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如林
(黑龍江省牡丹江煤礦器械廠,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我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行業發展的概況
宋如林
(黑龍江省牡丹江煤礦器械廠,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
中國制造業的顯著發展,使制造行業中有了極大的突進,但是它們并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品牌,存在合資帶來的憂愁、技術黑洞、國家扶持的支點偏離等諸多問題。而傳統的制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相融合是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方向。
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發展方向
機械制造自動化產品比目前傳統機械設計與制造的產品更安全,出現問題時,傳統的機械產品,它可能需要修復,機械因故障自動停機,這樣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安全性不高。而機械自動化產品安全性提高的原因在于,當機械產品一旦出現問題,機器本身會自動分析和處理問題,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提高產品生產效率。批量生產產品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可以節約資源,并通過產品采用機械傳動機構具有能耗低的優點,從而降低生產能耗,來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因此,更為環保。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一個相結合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具有很強的功能,它不僅可以應用在機械制造業中,也可以應用于其他領域,機械設計自動化可以滿足發展需要更多的行業。自動化的發展,使機械設計和制造的產品體積小、能耗少,具有小型化的特點。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使制造行業生產規模和效率有了極大的改進。機械制造業雖然在產品技術開放、技術設備中取得極大進步,但多數企業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品牌。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還很少,諸如海爾、海信、TCL 等中國知名品牌還鳳毛麟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發展有助于加快現代工業的發展進程,提高社會生產效率,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必然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現階段中,中國國內的機械制造行業遠遠落后于那些發達國家近 30 余年。
(1)合資帶來的困擾。改革開放以來之所以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是因為從國外引進了大量的技術裝備和先進技術。在 20世紀 90 年代以來,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已經進入國內機械市場內,它們主要集中在汽車、電器、辦公設備、儀表和通用的接卸工程等領域內,這些行業外國投資接近 80%。在當前跨國企業特別熱衷于投資中國高增長行業里面的優勢企業。
(2)存在著許多技術黑洞。雖然國內逐步建立一些知名品牌,如海爾、海信、TCL,它們振興的口號是“振興中華”。然而,品牌“本土化”嚴重,當某產品的核心部分涉及到國外的技術并相對的依賴,業內人就認為中國的機械行業有很大的“黑洞”。在最近幾十年來,中國有投資幾個上千萬資金到設備中去,作為窗口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60%以上是引進的。民族企業經營產品的整個工業制造設備,57%來自國外的技術,它暴露了我國工業化的虛弱。更令人咋舌的是 40%生產線總投資,采購幾乎都是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的設備和系統。機械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的脊椎,在未來,中國如果不鍛煉好自己的“身體”,保護好機械制造業,那么國民整個經濟和國防將是虛弱的。
(3)機械制造業落后近 30 年。中國機械制造行業由于起步晚,與其他發達國家至少有 30 余年的差距。拿發動機來說,它是機械的“心臟”,中國的汽車制造發展已有多年,但是至今很少用他們自己的設計,這讓汽車業內人感到十分慚愧,所以現在有很多家汽車制造開始關注設計自己的發動機和外形。奇瑞是成功之一,成功研發的 ACTECO 發動機技術,讓中國的汽車也開始賺錢,它的發動機獲得 2005 中國創造獎。不能完全依靠市場來換必要的技術,不是拿了車型就等于說拿到了技術,關鍵的地方更要有人來指導。但是在我國的大多數企業,他們關注的是合資和引進技術等形式上的東西,而不去注重消化吸收。機械工業步入歧途是因為仿制而不消化吸收。除了消化不到位之外,技術壁壘也是中國引進技術的巨大障礙。知識產權已成為發達的國家,維護和發展國家之間差距的一種武器。
(4)國家扶持的支點偏離。國內人士普遍認為,技術黑洞的形成是和國家的關注程度密切相關。國家在過去二十年的疏忽,忽略了機械行業的發展,導致政策、資金出現問題。產權激勵制度的創新是產品質量的重要保證。國有企業基本上沒有實現創新人才的產權激勵。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不是由國家無條件的拿去就是無償的被其他拿去模仿,現在企業的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沒有得到好的認可一方面是因為創新,另一方面是創新者的貢獻沒有得到產權的確認。
機械制造行業多年來已經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現在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次生活中去。現階段,機械工程行業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國家已經提出的先進制造技術的概念,并指出機械制造的方向發展。雖然長期沒有得到很好的定義,但目前公認的理解是:傳統的制造技術、先進的制造技術,不斷吸收機械、電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現代管理的結果,并綜合應用于產品設計、整機過程中的生產、檢測、管理、銷售、服務,充分體現出劃時代的質量、效率、能耗。
未來的發展方向是:①從技術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轉變,科技的發展更好地滿足人類社會的需求。②從強調專業化分工勞動的模糊多技能的轉變,工人得到充分的發揮。③從一個多層次的金字塔管理結構到扁平化網絡結構,減少層次和中間環節的過渡。④并行工作方式的轉變,從傳統的以縮短工作周期,提高了他們的工作質量。⑤轉移動態自我管理小組工作的功能劃分部門的固定組織形式。⑥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概括如下:機械制造自動化;精密工程;提高非傳統加工方法的發展,傳統的加工方法升級改造。
傳統的制造技術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相關的企業產品生命周期的有機組織,而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方向是有機結合。企業的生命周期是在經營管理、優化運用、信息化和智能化中集成的,以達到優異的產品,能更快的推向市場中去,要有良好的服務,優良的品質和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更靈活、耐用性強、敏捷度高,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王洪斌.試析我國機械制造業的信息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4):82.
[2]林森,趙麗麗.淺析我國機械制造業的信息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3.
[3]楚丹尼.信息化推動我國機械制造業發展[J].湖南農機,2011,(1):43.
[4]呂志偉,李振虎.我國機械制造業的信息化發展進程[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1,(3):16.
[5]鄧鑫.全封閉制冷壓縮機的發展趨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
[6]趙遠揚,李連生,束鵬程.壓縮機的技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通用機械,2005,(9).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SONG Ru-lin
(Mudanjiang Coal Mine Equipment Factory,Mudanjiang,H eilongjiang 157011,China)
The remarkabl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but they do not have their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brands.There are many problems,such as concerns over joint venture,technology black hole,and deviation of the national support fulcrum,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management technology,automation technology,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computer technology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automation;development direction
TH122;TH16
A
2095-980X(2016)12-0002-02
2016-11-23
宋如林,主要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