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華
大學生如何處好人際關系
邵麗華
人際關系是指人個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人與人在社會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一定的聯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了解和掌握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成功,不僅來自于他的知識與專業技能,良好的公眾形象,而且與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的關系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在事業和生活中有所成就,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縱然你有天大的本事而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也難成大事。
那么大學生在校期間,在人際關系相處方面就要有所鍛煉,在校期間尤其要處好這四個方面的關系:
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
作為大學生,要經常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一直被自己的思想牽著鼻子走?我們腦袋里每天想的東西其實一直都在左右我們的人生。可是我們的腦袋里,每天跟我們親密接觸的有多少爛思想、負面思想,甚至是有毒的思想?我們有沒有去檢查過?我們不但不把它們丟棄,還讓它們每天主導自己的生活。所以說,回觀、看見、覺察到自己的思想,這太重要了。你不一定能夠立馬改正過來,但你至少要跟它們拉開距離,去看到它們的實相。
大學生也要和自己的情緒建立親密關系。在跟別人溝通之前,如果你已經有了情緒,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再去進行溝通,這樣處理會不會好一點?
要想同自己搞好關系,要能夠接受自己。只有接受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因而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所以人要首先了解自己,跟自己相處好。每當面對著鏡子的時候,問問自己對鏡中人究竟是愛是恨?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大概很少有人會喜歡你。當你哪一天接受了自己,跟自己相處好了,那時你會發現,所有的人慢慢地都跟你處得很好,都開始接受你了。
首先,大學生要知道父母都是為了我們著想,即使很多時候,他們的舉動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但是我們也應該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找個適當的時機來表達出自己的意見。
其次,要經常與父母溝通,現在很多人沉迷在手機之中,總是忽略了父母的想法,這也會使得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很多矛盾。在閑暇的時候,應該多花點時間與他們溝通,營造歡樂的家庭氛圍。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大學生要記得經常打電話與父母聯系,不管你在何方,他們總是最牽掛你的人,多打電話和他們嘮嘮家常,總比整天用QQ或者微信聊天更加有意義。
大學生們還要懂得父母不是完美的人。我們需要脫離兒童時期那種期待、要求我們的父母是完美的心態,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他們都說錯過話,也做錯過事,大學生們身為兒女,必須嘗試著去了解并接納他們。當我們了解我們的父母是不完美的時候,我們對他們就能有更多的愛與寬容,而不會在心里累積一些怨恨。
也不要再期待父母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也就是說不再期待你的父母總是要來給予你肯定,或是要求他們老是得完全地支持你、鼓勵你,生活中的各種大小事情,都要靠自己打理。
同學之間要主動交往,學會良好溝通。人際關系是互動的,不要總是消極地等待別人來主動關心自己,而要主動地與周圍同學交往溝通。開放自我是有感染性的,你對別人開放,別人也會對你開放。
對同學要理解和寬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和性格特點,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習慣,所以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關系就容易融洽,也會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在許多問題上同學間也會有不同見解,這就要求你能夠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相互諒解,就不會導致敵意。
多參與集體活動,大學校園里往往有很多集體活動,只要是集體活動就要積極地參與,在活動中很容易和同學建立感情,校園里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社團,如果你在社團里能擔任一個組織者,那就更能提高你的交際能力。
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把知識無私地傳授給學生,如果說他們希望得到什么回報的話,那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尊重老師表現在上課聽講,不破壞紀律,見到老師打招呼,尊重老師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勤學好問,虛心求教。老師都喜歡好學的學生,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老師都會高興地為其作答,在互相商討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增進了友誼。
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世上不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自己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這些都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建立。
人際交往是大學生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作者單位: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