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國光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課部,湖南 衡陽 421002)
大學語文教學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探討
陽國光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課部,湖南 衡陽 421002)
目前,我國高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升學的壓力,個性和創造力均被束縛,許多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先天不足”,亟待解決。大學語文相比較于其他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最具文化內涵和教育功能,大學語文教學是高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文章指出了現階段大學生人文素養缺失的具體表現,并從大學語文教育教學的角度提出具體的建議。
大學語文;人文素質教育;教學法
現在高校學生普遍認為人文知識沒有專業知識那樣有實際作用,更為重視與自己前途有影響的專業課、計算機、英語等,缺乏最基本的文史哲常識及藝術審美能力。在部分學生身上,中華文明傳統的善惡美丑及道德觀念已經完全失位。在大學校園中,不少的學生不文明表現有:最基本的禮儀修養缺失,語言粗魯,舉止粗俗;缺乏對事物美丑善惡的分辨能力,低級、庸俗的所謂“課桌文化”“廁所文化”大行其道。
據抽樣調查,38.57%的高校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12.51%的高校學生已形成心理疾患需專門治療。學生心理素質差的主要表現有“意志薄弱、缺乏對挫折的承受力,情緒容易波動,缺乏心理上的自我疏導與調節能力”。近些年,由于高校擴招及世界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就業形勢嚴峻,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觀迷茫。
(1)健全人格的塑造。“文以載道”,中國歷代文學的經典作品都是能夠反映時代和表現作者情感和內心世界的。通過作品讓學生“與先人溝通”“與思想大師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現實世界保持一顆“寧靜、淡泊的心”。如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魯迅對社會的責任、對民族的擔當。學生通過學習,可以讓他們的身心更為健康、陽光、積極進步,也會更有責任感。
(2)愛國、愛民族情感的培養。在大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表現民族氣節、愛國情感,盼望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作品。可有效對學生進行民族情感、愛國情感的教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這些激蕩人心的愛國詩句是作者自我情懷的自然流露,可以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報效祖國的熱情。
(3)堅韌品質的鍛造。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境條件大為提升,他們是“溫室里的花朵”,雖然熱情、聰明、向上,但是經受不起挫折,意志薄弱。學生可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精神與品質。“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在市場經濟的今天,為適應激烈競爭與社會挑戰的需要,在校時應該有目的性地培養學生“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品質。
(1)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影響的人格魅力。教學實踐證明,教師自身的人格修養與魅力遠勝課堂抽象的理論說教,它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與為人處世,甚至影響一生。大學語文課堂,教師應該創設內容豐富而又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去影響和感化學生。只有這樣,才可贏得學生的認可與信任、并最終得到尊重。“為學生成長療傷、助學生快樂成長”,教師高雅、熱情的人格魅力讓學生敬仰,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心態。
(2)廣博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職業修養。“又專又博”的知識結構是大學語文教師能夠立足講臺的基本條件。語文教師應該廣泛涉獵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并且還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只有這樣,才可旁征博引、揮灑自如地講解知識、營造課堂氣氛,才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健康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給與學生正面的引導與感化。而現實教學中,有個別教師在講臺上泄私憤、發牢騷、隨便應付。這樣的課堂表現與職業操守,無疑對學生會產生不利影響,繼而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大學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基本都是“形式美、內容美”的經典篇目。對教師而言,要充分挖掘蘊含在文章中的美的元素,引導學生去感受美與欣賞美,進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與良好的審美能力。為營造有利于學生自主思維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大學語文課堂應實施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讓學生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與交流,從而深化思想、提升人生境界。
對大學語文的考核應持開放性與靈活性,以便全面檢測學生的綜合素質。如考試試卷,可增加分析、論述等主觀題型,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與思維去閱讀文學作品,去解讀文章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讓學生去感知社會、認識自己、反思自我。在評判標準上,教師更應該以開放的學術思維去“兼容并包、求同存異”,以開放的觀點去評價,這是創新型人才的時代要求。
總之,在大學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過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學院領導、任課教師共同努力,在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的同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與實踐。唯有這樣,大學語文的人文素質教育才可落到實處,才可真正實現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
Exploration on Necess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and Strategies
YANG Guo-guang
(General Course Department,Hunan Financial Indu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engyang,Hunan 421002,China)
At present,due to pressure of entrance to colleges,the individuality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school are constrained and the humanities quality of many college students needs to be improved.Compared with other humanistic education course,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with more connotation and education function and is the major channel for implementing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manifestation of lack of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colleges.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teaching method
H193
A
2095-980X(2016)10-0138-02
2016-09-18
陽國光(1980-),男,湖南衡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