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伍世端 梁惠虹 梁燕梅(高要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高要526040)
?
孕酮在宮外孕診斷及治療中的價值觀察
劉婷婷伍世端梁惠虹梁燕梅(高要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高要526040)
摘要:目的:分析孕酮在宮外孕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將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宮外孕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合為研究組),每組40例,同時選擇正常妊娠者40例作為健康組。對照組檢測血清β-hCG,并給予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檢測孕酮并進行治療。觀察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診斷情況,并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結果:與健康組相比,宮外孕患者的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5%和60%,觀察組血清β-hCG水平、包塊直徑及內出血情況的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檢測方法的基礎上,聯合孕酮檢測可促使宮外孕診斷率明顯提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宮外孕孕酮診治
近幾年來,宮外孕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病死率1%。所以,及時對宮外孕進行診治,對孕婦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臨床上一般采用血清β-hCG對宮外孕進行診治,但效果并不明顯。我院通過對孕酮的監測對宮外孕進行診治,分析孕酮在宮外孕診斷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為宮外孕的有效診治提供有利條件,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選取入住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宮外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合為研究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8.9±2.4)歲;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7.8±2.7)歲。同時選取40例正常妊娠者作為健康組,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9.2±2.2)歲。三組相關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對照組和觀察組入院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4mL作為標本,3000r/min離心,獲得血清置于-20℃環境下儲存,以備檢測。采用Olympus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β-hCG水平進行測定,使用放射免疫測試盒對血清孕酮水平進行測定。
1.2.2治療方法:確診后,依據診斷結果制定治療方案,肌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對觀察組的血清孕酮水平進行監測,合理調整用藥。甲氨蝶呤每次肌注1mg/kg,用藥持續1周,對血清β-hCG水平、孕酮及輸卵管妊娠包塊體積進行測定,根據結果對藥量進行調整。
1.3療效判定標準: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診斷情況進行比較,同時比較觀察組與健康組的檢測結果。以血清孕酮水平5nmol/L為標準[1],測定結果<5nmol/L,說明治療成功。
1.4統計學方法: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進行t和X2檢驗,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的比較:宮外孕患者與健康組相比,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的比較
2.2兩組診斷結果的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95%和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觀察組血β-hCG水平、包塊直徑及內出血情況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診斷結果的比較

表3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宮外孕是育齡婦女常見急腹癥,疾病初期癥狀表現不明顯,確診比較困難。與健康孕婦相比,宮外孕患者血清β-hCG(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較低。臨床上通常采用血清β-hCG水平對宮外孕進行診斷,但效果并不明顯[2]。目前,臨床診斷宮外孕的指標選擇轉移到了血清孕酮上,各項研究表明宮外孕患者與正常妊娠者相比,孕酮水平明顯降低,這是由于宮外孕引起黃體功能異常,黃體合成能力降低所致[3]。本研究采用孕酮作為指標對宮外孕進行診斷,結果顯示觀察組初診準確率為9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對孕酮水平的測定,可明顯提高宮外孕的診斷水平。與此同時,臨床研究證實血清孕酮指標是宮外孕治療的指導因素。單純依據血清β-hCG水平對宮外孕進行診治,效果并不明顯。研究指出[4]早期宮外孕未見明顯內出血,妊娠包塊直徑<4cm,根據血清孕酮及β-hCG的檢測結果對宮外孕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對合理調整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臨床上采用藥物對宮外孕進行治療,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均明顯下降,說明孕酮在宮外孕診斷及治療中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孕酮是卵巢內特殊的一種激素,觀察孕酮水平的變化趨勢,可以明確判斷出不同治療階段黃體功能的不同狀態,有效控制孕酮水平,促使血清β-hCG水平降低,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宮外孕患者與健康孕婦孕酮及血清β-hCG水平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診斷準確率高達95%,包塊直徑、內出血及血清β-hCG水平的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孕酮的控制與血清β-hCG指標的變化有一定關聯,同時聯合常規檢測方法與孕酮檢測可促使宮外孕診斷率明顯提高,為進一步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從而有利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孕酮檢測可作為宮外孕診治的有效標準及措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馮秀麗.宮外孕采用孕酮的診斷及治療經驗分析[J].當代醫學,2012,22(26):46.
[2]李新宇,薛琪.血孕酮測定應用80例宮外孕保守治療分析[J].延邊醫學,2014,9(26):5-7.
[3]張一帆,寧鍵,王艷茹,等.血清B-HCG聯合孕酮檢測對異位妊娠轉歸的預測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4,15(26):47-48.
[4]歐陽英娥,邱義城,湯鳳珍,等.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甲胎蛋白、CA125在異位妊娠中的診斷價值[J].亞太傳統醫藥,2012,8(12):8-9.
中圖分類號:R71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0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