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先學后教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分析
王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激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泵鎸@種改革,廣大的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許多新型的教育方法,并且取得了顯著地成果。其中,江蘇楊思中學提出的“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受到了廣大教師的一致好評。本文以人教版教材為例,就先學后教教育模式的內容、意義、開展先學后教模式的過程以及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原則展開討論,深入探討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
新課改 先學后教 小學語文
中國小學語文教學思想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把知識一味的灌輸給學生。大多數教師認為把教學內容講的越細致、越深刻、越透,學生就吸收的越好、越快,認為教師引領著學生翻越高山,總比學生自己摸索著胡亂走要快。
但是他們忽略了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整節課在講臺上努力的講,但是學生真正吸收的卻很少;而且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只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變成被動的啞巴。這樣陳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不能夠符合新課程對小學生的要求。這樣的背景下,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走進了小學語文教師的視野,那就是先學后教。
先學后教是要求學生對教學內容先自學,然后教師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這種模式中的“先學”不是學生簡簡單單的學習教學內容,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學習;“后教”也不是像平常一樣的教師教學,而是針對“先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重點、清晰的講解。
這種教學方式與以往那種“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先學”就是引領著學生先去實踐,在形成了初步的認知后,教師再“后教”,從而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升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關系,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則轉變為學生的指導者和輔助者,教學順序也變成了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后教”。它充分的發揮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課堂的氣氛也十分的活躍。長期實行先學后教模式還養成學生預習的好習慣,對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先學后教使得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自己在探索教學內容,這樣獲得的知識要比通過教師教學獲得的知識學生理解程度要深很多,而且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強很多。
筆者多次應用先學后教模式進行教學,通過探索和總結經驗,發現教學過程總共分為教學準備-合理分組-后教-強化訓練四個步驟,而且每一個步驟都要求教師認真探索研究。
1.教學準備
要想正確圓滿的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要規劃教學中每一步所使用的時間,確保一節課中所有的時間都合理利用;其次,也是我認為是成功實施先學后教模式的前提——教學目標的設定。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受到本身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在自學過程中很難確保學習效率,學習的方向與目標也很難把握,所以教師要明確的安排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其次,在開展新知識的引入過程中,教師也要采取措施充分勾起學生的對新知識的好奇,這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自學環節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以人教版為例,在學習《蝙蝠與雷達》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用設置問題引入課文,向學生提問雷達到底是怎么產生的;課文的題目是蝙蝠與雷達,那么蝙蝠與雷達到底有怎樣的關系。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就會對課文產生濃厚的好奇心,自主學習的動力也十分充足。接下來教師就需要公布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在20分鐘內,自己大聲的朗讀課文,將文中的生字注音,并且總結全文大意,找出前兩個問題的答案。通過教師初步的引導,學生已經明白了自己的任務,在接下的自主學習過程中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標。
2.合理分組,展開合作學習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不足,一個人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此時就需要教師提前分好小組,實行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在分組時要合理,每一個組最好是4-6人,其中有成績優異,自我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也有成績不理想,較為調皮的學生,將
不同水平的學生分配在一起可以起到共同進步的作用;同時要讓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由小組長分配學習任務,進行學習。
小組學習可以讓一些同學的長處彌補另一些同學的短處,達到優勢互補。在小組內學生也可以將自己不會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思考,這樣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對于一些沒有代表性或者只有少數同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內解決,減輕了教師在“后教”過程中的壓力與負擔。分組學習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之中也是對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提高。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放松大意。教師應該在小組之間巡視,查看小組的學習進度,聆聽學生存在的問題,當一些組的學習內容偏離了教學內容時應該給予幫助和引導,及時的將他們拉回到教學內容中來。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整理歸納。在“后教”中重點進行講解。
3.“后教”
“后教”是整個先學后教的重點環節,是檢驗教師能力的和教學成果的重要步驟?!昂蠼獭辈皇墙處熉o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進行充分的自學后,形成的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方式。
“后教”的具體環節是:學生在結束自主學習的過程后,由學生分小組匯報自學結果,對于自學中出現的一些簡單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解決問題,讓已經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以達到“兵”教“兵”的目的。對于那些比較深奧的、學生自己不會解決的問題,教師應先把這些問題整合起來,然后再重點進行講解,為學生解惑。一般學生產生問題的地方,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難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不能采用以往的那種枯燥、乏味的教學,而是要注重以學生的主體,進行點撥式教學,教師點出難點的關鍵地方,由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答案。這樣得來的知識,學生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在運用過程中也更加的得心應手。
在“后教”過程中,教師萬萬不能自己一個人回答了學生的所有問題,這樣的話,學生的解答、討論就成了形式上的,學生就不會真正動腦,“后教”的效果就會不理想。
4.強化訓練
在學習過程中,剛學習到的新知識遺忘起來也更快,所以教師在講解完重難點內容后應該針對重難點內容設計一些練習,強化學生的記憶以及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對于整個教學內容也應該進行訓練,這樣有助于查漏補缺,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記憶與運用能力。
以人教版為例,學生通過先學后教的學習模式學習了《雷達與蝙蝠》后,為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可以當堂設計一些練習,比如對一些生字、生詞的練習;讓學生口述蝙蝠與雷達到底有怎樣的關系,雷達是怎樣產生的;舉例現實生活中哪些物品的產生方式和雷達的產生方式相同,以此發散學生的思維。
教師在運用“先學后教”模式時,不能將一些策略生搬硬套,而是必須領會精神實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變動教學方法。但是先學后教的一些基本原則是不能夠改變的,一旦改變原則,那么先學后教就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事倍功半。
1.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實行先學后教的方法時,一定要注重主體性原則,確定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主體性原則符合了新課程改革對于小學語文的要求,也是先學后教模式能夠高效實施的前提條件。
2.目標性原則
目標性原則貫穿整個先學后教過程,只有確立了確定的目標,才能使整個教學過程有方向感,學生和教師也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任務,在實施教學時效率也會大幅度提高。所以教師應該時刻注意目標的確立,從每一個步驟的目標到整體的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時刻把握。
3.全體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不僅僅是好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更要全身心的參與進去。教師也要時刻監督學生,幫助學生參與進來。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給予學生勇氣。
要想把先學后教模式的成效發揮的淋漓盡致,教師不能只研究教學實質,而是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分學段、分課型、分學情的進行教學設計,這樣才能在確保課堂的高效下,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把成功還給學生!
新時代下,教學改革之路沒有盡頭,教師要時刻關注教育改革的動向,將一些高效的東西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大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先學后教就是在新時代涌現出的全新的、高效的教育模式,教師要深入研究,靈活運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將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到全新的層面。
[1]呂麗娟.小學高年級語文的“過渡”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11).
[2]金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運用[J].學園2014(33).
[3]劉火茍.“言語表現論”視域下的語文閱讀教學“先學后教”實施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8).
[4]蔣碧野.“感受—升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建構研究 [D].東北師范大學2011.
[5]曹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切入點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6]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單位: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立倉鎮立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