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潞野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 132000)
高職院校家校企協同教育創新途徑探索
于潞野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 132000)
近年來,家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高校、企業和政府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家校企協同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家校企協同創新教育是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
高職院校;家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協同一詞來源于希臘文 synergetics,意為共同工作。當協同這一概念引入到教育系統中就出現了協同教育一詞。高校與家庭、企業之間的這種協作關系(家庭——學校——企業)被稱為家校企協同。家校企協同可以是一個包括校家、校內、校際、校企、校地以及跨境合作等多元主體的協同體系,其本質屬性是家校企合作教育的創新,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發展創新能力。
家校企協同不同于一般的校企合作教育,家校企協同是培養集實踐型、應用型和創新型能力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家校企協同強調以各自為獨立主體,基于各自的目的和目標資源結合,使雙方的優勢資源要素協調互補的行為。通過功能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學生的實習、實訓,直接面向技能實踐,了解產品研發的前沿知識提供了機會和途徑。家校企協同教育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為理論指導,其中各要素共同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實現了教育效果最優化。
我國雖然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但目前尚無高職院校家校企協同教育及創新教育中心建設研究,而且許多學校和企業對自己在合作中該做什么、怎么做有時還顯得很迷惑,在決策時也顯得比較迷茫。部分學者指出,目前,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并不多,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僅停留在口頭上,主要是因為政策、收益等方面的不足所造成。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采取自主經營,并追求經濟效益以取得生存與發展為主要目標,與學校在經營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在學校和企業之間設立了一道強大的障礙。此外,政府缺乏有力的財政、政策和一系列法規的支持和約束,這都使校企合作缺乏依據,也得不到保障。
(1)高職院校更新辦學理念,推動家校企協同教育創新全員參與。高職院校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把握機遇,積極參與到校企協同教育創新之中。通過邀請專家講座、組織教師外出考察、定期學習匯報等方式深入學習高職院校的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家校企協同創新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向家校企協同創新的開展傾斜。通過立足本地,依托行業、緊扣產業、服務產業經濟,探索家校企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調整辦學思路,積極推動“家庭對接學院”、“學院對接產業”、“專業對接企業”、“師生對接職業崗位”的“四層對接”家校企合作辦學格局,做到領導重視,師生全員參與。
(2)推進教學改革,提升家校企合作培養創新人才能力。整合現有課程,完善課程體系。遵照生產一線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規律,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培養方案,把行業崗位的核心能力轉化為對應的學習情境,以能力為本位,對現有的課程進行充分的論證后重新進行整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項目為導向對課程內容進行講授,建設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基于工作過程的一套實踐課程體系。共同制定實踐課程的標準,共同組織實施實踐教學的培養過程,共同評價人才的培養質量。
(3)項目為導向,協同建設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照本宣科,按照項目制作的需要,以項目為導向,校企協同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通過引入企業項目到課堂,實現生產任務課堂化、教學任務項目化,把企業的生產活動和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在進行項目教學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每組推選一名組長(相當于項目經理)負責項目的組織和工作的協調。在企業技術骨干和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行項目的設計和論證,然后從各小組中選出優秀的作品供企業使用,并對作品被選用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
通過引入企業生產項目,以項目為導向,采用任務驅動來組織教學,推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構建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的三級遞進的實踐教學內容。通過三個階段的實踐教學,實現從職業基本能力、職業綜合能力到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三級遞進能力培養,使學生不僅能勝任第一個工作崗位,而且能夠具有崗位遷移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4)優化專兼職教師結構,打造技能過硬的師資隊伍。推進校企協同創新,關鍵在于人。因此,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直接影響著家校企協同創新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建立學校教師下企業鍛煉的制度,推動學校教師企業化;通過對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的課程學習和師范技能的培訓,培養兼職教師的師范技能,使企業人員教師化。建立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制度,實現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的身份轉變,家校企協同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5)家校企協同教育評價標準。家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規格是將其特征轉化為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規范化,一般將人才培養的評價指標劃分為知識、能力、素質三種。應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出一個具有科學依據的、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評價標準。人才培養的評價應由高校和企業共同來完成,評價主體是學生。①知識方面的評價標準。第一,基礎知識方面,應具有從事本專業所需要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和一定的經濟類、管理類知識。第二,專業知識方面,首先要具有扎實的本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工程基礎知識;其次,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有一定的了解;再次,要掌握一定的本專業領域技術標準和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等。②能力方面的評價標準。能力方面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③素質方面的評價標準。基本素質方面主要包括熱愛所從事的專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追求卓越的態度;艱苦奮斗精神;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學會溝通;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此外應擁有良好的質量、安全、職業健康和服務意識。
[1]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梁歡.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理念下的高職院?!半p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5.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of Famil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Lu-ye
(Jilin Technolog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Jilin,Jilin 132000,China)
In recent years,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mode,the famil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niversities,enterprises,government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The famil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nd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s;home school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
G711
A
2095-980X(2016)12-0142-01
2016- 11-27
于潞野(1987-),黑龍江伊春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