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強
?
教會學生書法訓練的方法
■吳國強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集中地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青少年學習書法,可以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書法有嚴格的書寫方法,青少年兒童,尤其是小學階段,主要是識字,在學習文化的同時又學習書法,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促進漢字書寫水平的提高,把字寫得更加美觀,又合乎規范。由此可知,學校進行書法教學,學生不能只停留在寫字的實用層面,而應對書法的藝術要求有所理解與把握,力求把實用的漢字書寫升華到審美的視覺藝術。作為有責任感的書法教師,要在書法教學中使青少年正確了解書法的筆法、字法與章法,正確認識和掌握書法訓練的方法,品味書法情韻,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
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教學中,書法教師要遵循以技法訓練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技法訓練包括漢字點畫用筆方法的訓練和漢字結字方法的訓練。而這種書法技法的訓練又必須從臨摹歷代經典碑帖入手,這是繼承書法傳統技法唯一的有效途徑,也是書法創作必不可少的基礎訓練。然而,在書法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想學習書法,卻又不知怎么下筆去寫,提起筆來,便隨心所欲,任筆為體,實則徒勞無功;也有的學生天天都在埋頭臨習書法,但書法水平卻沒有得到提高。這就說明書法訓練是要講究一定的臨習方法的。
因此,學校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書法訓練方法——反復提醒學生重視書法訓練過程的三個重要環節:仔細讀帖、準確臨帖與習作自檢。
書法訓練必須有范本作為臨習的字帖,書法教師指導青少年兒童根據個人的興趣、需要、基礎選定了字帖,就可以開始訓練了。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為了有目的地模仿一種特定的行動時,首先必須觀察有關行動并分析其行動的成分。因此,在書法臨習動筆之前,書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必須認真地對選定的臨習字帖進行范字觀察、分析,這就是書法訓練方法上要求的“讀帖”。
讀帖是書法訓練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仔細觀察字帖上的范字,可以分析點畫書寫動作的過程和點畫形態的特征。孫過庭 《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意思是觀察范字時要精細,模仿范字貴在相像。書法訓練時只有看得仔細,才能對點畫用筆、字形的典型特征信息進行梳理,熟記于心。
古人說,“一筆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則點畫無不美。”讀帖時注意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中毛筆的運行路線,以及筆的動作要領。同時注意范字點畫書寫過程中提筆、按筆的技法要求,提、按是筆鋒的一種空間上下運動,用筆中往往存在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按變化是迅速連貫、交替進行的,動作非常微妙。書法訓練時觀察要深入細致,要注意全面分析比較范字點畫的大小、長短、方圓、粗細、方向、曲直以及字形結構中的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關系、部件與部件之間的關系。
所以,讀帖的過程,其實就是對字帖上的范字進行觀察、分析和記憶的過程。同時,通過讀帖,學生加深了對字帖范字的總體認識和理解,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視覺記憶能力以及審美鑒賞能力。
書法的臨習是一種生動的動態過程,始終要求專注、細致觀察范字,認真寫好每一個字,不能一味地抄寫字帖。練習書法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臨摹古人經典碑帖,歷代書法的學習幾乎都是從臨摹開始的,而書法的臨摹是要講究方法的。學書取法的關鍵在于臨習歷代經典的書法碑帖。臨帖時,注意從整體著眼,要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甚至可以一連看幾個字寫幾個字。意在筆先,下筆肯定,行筆流利,一氣呵成。所以,練字時要力求在運筆過程中表現出點畫的形態特征和字形特征。
青少年兒童臨習書法時,開始多關注筆鋒的轉換、調整,點畫的輕重、粗細,注意與提筆、按筆的配合,運用好提筆、按筆的技法,臨寫出來的點畫輕重分明,能表現出點畫的節奏感。要寫出字帖的風格特征,還要注重轉筆、折筆的方法,轉以成圓,折以成方。用筆須有轉折之妙,點畫當以方圓兼備為佳。此外,起筆、行筆、收筆過程中,用筆的露鋒、藏鋒要求運用得法,該露則露,該藏則藏,露得恰當,藏得巧妙。同時,縱觀歷代書法名家的經典作品,其耐人尋味之處往往在于中鋒、側鋒的對比運用,這個方面也是書法訓練時要體驗的技法。在有一定的筆法訓練基礎后,書法臨習時要更多地關注整體字形的特征,把字的結構把握好,關注字帖整體風格氣息,把習作的章法布局處理好,筆法、字法、章法同步綜合臨習。
初練書法,往往需要改變原有的不正確的書寫習慣,以建立新的正確的書寫法則。臨帖的目的,實際上是以碑帖的字形、風貌來改變或調整自己原有的書寫模式。由于舊習慣的影響,這種舊習慣的改變或調整往往是不容易的。只有進行一定過程的準確臨帖,完成了改變或調整的過程,臨習水平便會顯著提高。當今青少年兒童的文化課的學習任務重,用去了很多時間,只有擠出一些時間學習書法,必須制定合理可行的書法訓練計劃來保證書法訓練。同時,青少年兒童書法訓練要注意應用,做到和日常應用書寫聯系在一起。葉圣陶先生說:“咱們天天為了實際需要而寫字,其實是天天在練字。”只有把所學的書法知識和技巧有意識地運用于日常書寫,學以致用,才能有效地調整舊的書寫習慣重復的機會,盡快掌握好的書寫技法。
因此,練字要以原帖為依據,講究實臨,即以臨習準確為目的。特別是初學者一定要追求實臨,把握范字的整體字形,講究用筆技巧,關注點畫的粗細、長短、方向、曲直,合理調整用筆的提按、轉折、取勢,才能使視覺形象與動覺結合起來,做到準確臨帖,達到形成書寫技能的目的。
“自檢”,即書法訓練過程中的自我檢查。要求學生寫完一個或幾個點畫、一個或幾個范字或者依章法完成一幅習作的訓練時,將讀帖中獲取的用筆、字法等相關信息對照自己的習作逐一比較,看看點畫、字法與原帖有多大的“誤差”,準確率有多高,習作章法處理得是否合理等。
書法訓練中要充分認識到習作自檢的作用。自檢可以了解臨習目標是否明確。臨習目標明確了,臨習才有動力。從長期目標來說,應該選定字帖不要輕易變換。從短期目標看,要明確每天的練字內容和要求,一般規定每天限臨幾個字,到一定程度后,依章法要求作碑帖的整體臨習。自檢還可以了解臨習的結果。如果學生只知道練習,而不知道自己臨習的結果,即使在無數次的重復下,也不會有所進步。所以,每次臨習之后,應認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分析與小結,看看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以便下次臨習時注意。
當然,書法教師對學生習作的點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要能夠發現習作中的優點和不足。另外,習作自檢可以使學生知難而進。練字非一日之功,在臨習過程中,隨著讀帖的深入,欣賞水平的提高,會出現手上功夫跟不上去的情況。這時,書法臨習者就要檢查與反思自己的訓練過程,客觀認識書法訓練中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不至于產生畏難情緒,堅定信心,進一步培養書法訓練的興趣。
總而言之,書法訓練是有目的、有步驟的實踐過程。書法教學活動能夠激發青少年兒童的求知欲,對字帖的觀察與分析,對書寫過程的思考與領悟,對書法習作的評價與反思,將有助于青少年兒童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運用毛筆進行書寫,可視為一種操作過程,在這種操作過程中,既要重視讀帖,又要準確臨帖,還要求自我檢驗臨習情況,充分認識讀帖、臨帖、自檢三個環節的重要性。這樣,臨習書法就能做到下筆之前“胸有成竹”;運筆時“有的放矢”;寫完之后“知己知彼”。
書法訓練過程中仔細讀帖、準確臨帖、習作自檢三個環節相結合,青少年兒童學習書法如此循環往復,善練活學,持之以恒,必定能夠掌握書法訓練的正確方法。同時,青少年要努力培養自己高尚的品質與修養,充分認識書法訓練的必要性,理解、運用正確的書法訓練方法,并在書法訓練中培養對書法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以及感知能力,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訓練效果。
作者單位:徽州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