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 劉妮雅河北金融學院 張欣欣 張莉
?
保定市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問題研究①
河北金融學院 河北農業大學 劉妮雅河北金融學院 張欣欣 張莉
摘 要:本文以保定市農民工為研究對象,闡釋了農民工收入應實現內涵式增長,通過實地調研農民工的收入情況獲取數據,并采用Mincer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技術資本含量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民工的收入邊際回報率低,提高受教育程度、接受職業培訓、增加工作經驗對收入增長方式向內涵式增長轉變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農民工 收入 內涵式增長
在當前經濟發展的形勢下,保定市農民工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型行業,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主要依靠體力賺取收入。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轉入“新常態”,加之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保定未來經濟的走向必將發生變化,新常態和京津冀一體化的總體戰略部署下,保定市經濟發展呈現出新特點和新趨勢,這對農民工未來就業和收入增長產生根本性影響。
一直以來農民工收入的增長都是粗放型增長的模式,依靠體力勞動換取收入的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前,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行業包括建筑業、制造業、采礦業等行業都屬于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些行業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不高年齡和體力是最主要的勞動要素,也是獲取收入的主要依據。只要能夠付出辛苦,收入總會有所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方式在當前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已經面臨諸多問題。第一,純粹依靠體力換取勞動收入的方式會大大縮短農民工的勞動年限,即隨著年紀的增長和體力的下降,農民工被行業淘汰的幾率在逐漸增加,同時收入也會顯著下降,農民工的有效工作年限只有二三十年。在沒有完善社會保障的前提下,工作年限較短無法保障其年老之后的生活質量第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就業機會減少,很多農民工面臨失業問題。保定的產業結構正在發生重要調整,已經關停了大量的小型重污染企業,未來重工業企業、落后產能企業的用工人數會繼續減少。很多農民工會由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失業。由此可見,農民工收入的粗放型增長難以具有可持續性,收入的邊際回報率增長慢甚至是負增長,對于農民工長期適應城市工作生活環境、提高收入水平具有不利影響。因此,本文認為農民工收入需要內涵式增長。所謂內涵式增長與以往的粗放型增長相反,即不完全依靠農民工的體力獲取收入,而是更多地依靠其技術水平和知識水平,以提高農民工的收入質量為目標,轉變其工作性質,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轉變,由此達到優化收入結構的目的。本文結合收入增長理論對保定市農民工的收入內涵式增長機理進行實證研究。
本文對保定市156名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所涉及行業包括制造業、建筑業、零售業、物流業、餐飲業、住宿業等。調查數據顯示,批發零售業占38.78%,建筑業占19.39%,制造業占17.35%,物流業占8.16%、住宿餐飲業占1.02%,其他行業占15.31%。其中不難發現農民工在傳統建筑業和制造業就業的比例在減少,第三產業正在吸收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就業。本文對農民工所從事行業與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進行交叉列聯分析。性別和從事行業的交叉列聯分析顯示被調查農民工女性占14.3%,男性占85.7%。50%的女性農民工首先是從事批發零售業,其次是物流和建筑業。36.9%的男性農民工首先是從事批發零售業;其次是建筑業和制造業,分別占20.2%和19.5%;最后是物流和其他產業。制造業和建筑業對勞動者的體力要求較高,以男性農民工為主。
年齡和行業的交叉列聯分析顯示,20歲以下的農民工主要從事批發零售業和物流業,分別占該年齡段的33.3% 和32.1%,而在制造業和建筑業的比例相對較小,分別占22.2%和11.1%;21~30歲的農民工仍以批發零售業為主,占比為52.9%,但是,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比例有所增加,
分別占23.5%和11.8%;31~40歲的農民工從事制造業和建筑業的比例最大,21~30歲農民工的2到4倍;41~50歲的農民工主要從事建筑業,其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由此可見,新生代農民工不再青睞于從事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正在逐步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轉變;傳統的建筑業和制造業對體力要求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農民工的數量逐漸減少。
另外,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中11.8%具有小學及以下學歷,58.8%具有初中學歷;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中15.8%具有小學以及下學歷,47.4%具有初中學歷。數據顯示,上述行業對于知識水平要求不高,相反,具有較高學歷背景的農民工往往在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的行業里就業。從收入情況看,50%的農民工的年收入額在2~4萬元之間,19.39%的農民工收入在2萬元以下,18.37%的農民工收入在4~6萬元之間,6萬元以上的農民工占12.24%;統計顯示,58.8%的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和52.6%的從事建筑業的農民工年收入在2~4萬元之間,收入普遍不高。
國外有關工資的微觀層面研究最早源于Mincer的研究,他認為工資主要受教育水平、工作培訓、工作經驗等因素的影響(Mincer,1991)。Dustmann等(2010)研究發現德英兩國的移民面對經濟的動蕩,低技術的工人相對高技術的工人更容易失業。而工作匹配理論認為當工人發現生產效率低時就會轉換工作以提高收入,但是收入的增加幅度隨工作經驗的增加而降低(Parson,1973;Jovanovic,1979)。
本文采用修正后的Mincer模型對保定市農民工收入進行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SPSS22.0對修正后的Mince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表1模型回歸結果顯示調整后的R2為0.998,擬合效果良好。回歸結果顯示具有較高學歷的農民工的收入邊際回報率呈正向,具有較低學歷的農民工的收入邊際回報率呈負向,即教育投入對于收入增長的影響是積極的。另外本模型中采用進城年限作為工作經驗的變量,結果顯示隨著進城年限的增加,收入邊際回報率正向增加,即工作經驗對于收入的增加呈正向影響。就是否參與培訓而言,在10%的水平顯著且方向為正,說明培訓的投入會對收入產生積極的影響。最后不同行業的收入邊際回報率不同,明顯可以看出建筑業和制造業的收入邊際回報率為負,雖然這些行業的農民工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相對其他行業而言需要投入更多。

表1 模型回歸結果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對受教育程度、進城年限、職業培訓、行業轉換等方面施加影響,提高收入邊際回報率,實現農民工收入的內涵式增長。
第一,在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的基礎上,鼓勵農民主動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拓寬未來就業渠道,也為未來在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行業就職打下基礎。除了學歷教育,還應鼓勵職業培訓的發展,推廣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職業培訓可以由企業牽頭,與地方高校合作,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質,充分發揮理論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第二,增加農民工的工作經驗,需要提高農民工在城市工作的穩定性。勞動合同的簽訂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的穩定性;而簽訂勞動合同,一方面需要企業的配合,另一方面需要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此外,36.36%的農民工認為城市生活成本較高,成為其在城市生活的主要障礙,因此為農民工提供健全的社會保障,可以降低城市生活成本,提高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意愿。
第三,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少農民工面臨著再就業問題。農民工可以通過自主創業、行業內工作轉換、行業外工作轉換等多個維度實現再就業,調查顯示61.90%的農民工希望在行業內換工作,31.75%的農民工希望可以轉行,另有6.35%的農民工希望通過創業尋找出路。無論上述哪種再就業的方式,都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本的投入,因此政府應該對有再就業需求的農民工提供相應的平臺,使農民工可以接受相關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鼓勵農民工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行業轉型。
第四,構建多層次立體化收入內涵式增長的實現路徑實現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需要借助個人、企業和政府等多方力量,在此過程中各方會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在綜合協調各方利益的基礎上,本著以農民工個人為主導、企業為支撐、政府為指導的原則,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制度激勵保障機制。農民工個人應該承擔主要的培訓成本,企業需要視情況予以補貼和支持,政府則要協調包括財政部門、金融機構、教育機構等在內的各個部門對培訓項目予以保障。此外,農民工也需要在獲得人力資本的提升后對于給予自身支持的企業一定的回報,如增加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等。
參考文獻
[1] Mincer,J.1991. Job Training:Costs, Returns and Wage Profiles.In:Stem,D.,Ritzen,J.M.M.Studies in Contemporary Economics[J].USA:Springer Berlin Heidelgerg.
[2] 葉靜怡,周曄馨.社會資本轉換與農民工收入——來自北京農民工調查的證據[J].管理世界,2010(10).
[3] 馬金平,周勇.企業培訓經歷對農民工收入影響研究[J].調研世界,2013(4).
基金項目:①2015年度保定市社科規劃課題(20151026)。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1(c)-174-03