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馮紅英 趙金濤
?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河北產業承接問題研究
廊坊師范學院管理學院 馮紅英 趙金濤
摘 要: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與承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河北作為京畿重地,具有承接疏解的先天優勢。從地理范圍劃分承接的不同功能區,明確各地的發展基礎與優勢,承接相應的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可有效實現北京與河北的優勢互補。同時,在產業承接中,也要注意宏觀布局與微觀操作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非首都功能 疏解 承接 產業轉移 河北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成為近期業界關注的焦點。對京津冀三地而言,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不僅為首都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有效緩解北京的“大城市病”問題,而且也給河北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河北發展相對落后,但是,由于河北作為首都腹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的承接上,具有特殊的地域和后發優勢。當前河北各地市紛紛出臺新的優惠政策,筑巢引鳳,吸納產業項目,因此,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就河北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問題作一研究,為有效、有序地承接產業,加快河北發展提供指導。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北京作為首都,其核心功能規劃與發展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因此,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認為是非首都功能。
為此,北京需要疏解的產業項目,主要包括四類:一是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二是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三是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項目;四是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按照北京產業疏解的計劃,北京在通州區建設首都副中心,吸納部分行政、事業服務機構,除此之外其他不符合首都功能的產業將由天津、河北承接,內容涉及裝備制造、商貿物流、教育培訓等八類。
3.1 發展定位
按照《規劃綱要》規定,河北省將建成“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所以,河北在選擇北京疏解的產業時,首先要考慮河北的功能規劃與發展定位,并進行產業布局。
3.2 承接的原則
所謂原則,即人們觀察問題、處理問題的準繩。在當前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河北必須考慮自身發展的定位和產業承載力,因地制宜,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為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3.2.1 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原則
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各具優勢。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加快項目對接,必須加強區際區內開放、合作,促進人、財、物合理流動,這樣才能增進優勢互補,最終實現協調發展。
3.2.2 由近及遠、梯度承接原則
由于受市場和產業轉移成本等的影響,在選擇承接地時,要根據區位優勢,以產業輸出地(北京)為中心,由近及遠,將與北京接壤且交通便捷的縣、市列為首選對象,然后再向外擴展延伸,形成梯度承接的格局。
3.2.3 優化升級、創新驅動原則
產業轉移與承接,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方式,通過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可在短期內形成產業集群和輻射效應。同時,在項目引進時,只有注重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的整合和優化升級,這樣才能留得住人才,真正做大做強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河北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需要在一定空間范圍上展開。筆者認為,可以北京為中心,分別以100km、200km、300km為半徑畫圓,將河北地區劃分為三大功能區,分別為核心區、擴展區和緩沖區(見圖1)。

圖1 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地域范圍
根據《規劃綱要》及河北省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結合各地區特點、發展基礎、產業布局和功能需求,按照梯度承接的原則,依托產業園區(開發區)進行規劃布局承接項目,確定發展重點和方向。
(1)核心區(以天安門為中心的100km范圍):包括廊坊、保定兩地,該區域毗鄰京津,區位優越,經濟交通發達,且園區多,是河北承載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的首選地。目前,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大紅門市場已部分落戶廊坊永清、保定白溝。保定與北京商定合作建設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涿州投資62億元建設解放軍總醫院涿州培訓保障基地;高碑店加快建設新發地高碑店農副產品物流園,以承接北京電子、醫療、倉儲加工等產業;廊坊大學城可承接北京教育功能的疏解。
(2)擴展區(以天安門為中心的200km范圍):包括張家口、承德、唐山、滄州地區。該區域可承接適合當地自身資源條件的項目,如張家口、承德作為生態功能區,可承接和發展休閑旅游、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朝陽產業;滄州、唐山等沿海地區應發揮臨港優勢,吸引產業集聚,發展高端設備、現代物流等產業。“曹妃甸國際物流園”項目已于2015年3月獲批,將重點建設以汽車、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基地為主的物流園區。
(3)緩沖區(以天安門為中心的300km范圍):包括石家莊、秦皇島、衡水地區。其中,石家莊作為河北省會城市,利用當地良好的商貿基礎,承接北京商貿批發行業,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基地,打造成除京、津之外的第三極,帶動冀中南地區發展;秦皇島是北方重要的濱海度假城市,可引導北京乃至國際先進醫療健康資源的轉移與聚集;衡水市可利用優越的生態條件,在衡水湖東畔規劃建設濱湖新城,通過發展教育培訓、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產業,承接北京企業集團總部、教育培訓機構等服務業轉移。
各地市發展基礎與承接產業,如表1所示。
在我國,當前各地經濟開發區和產業園區成為吸引項目、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的主要載體,因而也是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基地。據不完全統計,經過2014年對原有開發區進行整合,河北省級開發區和園區達197家,其中,位于首都300km范圍之內的開發區164個;在核心區的有64個、擴展區有55個、緩沖區有45個,分別占39.02%、33.54% 、27.44%;開發區數量排在前三位的是廊坊、石家莊、保定。所列地區的開發區數量分布比見圖2。
從圖2所列示的數據可以看出河北省級開發區(園區)分布的特點。一是核心區內,開發園區分布相對集中,這與毗鄰京津、區位優越、發展機遇多有直接關系;二是覆蓋面廣,各地都在加快進行園區建設,但其基礎條件、管理模式等差距大,效益不高;三是地區分布不均衡,廊坊、石家莊、保定三地所占比重大,其他地區數量相對較少,難以發揮規模集群效益。

表1 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主要承接地區與承接產業

圖2 功能區內開發區數量分布比例注:圖2數據來源,系筆者根據互聯網資料統計所得
因此,河北省級重點開發園區建設的規劃布局、管理方式等方面,尚需進一步改造升級。具體應做好以下方面工作。(1)修訂編制好規劃。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河北發展定位,科學論證,統一修訂和編制園區發展規劃和布局,做到定位準、標準高、質量好。(2)創新思路和方式。可采取建立園中園、托管園和共管園等形式,推進集群式、組團式園區建設,實現整體運作,無縫對接。嘗試實行跨區域協作,探索省際合作共建的新模式。(3)加快園區升級改造。根據各園區功能、產業承載能力等情況,有計劃地對既有園區進行擴區和轉型升級改造,調整功能,走集約式發展之路。
(1)統籌協調,抓緊研究制定河北省產業承接指導性意見。為統籌協調、依法有序推進產業承接工作,建議由省發改委會同省商務廳、省國土資源局和財稅等部門專題調研,制定下發《關于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與產業轉移的指導性意見》,著力解決產業轉移承接過程中的體制機制問題,以及財稅、土地、教育醫療和人才落戶等政策問題,引導、規范產業項目承接轉移,促進河北區域經濟的協同、可持續 發展。
(2)突出重點,培育石家莊為新的增長級。河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部毗鄰京津,產業基礎雄厚,發展快;南部相對落后,增長乏力。石家莊作為省會,位居冀中南區域中心,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完備,具有承接首都商貿批發、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的獨特優勢,應抓住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契機,不斷加強建設力度,形成新的增長極,并利用其輻射作用帶動冀中南地區的發展。
(3)合理規定產業承接數量,不斷提高整體質量。首先要根據各地發展實際,確定承接項目,合理確定產業承接的數量,力戒貪大求全,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其次,要提升“質”,即在承接和引進產業時,制訂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斷絕污染源,為京津冀的碧海藍天把好質量關。
(4)加快產業創新成果轉化,打造特色園區。《規劃綱要》指出,北京將重點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這為“北京技術研發——河北成果轉化”提供了新的機遇。因此,河北可在廊坊、保定等北京周邊地區建設一些特色高科技產業園區,使之成為高科技研發成果的轉化基地。目前固安擁有工業、農業科技園區等5個省級園區,承接來自北京的電子信息、高端制造業等科技成果,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谷樹忠.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J].北京觀察,2014(6).
[2] 趙弘,劉憲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戰略思考[J].前線,2015(6).
[3] 王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指導原則和戰略定位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0(5).
作者簡介:馮紅英(1975-),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師范學院管理學院講師,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趙金濤(1973-),男,河北廊坊人,廊坊師范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理學博士,主要從事自然災害與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c)-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