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濛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疾病,是由各種不同病原體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肺部炎癥,臨床上以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細濕啰音為主要表現。小兒表述能力較差,起病急,變化快,容易并發其他一個或多個系統或器官病變,故正確合理的護理措施可提高小兒依從性,以有效控制炎癥,增強療效,加快康復。
由于小兒肺炎起病急、病情變化快,故一般建議患兒住院治療。治療期間科學護理,可以幫助患兒更快更好的恢復健康。
肺炎屬于呼吸系統疾病,容易交叉感染,故病房應注意定時通風,保持空氣新鮮,環境舒適,室溫維持在18~20℃,相對濕度保持在55%~60%;要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囑患兒多臥床休息,減少活動,盡量使其情緒穩定、安靜,減少機體耗氧,保護肺功能;被褥要輕暖,內衣宜寬松,以免影響呼吸。小嬰兒應勤換尿布,保持皮膚清潔,使患兒感到舒適。減少不必要的陪護人員和探視人員,因患兒在病中機體免疫力較低,容易感染,從而使病情出現反復或加重。同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要勤拍背,勤翻身,霧化后勤吸痰。
注意給患兒補充水分。肺炎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喉嚨常有咯痰聲,再加上高熱時丟失水分較多,故要保證足量的液體攝入,以免脫水。臥床時,父母要經常變換患兒的體位,以促使痰液排出。對于喘憋嚴重的小兒,宜取半臥位把頭和上半身抬高,這樣可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
加強對患兒的心理護理。患兒一般對醫院有恐懼心理,家長由于擔心孩子的病情,心理上緊張焦慮,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使其恐慌、懼怕,不僅不利于病情的康復,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家長應及時與醫生溝通,了解孩子病情,包括疾病的進展和可能出現的結果,做到心中有數。患兒心理放松能增強其機體抵抗力,盡快恢復身體各種機能,故家長應多與小兒溝通,給患兒創造愉快、輕松、舒適的環境,使其心理放松。
經過系統的治療,患兒炎癥雖已得到控制,但如果護理不當,稍有“風吹草動”,就會有復發之虞,故康復期的護理同樣至關重要。
恢復期患兒癥狀體征已基本消失,但機體的免疫力暫未恢復至正常水平。短時間內患兒應進食易消化、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房間內應保持一定濕度和溫度,并且要經常通風。在患兒咳嗽時應協助拍背排痰;保證患兒適量飲水,稀釋痰液有利于痰的排出;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抵抗力;根據氣候變化,及時、適當增減衣物。在感冒流行的季節,盡量少去人口密集場所。
患兒飲食宜清淡、富含高纖維。適當多食蔬菜與水果,盡量避免食用甜食及油膩食物,有助于患兒恢復。中醫食療在患兒的康復期同樣可以發揮比較好的效果。
糯稻根魚粥 糯稻根30克,鮮活鯽魚1條,粳米100克,食鹽、食用油各少許。將糯稻根洗凈放入砂鍋,加水600毫升煮沸,取汁備用;鯽魚去鱗剖去內臟、洗凈,與粳米一起加入煮糯稻根的水中,用慢火煮粥;粥好后加入食鹽和食用油少許,即可食用。適合因使用抗菌消炎藥物或清熱化痰藥物過多導致肺氣虛弱,出現面色青白、汗多、易感冒的孩子,有健脾補肺的功效。
臘鴨肫粥 臘鴨肫1個,懷山藥10克,芡實10克,粳米100克。將臘鴨肫洗凈切碎,淮山藥切成小片,芡實洗凈。諸味共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先用中火燒煮,水開后改慢火,煮至粥水粘稠為止。適合患肺炎后脾胃受損而食欲減退、食后易腹脹、大便無規律、消化不良的患兒,有健脾開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