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平 梁轉歡 王衍洪(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醫院藥學部 東莞523100)
?
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干預效果分析
陳云平梁轉歡王衍洪(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醫院藥學部東莞523100)
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干預效果。方法:對我院抗菌藥物分級管理進行效果分析,對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進行干預前后的信息采集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再通過使用前后對比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結果:對前后信息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干預前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人均費用和使用頻次和干預后相比有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各個區域情況不同,用量最大的抗菌藥物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結論: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需要進行嚴格分級管理,因為抗生素藥物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長期服用使用者會產生很大的抗藥性,所以,需要采取對藥物的分級進行合理管理,加強管理措施。
關鍵詞: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干預效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抗菌藥物的使用比較多,出現濫用情況。由于就診患者疾病比較復雜,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在臨床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使用[1],但是濫用情況不但使藥物管理不到位,而且對使用者有很大傷害,對此進行分級管理是必要的。從抗菌藥物管理系統采集出干預前后的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以便對分級管理進行研究。
1.1資料:對我院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進行效果分析,對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藥物進行干預前后的信息采集分析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再通過使用前后對比分析進行研究。資料信息采集于2005年10月1日~2006年4月2日。
1.2方法:所有抗菌藥物分為三個級別,分別為:①“非限制使用”藥物(即首選藥物、一線用藥);②“限制使用”藥物(即次選藥物、二線用藥);③“特殊使用藥物”(即三線用藥)。對不同級別的藥物采取必要的分級管理,對藥品庫進行藥物分級,以患者每次使用某種級別的藥物為一個統計單位,以單位計算使用頻次,采用我國開發的醫學信息系統CHI55.0對藥物進行自動分級管理。將這段時間內患者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分為干預前組和干預后組,進行系統對比分析。
1.3統計學方法:此次研究中,對調查表中的數據進行專人整理,分類,數據采用Epidata軟件進行錄入,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示為P<0.05。
2.1干預前、后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由信息統計可以看出,干預前出院患者為3772例,干預后出院患者為3939例;干預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71.37%,干預后為65.09%;從藥物費用可以看出,干預后人均抗菌藥物費用有明顯降低;人均使用頻次也有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數據見表1。
2.2干預后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抗菌藥物使用干預后,藥物使用費用最高的有:一線藥物:頭孢唑肟鈉針、頭孢噻肟鈉針和左氧氟沙星針等;二線藥物:頭孢哌酮鈉、頭孢地嗪和頭孢西丁鈉針等。這些藥物的使用費用比較高,占總費用的47.37%。經過系統統計發現,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藥物的使用費用最高占總費用的25.16%,在我國臨床使用率比較高,與此同時,在各線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有較大的差異,二線抗菌藥物在一些科室中使用頻率最高,高出30個百分點,一些科室更高。三線抗菌藥物在一些科室中的使用頻率也比較高,超過10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使用抗菌藥物以一線為主,具體數據見表2。

表1 干預前、后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表2 各病區各線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抗生素的使用缺乏有效管制,濫用情況比較嚴重,對抗菌藥物的合理和針對性使用已經成為我國醫療事業中比較重要的內容,需要采取必要的積極的管理手段。我國對抗菌藥物采取分級管理的方法較為有效,很少有國內的報道[2~4]。在進行藥物管理時應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與此同時結合患者情況進行有效管理,由于抗菌藥物對人體有很強的耐藥性,所以需要制定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進行分
級式有效管理??咕幬镏幸痪€藥物較為安全和有效,以臨床中的常規治療為主,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也屬于一線藥物;二線藥物的價格相對較高,耐藥性更高,安全因素較一線低,受到一些情況的限制;三線抗菌藥物有7種[5~7],價格更加昂貴,患者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必要時使用。對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要做到有效和合理,醫院要定期對病例應用抗生素情況進行檢查,以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高分級管理效率。
對前后信息進行回顧性分析顯示,干預前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人均費用和使用頻次和干預后相比有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于各個區域情況的不同,用量最大的抗菌藥物是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對抗菌藥物使用干預后,藥物中使用費用最高的有[8~9]:一線藥物:頭孢唑肟鈉針、頭孢噻肟鈉針和左氧氟沙星針等;二線藥物:頭孢哌酮鈉、頭孢地嗪和頭孢西丁鈉針等。這些藥物的使用費用比較高,占總費用的47.37%。經過系統統計發現,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藥物的使用費用最高占總費用的25.16%,在我國臨床使用率比較高,與此同時,在各線抗菌藥物使用頻率有較大的差異,其中二線抗菌藥物在一些科室使用頻率最高,高出30個百分點,一些科室更高。三線抗菌藥物在一些科室中的使用頻率也比較高,超過10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使用抗菌藥物以一線為主,由此可以看出,對抗菌藥物的使用需要進行嚴格的分級管理,因為抗生素藥物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長期服用使用者會產生很大的抗藥性,所以,需要進行合理管理,加強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趙振寰,荊偉麗,孫術紅,等.我院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分級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執業藥師,2012,2:35-37+47.
[2]蔣均德.我院臨床藥師參與抗菌藥物分級管理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5:152-153.
[3]吳文淵,陳曼.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對門診抗菌藥物應用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1:22-23.
[4]周梨.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在西藥房抗菌藥物管理中應用的意義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3,22:150-152.
[5]胡璽惠.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對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的影響[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12:1316-1318+1321.
[6]何敬成,麥少珍,張碧青.抗菌藥物分級管理評價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執業藥師,2014,12:44-47.
[7]梁瑩,王述蓉,曾敬懷,等.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及成效分析[J].北方藥學,2015,3:178-179.
[8]官東秀,楊華,俸小平,等.抗菌藥物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研發和應用[J].藥學研究,2014,33(1):47-49.
[9]何敬成,黃凱文,陸曉輝,等.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藥房,2013,24(1):92-94.于對照組,兩組對比結果如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之后受孕情況對比[(n/%)]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有一定惡性生物學的行為,是一種在治療上比較棘手的良性疾病,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夠治愈該病的較好方法。最近30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數量正在大量增加,而且有研究表明,1%的內異病灶可能會引發癌變,特別是卵巢子宮的內膜樣癌與卵巢透明的細胞癌。所以,在學術界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6]。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比較,手術的切口通常比較小,對于機體生理功能的干擾和刺激比較少的優點。并且因為手術野比較清楚、可以放大病灶,能夠及時發現較小的病灶并及時治療。所以,腹腔鏡應用在婦科手術之中,特別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越來越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內膜異位癥的治療為現在公認的比較安全并且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該方法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7]。
本研究選取了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為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僅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比對照組好,并且實驗組患者治療后受孕情況明顯比對照組好。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但是因為該方法只可以去除肉眼可以辨認的子宮內膜異位病灶,對比較微小的病灶沒有明顯效果。所以,如果在手術之后聯合藥物及時治療,就能夠使肉眼觀察不到或者將無法切除的病灶退化萎縮,使得該病的復發情況得到預防或者延緩,從而提高受孕率。米非司酮是人工合成去甲基睪酮的衍生物,該藥物主要經過雌激素受體與異位內膜孕激素發生降調,從而使異位內膜發生退化,進行內異癥的治療。該藥物具有干擾子宮內膜的完整性、抑制排卵、誘發黃體溶解的功能,能夠對異位內膜直接作用,為一種孕激素的拮抗劑,可以對其分化和增生進行抑制,促進凋亡,使生長潛能減少[8]。
綜上所述,西藥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比較好的臨床療效,可以使患者手術之后的受孕率得到提高,并且治療后患者沒有顯著的不良反應,具有比較高的安全性,因此具有比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1]張艷輝,吳松.GnRh-a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0):147-149.
[2]劉素芬,施如霞,謝曄玲.單純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和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比較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6):30-32.
[3]劉棟擎,姚書忠.電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128例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 (12):26-28.
[4]孫麗霞.保留神經的腹腔鏡手術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0):1681-1683. [5]薛素華,黃婉,黃燕清.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378例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3,3(3):233-234.
[6]Wormald PJ.The agger nasi cell: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anatomy of the frontal recess.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11,129:497-507.
[7]吳瑞芳,鄧玉清,王玉潔,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78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5,6(2):112-114.
[8]冒韻東,劉嘉茵,楊乃明,等.電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及不孕癥[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0,20(1):23-25.
·醫藥論壇·
·調查與分析·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gradingmanagement of antim icrobial agents
Liang Zhuanhuan Wang Yanhong Chen Yunping(Dongguan Donghua hospital,Guangdong 523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ading management of the antimicrobial agents.Methods:the effect of the grad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our hospital was analyzed,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through the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shows,before the intervention,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 use rate,per capita cost and frequency of us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data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due to each region of the different,the amount of the maximum antibacterial drugs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Conclusion:it can be seen that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need to be strictgradingmanagement,because of the very good efficacy of antibiotics,but long-term use will have a great resistance to the user,so,need to take the drug classification to carry out reasonablemanagement,and strengthenmanagementmeasures.
Key words:Antimicrobial agents Hierarchicalmanagement Interven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1-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