完善自己的讀書筆記。接著,各小組發言人把自己小組完善好的故事梗概向全班作匯報,其他學生邊聽邊對自己的筆記進行補充和修改,有問題可在發言人匯報完后提出共同解決。最后,教師就人物性格引領同學共同分析概括事件,加深學生的印象,完成本節交流課。
當然,也可以以其他形式進行交流。下面是在讀完《水滸傳》之后,師生以“人物——事件——性格”的形式交流閱讀后的感受和體會。
“師:讀過《水滸傳》后,請說說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英雄形
象。
生:魯智深(花和尚):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生: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生:吳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綱。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生:林沖(豹子頭):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梁山。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被逼上梁山。
生:李逵(黑旋風):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生:宋江(及時雨):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為人仗義、善于用人,但總想招安。
生:楊志(青面獸):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精明能干、粗暴蠻橫。”
閱讀欣賞課是讓學生主動參與閱讀過程,參與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并在學習中掌握科學靈活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語文能力,思維上得到啟發,思想上受到感染與熏陶,情感上引起共鳴。形式上可分語言特點賞析,寫作手法賞析,內容和主旨賞析等。流程大體如下。
(1)精心選擇精彩片段。片段要力求短小精悍,體現了名著的某一方面的特點。
(2)學生調動已有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對名著的內容、情感和人物等進行理解、分析、鑒賞、評價。
(3)自由討論階段。討論可以以同桌為單位,也可以是多人一組。討論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式,也可以是中心發言式。討論中要堅持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并重的方針,要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
(4)學生上臺演講。要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要營造一種暢所欲言的局面。
(5)教師小結。教師肯定討論中出現的閃光點,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還可以將名著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拎出來讓學生再思考再認識。教師小結既是對當前課的有力收束,又能為下一節閱讀欣賞課蓄勢,以使這種課型長期進行。
例如:在閱讀《水滸傳》時,我節選了武松打虎和李逵打虎兩個片段,對學生提出問題:同是打虎,這兩個人的打虎一樣嗎?有哪些不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學生閱讀比較,進行討論,接著交流,達成一致,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雖同是打虎,描寫情節卻處處不同,并不是作者刻意造作,而是緊扣人物性格,以人物性格決定情節發展。《水滸傳》中運用這種方法的地方很多,如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林沖起解和盧俊義起解,江州劫法場和大名府劫法場,三打祝家莊,三攻北京城等,請同學們再細讀品味。經過這樣的欣賞,促使學生課后的深入閱讀品味,提高欣賞水平。
在進行名著閱讀欣賞課時,要注意不要將課上成講讀課、講析課、串講課,教師不要一講到底,要注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學用課課型是把名著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向名著學習寫作的技巧和方法,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操作時,要根據名著特點和自己要訓練的寫作目標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選擇小說片段進行分析,仿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內容上可學用語言,積累語言,還可學用句式、段落、篇章及寫作方法等。如可以從學生閱讀的名著中節選出人物外貌描寫的語句,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對祥子的外貌描寫片段、《童年》中對外祖母、外祖父的外貌描寫片段、《名人傳》中對米開朗琪羅的外貌描寫等,師生再共同討論,總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然后布置任務,讓學生借鑒此法描寫班級熟悉的同學外貌,使學生學有所依,學有所獲。
活動課是學以致用的一種課型。它是利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名著閱讀活動(比如小說劇編演、讀書心得交流會、文學名著知識競賽、讀書感想大比拼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閱讀,在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如在指導學生閱讀《伊索寓言》后,指導學生根據《伊索寓言》中的一則寓言故事編演寓言劇,學生興致很高,演出很成功。
練習課是直接針對中考而設的課型。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或結束后,有針對性出題檢測閱讀結果。可以由老師出題檢測,亦可由學生相互出題檢測。如我在指導學生完成了《水滸傳》的閱讀之后,讓學生就自己小組負責的人物(我是按照《水滸傳》中的人物劃分的小組)出題相互檢測,既對其他小組成員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又鞏固了自己負責的內容,使大家都有提高。
名著導讀課課型的研究、實踐和發展是與時俱進的。作為語文教師來說,課型設計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還會有更好的名著導讀課課型產生。
(作者單位:遼寧莊河市第十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