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欽義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重慶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適宜類型分析
任欽義
(西南大學,重慶400715)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變革,我國已進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時期,各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快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文章通過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同形式的分析,結合重慶自身農業發展條件,探索適宜重慶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類型。
重慶;現代農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逐步建立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在一定時期內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社會生產力,保障了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鄉互動和融合明顯增強。在此背景下,農村勞動力流動出現新動向,青壯勞力大規模、長時段地離開農村走向城鎮,農村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造成農業產業鏈基礎環節軟化、松動,突出表現在農業生產經營從業者老齡化、兼業化趨勢加劇,進而不斷降低農業經濟素質,影響農業持續穩定發展。我國已進入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時期,“誰來種”、“種什么”和“怎么種”等系列新問題日益凸顯。為解決這些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3年中央1號文件也提出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當前,各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式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重慶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為一體,具有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通過對重慶不同農業經營形式的分析,便于重慶找到適合發展自身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類型,既符合黨中央對農業工作的重點要求,也符合三農問題的現實需求,利于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1)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含義。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是指直接或間接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任何個人和組織。文章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內涵定義為:以農業產業為職業,具有相對較大的經營規模、較好的物質裝備條件和經營管理能力,勞動生產、資源利用和土地產出率較高,以市場化、商品化為主要目標的農業經營組織。主要呈現出適度規模、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和市場化程度高的特征。
(2)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類型。黃祖輝、關付新等學者認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類型主要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他們都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微觀基礎和重要力量。專業大戶。指在家庭經營基礎上,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和生產要素的集聚,從事某種農產品專業化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指以農戶家庭為基本組織單位,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面向市場,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專業合作社。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型經濟組織。具有專業性、跨地域性、創辦主體多元性、運行機制整體性和發展不平衡性等特征。專業合作社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意義上,建立在技術集約、資金集約基礎上的寬松型合作組織;另一種是新型的緊湊型股份制合作社的,主要通過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入股組建而成。
農業龍頭企業。指以農產品加工或流通為主,通過各種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相聯系,帶動農戶進入市場,使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一般對同行業的其他企業有較大的影響力,具有較強的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向盆邊山地過渡地帶,幅員面積8.23萬hm2,全市山地丘陵約占94%,地形高低起伏大,導致地表的非規整性,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這些特點使得重慶市農田基礎設施面臨著較高的建設維護成本,農業機械擁有量少,農地經營不可能推行大規模農田機械作業。
(1)農地規模經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重慶市直轄以來雖然經濟發展明顯,但總體水平仍較低,屬于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城市對農村的帶動有限,受農業投資周期長風險大的特點,投資者不愿意將資金投入農業。
(2)重慶市農地規模經營受制于重慶市農村勞動者的數量和素質。一方面,重慶市農村勞動力基數大,存在大量需要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勞地比例關系緊張。另一方面,重慶市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
(3)農地流轉是超小規模經營過渡到農地規模經營的首要前提。目前,重慶面臨諸多障礙因素,主要表現為:農地流轉存在體制障礙;市場主體發育不充分;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約束等。此外,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農地流轉在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性也是一項重要制約。
農業市場的需求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農業經濟結構,重慶市農地經營中,有相當一部分勞動是為滿足自給自足所需,農業生產的市場化水平較低,尤其是在糧食作物生產方面,這不利于農地規模經營。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利于農業在不同層次上實現生產要素的重組和優化配置,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其完善程度直接影響著農地經營規模的大小。尤其在農戶擴大農地經營規模之初,急需相關配套服務。同時,重慶市的農村服務組織不健全、服務內容不配套、農業產前、中、后服務拓展有限、農業社會化服務就業人員占第一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小。
各生產要素的有效組合與正常運轉是在一定的經濟組織內實現的,唯有在一定經濟組織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規模與形式,把各種生產要素有效合理地結合起來,方能使生產要素本身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重慶市己經出現了不同組織形式的農地規模經營,主要包括:家庭經營型、集體經營型、聯合經營型、農業產業化經營型等。
總的來看,重慶市種植大戶占農戶總數的比例小,由于政策到位等多種原因,種植大戶數量增長速度加快,但大多數愿意繼續耕種土地的農戶不愿意擴大經營規模。一方面由于重慶市受地形地貌條件的限制,機械化水平低,規模擴大后要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而目前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價格上漲、成本增加,甚至出現有錢請不到人的情況。另一方面,農業尤其是種植業比較收益不高,市場總需求不足,對農地經營規模經營的驅動有限,更多的種植業大戶選擇了維持現狀。此外,農業存在較高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規模越大,風險越大,重慶市農業保險發展緩慢,更多的風險將由農戶承擔。由此可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農業存在的風險致使種植業大戶不愿意擴大目前的經營規模。
為了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農業發展,2000年重慶市提出了“十個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該工程基本上覆蓋了全市農業產業的主要方面,它的提出明確了重慶市農業的主導產業、農地規模經營的主要內容和方向。在“百萬工程”推動下,重慶市龍頭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數量不斷增多,“公司+農戶+基地”的規模經營形式初步成型。同時,陳清明等基于2013年8月對重慶市所轄14個區縣的387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問卷調查,比較不同類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效率。結果顯示,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的生產效率總體較優,應是培育重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重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總體上優于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應是今后重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點方向。
[1]劉一平.現階段我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問題探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309-310+313.
[2]陳清明,馬洪鈞,諶思.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生產效率比較——基于重慶調查數據的分析[J].調研世界,2014,(4):38-42.
[3]張義珍,藺麗莉,張素羅.河北省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化現狀與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02,(3):52-56.
[4]樓棟,孔祥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多維發展形式和現實觀照[J].改革,2013,(2):65-77.
[5]黃祖輝,俞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10):16-26+56.
[6]關付新.中部糧食主產區現代糧農培育問題研究——基于河南省農戶的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0,(7):69-77+111-112.
Analysis of Suitabl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ype for Chongqing
REN Qin-yi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With the rapid change of society and economy,China has entered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and a variety of new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has become a major force in promoting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orm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combined with its own condition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ropriate type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Chongqing;modern agriculture;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F321.42
A
2095-980X(2016)07-0093-02
2016-06-17
任欽義(1991-),男,河南三門峽人,主要研究方向:區域創新與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