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瓊
幼兒的語言發展特征及其教學策略
張麗瓊
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包括具備一定的語言學習綜合能力及個性化特征明顯等,教師要利用真實生活情境實施語言教學,結合表演活動及手工操作活動實施語言教學,采用差異化語言教學法讓幼兒學習語言知識。
語言發展 特征 教學策略
幼兒時期是發展語言能力及提高語言認知水平的關鍵階段,因此要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特點進行相對應的教學,以便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語言交際能力。
大班幼兒多為5至6歲,相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大班幼兒具有更強的理解能力及觀察能力,需要采用語言表達的內容變得更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班幼兒所具有的語言發展特點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具備一定的語言學習綜合能力。大班幼兒不但能夠學習到不同的語言形式,同時還可以對語言含義進行感性的揣摩;當幼兒通過揣摩了解語言含義之后,會嘗試對類似語言進行推測。如教師告訴幼兒橙子及梨是水果,則幼兒通常會問教師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樣是水果。
2.個性化特征明顯。幼兒會變通及選擇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動畫片中聽到的詞語,從而創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語言,因此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例如國產動畫喜羊羊當中的臺詞經常被大班幼兒模仿及使用。
3.語言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及不斷積累的學習過程。大班幼兒能夠獨立探索應用日常語言的規律,并能夠在好奇心及表現欲望的驅使下不斷積累語言詞匯。如當幼兒聽到一個有趣的故事時,就會嘗試復述故事內容,或在復述故事時增加新詞匯或情節。
1.利用真實生活情境實施語言教學,使幼兒學會正確運用語言。幼兒一定要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有話可談。比如,教師與幼兒圍繞某個主題,交流先前的經驗、參觀、訪問,然后再將探索來的經驗和感受進行交流、分享,并用各種方式進行表現,這些都是幼兒可以談的真實環境。現實生活為幼兒語言教學提供了較好的情境,為了利用真實生活情境實施語言教學,則教師可以帶領大班幼兒走出課堂及融入社會,并讓幼兒切身體會真實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則到池塘邊觀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為幼兒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兒一起賞月,到冬天時讓幼兒認識白雪。當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融入現實生活時,就會在內心產生強烈的感受,并樂于用語言表達自己在生活中所見到的新鮮事物。如此一來,幼兒不但能夠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到語言知識,同時也可以在具體的情境當中練習及運用語言,實現學與用的統一。此外,還可以利用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展開話題討論,如討論怎樣成為父母的小幫手等,以便能夠讓幼兒在生活中時刻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
2.結合表演活動及手工操作活動實施語言教學,以豐富幼兒的語言詞匯。大班幼兒通常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望,因此教師可利用表演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對動物詞匯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事先制作好繪有簡單動物形象的頭飾,在上課時將頭飾分發給幼兒,并讓幼兒利用頭飾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隨后教師可在進行表演活動的過程中告知動物名稱,以便能夠讓幼兒更快地掌握動物類詞匯,并學會正確表達動物名稱。另外,在開展表演活動時可鼓勵幼兒采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學會運用更多的語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兒比較喜愛的一項實踐活動,且多數幼兒在手工操作時喜歡自說自話,因此教師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兔子時,教師可發給幼兒折紙,并引導幼兒動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幼兒說出自己已經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3.采用差異化語言教學法讓幼兒學習語言知識,以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差異化語言教學指的是根據幼兒的個性化特征及學習能力開展語言教學,為了保證差異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鼓勵幼兒積極與自己的小伙伴進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獲得的深刻體會及生活經驗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經驗或到動物園觀看動物的經驗等。此外,可以在實施繪本教學時利用差異語言教學法。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可先設定一個多數幼兒都可以完成的語言學習目標,隨后在進行閱讀活動及看圖說話活動時充分考慮不同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差異,實施對應性的語言學習指導,以便能夠確保所有大班幼兒都能夠在繪本教學中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