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企業需求調研反饋,在需求與現狀矛盾、教學與需求不匹配的困境下,高職語文課程教學應順應當地企業的特點,從需求的視角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平臺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培養適應當地企業需求、具有現代創新意識和職業能力的高職專業人才。
【關鍵詞】企業需求 高職語文 困境 創新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C-0010-02
“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是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的基本原則,也是對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它強調“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推動企業需求導向與高職專業、課程教學的融合,更好地實現企業與高職學生零對接,這無疑對高職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2014年10月到12月,筆者采用參與大型高職院校畢業生招聘會、現場交流、實地考察、電話調研、網絡搜索等方式,以浙江歐意電器有限公司等浙江民營中小企業為主,以杭州市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為輔,對浙江本地20家多企業進行調研。調研以期從浙江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獲取企業對高職畢業生需求的相關數據及真實材料,為在當地企業需求視角下審視高職教學、課程教學創新等問題提供依據。
一、企業反饋與需求
(一)職業道德
企業反饋:一些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責任心,對待布置的工作不僅不能主動請教、按時完成,而且在任務規定的時間結點前未能積極匯報工作進展情況。企業需要的是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吃苦耐勞的精神及良好職業道德的高職畢業生。
(二)專業知識
企業反饋:一些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缺乏學習熱情,自我滿足,對自身職業發展需要的知識結構不加關注,學習動力不足,主動學習的需求不高,學習能力較為欠缺。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勤奮學習的高職畢業生。
(三)職業能力
企業反饋:一些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應用能力較弱,就職后在工作中無法很好地與團隊合作,進行溝通與交流,實際動手能力較差,與企業需求存在明顯的差距。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能與團隊成員協作,善于溝通協調的高職畢業生。
(四)職業素質
企業反饋:一些高職畢業生自控能力較差,上班時間、開會時間低頭玩手機者大有人在,工作時間未能全身心投入,整體素質不高。企業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應變能力、一定的抗壓能力和基層管理能力的高職畢業生。
調查反饋信息顯示了邁向國際化市場的浙江企業對高職人才的期望,也凸顯了當地企業需求與人才現狀的矛盾。當企業需求、學生的現狀真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課程及教學現狀理應再次認真審視。
二、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
高職語文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大多沿襲以閱讀欣賞、應用文寫作作為主要內容,對企業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和針對性的設置,導致企業需求與課程教學內容的吻合度不高。
(二)實踐教學
課程教學仍沿襲偏重理論教學,實踐環節偏少的舊模式,教學中未能提綱挈領地設置更多的實踐教學環節及實施步驟,以需求為導向,以項目、操為主的教學模式貫徹不夠。
(三)教師理念
任課教師在高職教學過程中理念更新與教學要求仍有一定的距離,以講課方便省事為主,缺乏與時俱進的改革熱情與精神,教學方式單一,沒有進行必要的的創新及探究。
高職語文是一門通識課程,教學目的和要求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服務,課程教學實質是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軟實力”。因此,課堂教學需要在高職教學理論指導下,創新教學模式,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以就業為導向,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已勢在必行。
三、創新思路與對策
(一)創新教學內容
高職語文教學既要突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能力的功能,也要體現為企業服務的特點。近年來,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斷改革,以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結合企業需求,以培養語文職業能力為基點,進行了整合和創新,重構教學目標和內容。除課程名稱更改為——高職實用語文外,還采用“體例模塊化、內容專題化、實踐項目化”來構架教學內容,以“創意表達(含口語交際、書面寫作)”、“國學研讀”和“杭州西溪文化”三大相互獨立有相互聯系的模塊融入課程,形成了注重學生實用技能培養的整合思路。
創意表達意在從口頭交際和書面表達兩方面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口語(書面)、交際、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國學研讀模塊以“四書”中孔子的《論語》作為研讀的重點,把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核心思想傳授給學生,在培養學生的為人處世、職業道德規范等方面起到潛移默化地作用。
此外,杭州西溪文化是以當地經典文化作為教學的重點,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從當地人文、歷史及民族、民俗方面對詩詞文賦、非遺傳承加以學習,提升自身的軟實力,為服務走向國際市場的浙江企業打下必備人文的基礎。
(二)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加強高職教育理論學習,還要靈活地運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有可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項目教學。以項目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內容中設置項目。如根據課程內容,可將口語交際模塊細分為:自我介紹、得體的贊美、演講、辯論等若干個任務和項目,并通過小組討論、自我展示等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共同完成,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和知識應用能力。
2.情境教學。教師巧妙地設置仿真環境,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口語交際模塊的自我介紹項目中,可讓學生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崗位的招聘需求,進行介紹重點的討論。教師最終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介紹側重點、層次等,在練習時通過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不斷提高。
3.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和效果,如國學研讀模塊中,教師可選擇當代大學生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和事例作為教學案例,古今聯系,學生既可以感受到古代經典對于當代生活的重要影響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三)創新教學平臺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與平臺是教師從事語文創新的前提條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創設情境、搭建平臺,營造自由、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1.網絡平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高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更新穎、便利的條件,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臺,也提供了其他教學環境無法實現的教學條件。如在課程教學中,教學團隊可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并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平臺資料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直觀形象,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也使諸多抽象難懂的知識內容變得簡單易懂,能充分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達到創新教學的目的,實現高職教學和現代信技術的有效融合。創設課程學習的網絡平臺,無論通過直接、傳統面授,還是在網絡上的點擊,兩種方式都能使學生獲取豐富的知識和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實現翻轉課堂奠定基礎。
2.課程社團。不難發現,大學里活躍的學生社團活動往往缺乏與課程之間的直接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創立一個與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學生社團,事先聯系公益組織及相關企業,如讓學生參與到經典誦讀公益服務的志愿者工作、參與到企業調研報告的寫作、企業產品調研等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服務方式下,既完成教師相關的教學要求、內容和任務,又鍛煉和提高綜合能力。
3.創新能力。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環境氣氛沉悶,教師以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學生處在消極被動的學習環境中,智力難以開發,創新意識和能力無從談起。創新意識與能力是現代企業與人才需要的重要的能力之一。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技能與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加以重視,并適時設置相關的任務鍛煉學生,如組織學生參加圍繞以教學內容為主題的探究式教學活動:分析企業情境案例、討論最佳表達重點、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達到應聘要求等,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對問題的思考、判斷和解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學生的參與,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四)創新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是對于學生能力的考查,也是對教師教學內容學生是否掌握的體現。傳統的考核方式,多以卷面考試形式,重理論輕實踐,不符合高職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注重各教學模塊的特點,創新考核方式。如:通過不同的方式將知識與技能的考核融為一體,采用口試與筆試、實訓等相結合,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實行“作業+測試+項目實踐+考試”等多樣化的考評考核方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情況進行全方位考評。
四、結語
從當地經濟及地方企業需求的實際出發,高職院校應培養適應于企業內部創新創業需要、立足具體崗位創新創業的要求的合格高職人才。高職語文教學要勇于面對困境,敢于創新,打破傳統課程架構;創設自主學習平臺;從過去對字、詞、句釋義到實用性教學內容的延伸;從單一的考核方式到多樣化考核方式的轉變,無疑都是在教學內容、方法、平臺及考核方式上的創新。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創新”將是未來十年中國發展和建設的新常態,創新就是生命力,高職語文教學需要不懈努力、積極探索,創新,這是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高文英.高職大學語文項目化教學改革與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5(7)
[2]陸麗娜.從實用性的角度創新高職語文教學[J].科教導刊,2012(7)
[3]許祝媚.創新教育與教育創新[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3)
【作者簡介】韋曉軍(1968—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系教授,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高職語文教學。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