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紅
(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青海西寧 810007)
坎布拉景區生態旅游發展中的問題研究
張小紅
(青海民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青海西寧 810007)
文章以青海省黃南州尖扎縣的坎布拉森林公園為例,分析研究坎布拉森景區生態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生態旅游的策略,以便能更好地促進青海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坎布拉;生態旅游:發展問題
坎布拉森林公園主要是以生態旅游為主,由于景區生態環境脆弱、交通不便利、服務設施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的存在,使得坎布拉森林公園在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1)坎布拉景區簡介。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扎縣境內,距省會西寧市 131km。景區面積152km2,平均海拔 2500m??膊祭貐^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而著稱,是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發祥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佛教、紅教、黃教并存,僧尼同修,顯、密、僧、尼各教派并存的藏傳佛教圣地。1992 年被國家林業部門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2003年被國家土地資源部門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公園內分布著坎布拉鄉所轄五個藏族村社,設有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接待處。
(2)坎布拉景區的管理現狀。隨著青海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坎布拉景區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開發和建設機遇,成為環西寧旅游圈中的重點景區。景區內的二級專用公路、觀景步行道、庫區北岸碼頭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并投入了使用,與之前比較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景區中的硬件基礎設施還不完善,景區人員素質不高,經營和管理理念落后,未遵循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景區資源沒有得到共享與優勢互補,旅游服務體系不健全,品牌優勢不突出,較省內其他王牌景區還有很大的差距。
坎布拉森林公園于 2010 年被中鐵公司合并,屬于中鐵公司管理,針對景區的經營與管理,管理機構 2016 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但坎布拉景區內部的管理模式不成體系,管理現狀十分混亂,景區各部門協作能力差,景區內的工作人員素質不高,對景區中出現的安全和環境隱患也沒有做出及時的排查,隨著游客進入量的增加,使得坎布拉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破壞程度逐漸加大,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而在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未采取有效的生態保護和恢復措施,對景區生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由于缺乏經營和管理經驗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當地居民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使得坎布拉景區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應結合坎布拉森林公園的經營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積極地態度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使景區的經營與管理更科學、更合理、更具有可持續性。
2.1 景區環境脆弱,保護制度不完善
(1)景區及周圍的生態環境脆弱??膊祭止珗@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生態惡化的問題尤為突出。雖然在坎布拉森林公園周圍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生態移民等措施,但坎布拉森林公園內大部分群眾依然沿襲著半農半牧的生產模式,牲畜增加以及森林病蟲害和人為因素破壞了坎布拉及周圍的生態環境。另外,坎布拉森林公園環衛設施缺乏,在旅游高峰期難以消化產生的旅游垃圾,嚴重污染了景區的生態環境。
(2)保護工作落后,制度不完善。面對坎布拉森林公園生態環境脆弱的問題,景區管理部門并沒有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和必要的保護。進入坎布拉森林公園可以發現,景區內沒有關于保護環境的提示牌,游客進入景區后的垃圾隨地亂扔,使得景區的環境破壞日益嚴重,由于景區環境保護的制度還不完善,或實施力度不夠,致使工作人員的工作有所失職。
2.2 景區的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1)景區中沒有正規的管理組織,工作狀況混亂,人員協作能力差??膊祭止珗@沒有正規的管理組織來協調出現的問題,以至于坎布拉森林公園呈現出秩序混亂、職責不明的現狀。游覽完坎布拉森林公園需要 2~3h,而到旅游旺季,游覽坎布拉需要 3~4h,景區內的游覽以車覽為主,景區中幾個停車點的管理十分混亂,游客乘車進入景區時需要等調車員協調車輛,景區中碼頭處到小瑤池這段路程中,車輛協調不到位,游客有時需要等待一到三小時才會有車來,出現這樣的情況后,互相推卸責任,工作狀況很混亂,管理組織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人員的協作能力極差。
(2)景區中講解員服務及講解有待提升。坎布拉景區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差,講解水平有待于提高。游客進入坎布拉旅游,是為了得到滿足,游客乘車進入景區時,景區中都會派一個講解員隨從游客一同進入景區進行講解??墒蔷皡^內有的講解員一上車,禮貌和講解都很欠缺,且普通話不標準,很多客人聽不懂,在游覽中,對游客提出的問題漠不關心,所以說景區中的講解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講解都有待于提高。
2.3 三大效益發展不平衡
(1)景區中的工作人員只看中經濟效益。坎布拉森林公園由于其自身的丹山碧水吸引了很多游客,也為黃南州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但對坎布拉森林公園本身而言卻是弊大于利的。在景區中,很多工作人員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在景區中亂開發,致使景區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另外,景區工作人員為了獲利,有時會出現多收或抬高車船票的現象,在利益的驅動下,明明可以免票的卻會收取半價或成人價,致使客人對坎布拉景區十分不滿,造成了不良的社會效應。
(2)人為環境的破壞隨處可見??膊祭止珗@中基本沒有環衛設施,景區中可停留的地方并不多,在可以停留的地方會發現有許多人為的環境破壞。再加上景區中生活著 5 個藏族村莊,莊子里的人們環保意識很差,在日常生活中對景區造成了很大的環境破壞。而在旅游旺季,景區管理者無視景區承載力,游客進入量超出景區容量,出現“人滿為患”的情況,造成景區景點受到嚴重破壞,從而使景區的美感大大降低。
2.4 政府的支持力度還不夠
(1)政府的致力方式落后,宣傳建設不夠。就青海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而言,雖然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是存在著許多無法回避的問題。就坎布拉森林公園來說,青海省政府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方法過于單一和落后,還是以前的上級發文件下級照辦,等最終落實時就會大大縮水,就是說缺乏一個監督者來監督所下達文件的正確實施。而政府的宣傳建設,也以開會為主,內部傳出,真正以媒體方式宣傳的很少,所以政府的宣傳力度很薄弱。
(2)政府管理力度不大,職責不明確,工作分工混亂。不管是青海省政府還是黃南州政府,對于坎布拉的管理都存在著一定的疏忽。景區中仍存在管理組織現狀比較混亂,歸根到底還是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夠,缺乏明確的規章制度,以及監督實施的團隊。景區行業管理水平較低,深度不夠,一方面制約與監督力度不夠,旅游市場還存在無序競爭,景區臟、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存在部分重點景區多頭管理和旅游企業小、散、弱的狀況,不利于旅游業的發展。景區中職責不明確,分工不夠細致,一旦出現問題,管理者又會互相推諉。
(3)相關制度不完善。坎布拉景區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北岸碼頭的船只運行是由碼頭開船人的個人喜好決定的,景區管理制度中根本沒有明確規定景區工作人員的上下班時間,以及上班時間內的職責和任務,景區中的觀光車司機并不服從調度安排,景區中時常出現罷工現象。景區中沒有相應的提示牌和維權崗的建立,小商販隨意擺攤,對景區環境造成污染,這些現象都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來約束。
3.1 開發與保護并重,應注重環境保護
(1)建立環境保護制度,樹立環保意識。坎布拉森林公園中沒有正規的環衛設施,環衛工作不到位。要注意加強景區中的環保工作,切忌對旅游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在進行景區開發時要確保景區環境不受到污染和破壞,禁止對景區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以保護旅游資源作為發展旅游業的創造條件。另外要通過景區工作人員來進行環保意識的宣傳活動,使景區的環保工作做到人人重視,人人關心。
(2)景區內設置環境保護提示牌。為了讓游客感受到景區的自然美,景區需在明顯位置設置環境保護提示牌,而且這些提示牌必須要保持規范、完整、美觀,文字至少要用中英文兩種文字,以方便進入景區的國內外游客都能看懂,做到一目了然,并達到環境保護的作用。
(3)樹立防重于治的新觀念。在景區的開發中應樹立防重于治的觀念,促使森林公園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坎布拉森林公園必須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只要是已辟為旅游區,或計劃要開發的旅游區,都應事先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而對已經開發并遭到破壞的景點,必須及早進行治理和搶救,使之恢復其本來面貌,迎接更多的旅游者。
3.2 健全景區內的管理制度
(1)建立有效的景區管理組織。為了更好的發展坎布拉森林公園,景區必須建立一個可以很好協作、共同發展的組織,以改變坎布拉森林公園中混亂的局面,使景區的安全、衛生、工作秩序得到保證,避免旅游旺季時,沒車坐、沒船乘的尷尬局面出現,景區工作人員有統一的領導組織,各項工作都得到保障,出現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讓坎布拉景區更加正規化。
(2)培養專門的景區管理人員??膊祭止珗@在未來的發展中必須培養出專門的景區管理人員。一個景區培養出專門的管理人員,可以維護景區秩序,積極開展安全檢查工作,及時啟動旅游協調機制,明確工作目標、任務和措施,對景區的各種旅游車輛操作規程及安全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培訓,組織人員對重點景區內各寺院、服務區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限時整改,旅游旺季時,對景區中的觀光車輛和碼頭上的船只進行有序的協調,使景區的工作秩序有條不紊。
(3)加強景區講解員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景區講解員的文化修養和素質代表著整個景區的整體形象,坎布拉景區要對講解人員進行規范化的培訓,為更好地服務于游客,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極參加業務培訓,牢固樹立以游客為本的意識,全心全意為游客服務。接團時,不挑三揀四,做到熱情、認真的服務。使游客真正陶醉在“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般的丹霞風貌之時,感受到丹山碧水的情意。
3.3 要實現三大效益的平衡
(1)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去獲利。旅游景區是表現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統一的旅游地域單元。景區內的旅游資源是不可復制性和不可移動性,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時必需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平衡發展??膊祭止珗@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避免破壞環境。要認識到:環境和發展不應該是一個兩悖命題,而應該是“雙贏”。所以,在坎布拉森林公園應以雙贏為目標,絕對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去獲利,要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保護的基礎上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膊祭皡^作為生態旅游區,必須要保護先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要使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以實現保護環境和獲得經濟利益的雙贏。景區內的工作人員,不要因為眼前的小利益,失去獲得長遠經濟利益的機會,不論在開發建設還是經營管理,都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路線,保護好生態環境,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經濟活動,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3.4 政府的重視和支持
(1)政府應明確職責,分工明確。政府看到坎布拉森林公園經營與管理的現狀后,確定景區管理局主要職責、職能調整等相關事宜,涉及坎布拉森林公園規劃建設、生態保護、旅游開發和經營、招商引資等相關職責均由景區管理局負責,由尖扎縣政府牽頭,組織相關部門盡快開展職能調整和交接工作。這就促使坎布拉森林公園在今后的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使其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2)引導景區管理者進行合理管理。在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的前提下,以政府政策為導向,全面發動社會力量,進一步加大旅游發展的力度和速度,使資源得到優化,提高經濟效率。在坎布拉景區經營管理過程中政府應該制定保證旅游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法律、法規,來督促和引導旅游業的管理者按照當地旅游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對景區進行管理,使景區整體水平得以提高。
(3)加大對外宣傳。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青海政府已經開始注意宣傳方面的建設,積極制定切實可行的宣傳方案,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坎布拉森林公園,從而使坎布拉森林公園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宣傳中,要突出塑造青海高原旅游名省的整體形象和“中國夏都后花園”的宣傳口號、形象標志,全方位、多角度推廣整體旅游形象,為促進坎布拉森林公園發展做出貢獻。
青海省的旅游業正在發展中,坎布拉森林公園的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旅游景區雖然在不斷的開發與完善,但由于青海省本身資源的特殊性和地理位置以及社會、自然環境等因素,坎布拉景區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還是存在單一、旅游項目少等問題。所以解決坎布拉森林公園存在的問題非常重要,必須根據坎布拉景區自身的特點及游客的需要,提出適合旅游者所需要的改進意見和建議,并且合理的保護和開發,使坎布拉森林公園的生態旅游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從而促使青海省旅游業更高的發展。
[1]李樹民.西部旅游業發展的障礙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2:(5):22-24.
[2]辛建榮.旅游區規劃與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3]馬春梅.加快青海省旅游業發展的思考[J].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1(6):76-78.
[4]楊正泰.旅游景點景區開發與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5]黃南藏族自治州志編纂委員會.黃南州志[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
[6]崔鳳軍.風景旅游區的保護與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7]馬勇,李璽.旅游景區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
[8]楊紅.青海旅游開發的問題與對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9]韋原蓮,劉薇.生態旅游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游客管理對策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05,(4).
Study on Problems in Kanbula Scenic Eco-tourism Development
ZHANG X iao-hong
(Business A 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X ining,Qinghai 810007,China)
Taking Kanbula Forest Park in Jianzha County of Huangnan Zhou in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in Kanbula scenic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Qinghai.
kanbula;ecotourism;development problems
F592.7
A
2095-980X(2016)12-0066-03
2016-10-14
張小紅(1978-),女,青海樂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景區經營與管理、生態旅游管理及鄉村旅游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